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介紹
長期以來,有許多國家的決策者和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奔走呼告: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國家
大戰略的競爭。於是,各國競相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和制定其國家大戰略,但就在各國國家大戰略制定的層次高度和完備程度日益趨同之時,已開發國家與
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客觀的存在,甚至呈現出越拉越大的趨勢。
目錄
引言
1、國家管控的背景
2、國家管控體系
3、國家機器
4、國家大戰略
5、國家管控平台
6、橫向管控機制
7、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
引言
長期以來,有許多國家的決策者和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奔走呼告: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國家大戰略的競爭。於是,各國競相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和制定其國家大戰略,但就在各國國家大戰略制定的層次高度和完備程度日益趨同之時,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客觀的存在,甚至呈現出越拉越大的趨勢。
背景
當今,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駛入了一個誤區:無論從官方的宣傳口號中,還是在許多人的觀念里,似乎認為“
市場經濟”就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需要迫切達到和實現的目標。然而由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給這一理論擁護者以致命一擊,事實雄辯地證明了這一觀念是錯誤的。
縱觀世界,從英、美、德、日等
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經驗和西班牙的教訓來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是通過
市場經濟或
自由貿易成長起來的,在其崛起之初無不伴隨著近乎苛刻的國家管控,通過貿易保護來保護自己弱小的工業,從而使民族產業擁有積累技術的時間。所謂市場經濟、
自由貿易,實際上是已存強國對相對弱國實行橫向管控的手段,以期在全世界營造出一個以其自身源規則為基礎的管控體系。
國家管控才是王道,而非市場經濟!
體系
1、國家管控體系五層面
華彩諮詢專家認為,完整的國家管控體系,由國家機器、國家大戰略、五個管控平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橫向管控機制、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等五個層面構成。在不同國家、國家不同發展階段,五個管控平台運用組合與側重點會有不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國家管控體系的基石,橫向管控機制和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都是基於五個管控平台進行設計與運作的。
國家管控體系各要素是相輔相成、互動循環的。統治者通過國家機器來制定國家大戰略、有效設定管控平台、實施橫向管理、打造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建立國家管控體系。
在國家管控系統中,各層次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
(1)國家機器主要用於維護和實現國家大戰略一切活動的有序化。
(2)國家大戰略是國家各管控平台設計和運作的依據和導向,它將綜合地反映出國家管控體系設計和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3)在不同國家、國家不同發展階段,五個管控平台運用組合與側重點會有不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國家管控體系的基石,橫向管控機制和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都是基於五個管控平台進行設計與運作的。
(4)橫向管控機制,通過將不同管控平台進行巧妙整合或改變管控平台內部結構,跨越平台進行操作,並通過對管控平台涉及領域擴大來構建優勢放大和鎖定系統。
(5)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國家管控體系的靈魂,只有形成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國家管控體系才能成為一個能夠自我循環、自我進化的有機生命體。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國家管控體系運作和實現國家戰略利益最大化的推動系統與支撐系統。
2、國家管控體系的可設計性
華彩諮詢專家根據對社會系統和國家演化歷程的深入研究,認為國家管控體系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隨著
世界格局的日益複雜和多變,只有對國家管控進行主動的設計和有效的運作,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下獲得自主的生存和發展。
美國“鐘擺式”的貿易政策無疑說明了這一點。在主導精神上,美國貿易政策一直在自由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兩極間徘徊。一方面,美國政府不僅向世貿組織提出,取消所有製成品
貿易關稅和各國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和服務貿易市場,還積極推動著南美
