“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諺語,意思是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仕,國家政治昏暗就隱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
- 類別:諺語
“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諺語,意思是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仕,國家政治昏暗就隱居。
“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諺語,意思是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仕,國家政治昏暗就隱居。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進退盈縮,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也。故‘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
《仕隱之思》是1996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瑾。作品目錄 目 錄 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 文臣個個可殺 達則兼濟天下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稷下之學,不治而議論 為天下念與為稻粱謀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謀身謀隱兩無成 妝點山林,附庸風雅 風雅教化與隨意性情 立德、...
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卷而懷之,卷指收,懷指藏,蘧伯玉出處進退符合孔子所說用行舍藏,因此孔子稱讚他為君子。窮不失義 孟子認為孔子出處進退有節,合乎時宜。他說:“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孟子...
崇禎年間詔赴北京任吏部侍郎尚書都沒有赴任,計元勛曾曰“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他拒絕城市生活,隱居計家宅基,性情愉悅。同丁賓、吳志遠修洛社,善邑鄉黨同僚們推崇為文壇領袖。又創辦私塾學堂,以四書五經教授弟子兒孫。培養了計善為代表的孫輩才子,時稱“嘉善六計”。主要成就 在閩南政治經濟中心龍溪知縣...
公晳哀,姓公晳,名哀,字季次,一作季況,春秋時魯國人,一說是齊國人。春秋末年孔門弟子。他家境貧寒,終身不屈節求仕。實踐孔子關於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的教導,認為自己修養君子之德不是為了當官領俸祿,不去迎合當政者的要求,堅守自己的“義”。公皙哀不肯屈節為...
“其為人之淵源也,多聞而難誕,內植足以沒其世。國家有道,其言足以治;無道,其默足以生。蓋銅鞮伯華之行也。“外寬而內正,自極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也。“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蓋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雖不量於其身,臣不...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就是“天下有道則見”(《論語?泰伯》),就是“邦有道則仕”(《論語?衛靈公》),也就是,“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但“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卻似乎比“無道則隱”,“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和“窮則獨善其身”來得要壯烈一些,而大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
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隱逸文化”的一種表現就是出現了對隱居生活由衷贊的美和吟詠的“隱逸詩”。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
子曰:“天下無道則隱。”程旼家族大概就在這個動亂的時期選擇舉族南遷,經過贛南,沿粵贛小道來到今平遠縣壩頭村定居下來,生息繁衍。傳說,他還與鄉民一起建涼亭、劈山道、修水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南宋中期的《輿地紀勝》,記載了宋朝徐庾歌頌程旼的七言詩,詩曰:“程旼當年一匹夫,不操三尺制群愚。片...
戴良“終不仕明”的原因成為後世學者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既然他老人家沒有提供標準答案,那么,這種爭論必定還將繼續下去。我卻想,也許原因很簡單,只是戴良看不上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人,戴良說過:“有道即仕,無道則隱。”是朱元璋的無道才讓戴良採取了決不合作的態度。文學成就 詩歌 戴良雖然隱居卻不避世,這使他...
公晳哀家境貧寒,終身不屈節求仕,實踐孔子關於“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危邦不入、知己邦不居”的教導,認為自己修養君子之德不是為了當官領俸祿,不去迎合當政者的要求,堅守自己的“義”。公皙哀不肯屈節為大人家臣,孔子對他極為稱道,說:“天下動亂無道,很多人設法去當卿大夫的家臣,供職在...
儘管儒家創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隱逸文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出現了對隱居生活由衷讚美和吟詠的“隱逸詩”。有的詩的標題就用了“招隱”二字。比如西晉張載的《招隱...
孔子云,“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從現實急流中退卻下來的文人,在山林、田園中找到了最後的棲身之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說法。中國歷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國隱逸文化影響甚深。逸士雖“處江湖之遠”,但社會影響力有時並不弱於“...
1946年冬,他從南京途經上海回家時,得知老上司李濟深住在上海,即往晉謁,敘說今後的打算,李先生對他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你不做偽官,我為你賀喜。”這一席話,使黃文田的決心更堅定了。回鄉之後,不少深知黃的學識為人的身居要津的權貴,或出自袍澤故舊之誼,或由於希冀網路英俊以豐羽翼之心,多次...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可以看到,儒家學者在保全自己層面上的看法是與晏子一樣的,但儒家是將“守禮”作為保身之道,從而提高了“禮”的地位,促進了儒家學派的發展。在戰國時期明哲保身思想的影響繼續發展,《戰國策》中的“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亦是靈活的守身自保處世態度的體現。 《晏子春秋》...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洋洋乎盈耳哉 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惶倥而不信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大哉,堯之為君也才難 禹,吾無間然矣 子罕篇第九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大哉孔子 儉,吾從眾 子絕四 匡人其如予何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吾不試,...
孔子讚美大舜“無為而治”(《衛靈公》),其進取的生活態度中也包含著退避之道,故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泰伯》),“隱居以求其志”(《季氏》),“無可無不可”(《微子》),故孟子稱孔子為“聖之時者也”(《萬章下》)。孟子借鑑老子“含德之厚,比...
其買,孟子的思想依然是來自孔子。孔子在《論語季氏》中已經說過:“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就是春秋時代了。戰爭的確是和政治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確有正義的戰爭和非正義的戰爭之分。但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
5·21 子曰:“寧武子(1),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注釋】(1)寧武子:姓寧名俞,衛國大夫,“武”是他的諡號。(2)愚:這裡是裝傻的意思。【譯文】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
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後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
商山和四皓也成為中國隱逸文化的象徵,其所代表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的儒家倫理受到歷代士人的高度推崇,吟詠不絕。故商山也被稱為“中國第一隱山”。山脈簡介 不僅以名奪人,更兼極富詩情畫意,所以古人以“勢斗嵩(山)並華(山),名欺霍(山)與潛(山)”言其高峻;以“危石蹲虎腳,松老咤龍髯”...
儘管儒家創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隱逸文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出現了對隱居生活由衷讚美和吟詠的“隱逸詩”。有的詩的標題就用了“招隱”二字。比如西晉張載的《招隱...
牟子曰。何難悟之甚乎。夫言語談論各有時也。蘧瑗曰。國有道則直。國無道則卷而懷之。寧武子國有道則智。國無道則愚。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故智愚自有時。談論各有意。何為當言論而不行哉。問曰。云何佛道至尊至快無為憺怕。世人學士多謗毀之雲。其辭說廓落難用。虛無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