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並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美國保守勢力不斷通過
反傾銷、
反補貼等方式大興
貿易壁壘,與歐盟、中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大打
貿易戰,並阻礙著全球性貿易斡旋的進展。這樣做可能會帶來其絕對利益受損,但追根究底是為了謀求“相對利益最大化”。這裡的相對利益是相對於歐盟、中國等主要經濟競爭對手而言。從這個視角審視,美國“鐘擺式”貿易政策的主導精神就顯現出了清晰、規律的國別差異——對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等拉美經濟小國大展
自由貿易,對歐盟、中國等
經濟大國大行保護主義,美國最大限度實現了“相對利益最大化”。
不可否認,市場經濟和國家管控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但其實施的步驟和程度都須納入國家管控的規劃之中。如果忽視了市場經濟只是作為一種發展經濟的手段屬性,而幼稚的將其視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目標和信條,那么只會使中國永遠淪喪於世界價值鏈的低端,成為歐美等
已開發國家經濟繼續騰飛的墊腳石和犧牲品。
國家機器
國家機器原本是一個政治術語,其含義是,統治階級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執行機構,並依賴於這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構才能實現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專政機關都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裡所說的“國家機器”已經突破了其傳統政治範疇的局限,是指國家在實施其大戰略活動過程中擔負職責和功能的載體,主要用於維護實現國家大戰略一切活動的有序化。國家機器包括國家
體制、政府機構、立法與司法、
國家職能等。
1、國家體制
資本主義國家依據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的分權制衡學說,形成三權鼎立的權力結構、政權組織形式,三權分立與制衡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設計與組建機構的理論原則和法制原則。所謂三權分立與制衡的基本原則的基本含義是:
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種權力,由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勢,而又互相制約和平衡
2、國家體制與政府機構設定
國家機構,又稱為
國家權力組織、國家機器、國際政權機關,是國家機關體系的總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軍隊、警察武裝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是統治
階級在實現其階級統治的
政治組織中,最主要最強有力的政治組織,是一個
縱向層次和橫向部分的
政治統治組織系統、複雜嚴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統治組織體系。
3、立法與司法
1)立體
立法體制是指國家關於立法主體的組織系統、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和行使制度。
我國的立法體制就是“一元兩級多層次”,即:一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的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兩級包括中央一級立法和地方一級立法。
國家立法情況如下:
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憲法和基本法律,像刑法、刑訴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人大常委會行使人大閉會期間的權利。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國務院各部位和直屬的行政單位制定規章制度。
各省級政府人大和常委會制定地方法規。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特別行政區有自己獨立的立法權。
2)司法
在我國,司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司法組織在辦理訴訟案件和非訟案件過程中的執法活動。狹義的司法指國家司法機關在辦理訴訟案件中的執法活動。
司法機關是指負責偵查、檢察、審判、執行的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監獄機關。
司法組織是指律師、公證、仲裁組織。後者雖不是司法機關,卻是司法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鏈條和環節。
司法制度是指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織與活動的原則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規範的總稱。我國的司法制度包括偵查制度、檢察制度、審判制度、監獄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人民調解制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等。
國家職能就是與國家根本任務相適應的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向和最主要方面。它所回答的問題,是國家活動的總的方向以及國家的使命和目的問題。
國家職能是由國家本質決定的,它是國家本質的外部表現。
國家職能,一般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職能是主要的,對外職能是對內職能的延續。國家的對內職能,執行著統治階級的路線和政策;國家的對外職能,在與其它國家的相互關係上、在國際事務中,執行著國家的外交路線和對外政策。
(1)在政治領域,國家體現的基本職能應是保證社會公正的實現。
(2)在經濟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促進競爭。
(3)在文化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為公眾提供價值體系。
(4)在社會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提供
秩序。
(5)在軍事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提供國家安全。
國家大戰略
國家大戰略基本上由國家生存、安全、發展與擴張戰略構成。華彩諮詢專家認為,從其演化過程來看,國家大戰略體現更多的是其連續性與根據環境變化調整的靈活性,這種連續性和靈活性的根源沒有變,那就是爭取國家戰略
利益最大化,這是實現國家生存和
永續發展的最佳途徑。因此,國家大戰略制定與完善都應該是圍繞著國家戰略
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進行。
(一)國家大戰略構成體系——國家生存、安全、發展與擴張戰略
國家生存是國家大戰略的底線,主要由國家機器、軍事與政治外交來實現。
2、國家安全戰略
國家安全包括了領土安全、
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民族安全等,主要通過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五大管控平台的整合運作,以及國家聯盟等橫向管控機制來保障。
3、國家發展戰略
國家發展側重於國家內部建設,包括
經濟發展、政治改革、
科技創新、民族文化及
產業建設、社會穩定等,主要通過國家機器,五大管控平台運行,
產經聯與戰略產業發展等橫向管控機制來實現。國家發展戰略是未來國家擴張戰略的支撐。
4、國家擴張戰略
國家擴張主要體現了國家生存空間與可控空間的擴張,包括領土擴張、經濟擴張、文化擴張、政治擴張等。主要實現手段包括:五大管控平台的有機運行;全球化、國際體制、
產經聯與戰略產業、軍事聯盟、道義領導、
金融霸權等橫向管控機制的超綜合運用;及橫向管控機制所形成的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
國家擴張戰略是國家強盛的核心,只有通過擴張生存空間、可控空間,國家才能強大,進而維持這種優勢。
(二)國家大戰略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國家戰略利益最大化
不論國家大戰略的歷史特點和最終表現形式如何,其目的根源都不會變化,那就是爭取國家戰略利益最大化。
國家戰略利益兼具客觀存在和主觀認識兩個層面。國家戰略利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側重點。對國家戰略利益的判斷不同,必然導致戰略資源配置和對外政策制定實施的極大差異。
決定國家戰略利益有國內、國際兩種因素之分,有既定變數(如地理位置、自然資源、自然稟賦等)和因動變數(如
國民素質、
經濟績效、國際影響力等)之別。其中,國內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國家戰略利益是一個整體,其中
經濟利益、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社會利益、國際利益都是根本性的國家戰略利益,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國內國際背景下有著不同的作用。
(三)國家大戰略體系完善
國家大戰略的制定與完善是一個連續的、循環的綜合過程:
具體的實現步驟如下:
(1)國家利益的戰略取向確定;
(2)國家大戰略制定;
(3)根據國家管控體系運作情況,確定是否對國家利益的戰略取向做出改變;
(4)如果國家戰略利益變化了,則相應調整國家大戰略;
(5)如果國家戰略利益沒有變化,則進一步判斷國家大戰略的實施過程是否在正向推動國家戰略利益的最大化,如若不符合,則調整國家大戰略的實施;
(6)在對大戰略體系的管控過程中,根據環境的變化對各管控平台的運作進行動態調整。
國家管控平台
在不同國家、國家不同發展階段,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五個管控平台運用組合與側重點會有不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國家管控體系的基石,橫向管控機制和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都是基於五個管控平台進行設計與運作的。
1、政治管控——國家管控體系的“大腦”
政治管控是國家、政黨和政治集團在一定歷史時期制定的全國性的政治活動和主要力量的總體部署,政治管控是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它是各種政治因素在全局性關係中彼此互相關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巨觀統治行為。
2、經濟管控——國家管控體系的“血液”
經濟管控由八個子系統構成:
經濟體制和市場秩序、財政金融、生產流通和運輸、糧食與能源、信息現代化、對外經貿和旅遊業、
產業結構調整與城鄉建設、環境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3、文化/意識管控——國家管控體系的“靈魂”
事實上,自古以來,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帝國,文化始終是與軍事或暴力手段相對應的“軟力量”。
對內,文化的政治性表現為統一民眾思想,即用意識形態來鞏固統治者的統治地位,而文化的文明性表現為民眾自發的、自然沉澱的創造力和精神力的反應平台。
對外,文化還起到同化周邊民族、實施國家橫向管控的重要手段。
此外,文化由於其自身超強的時空延續性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精神基因的進化載體。
所以,文化的管控是保證整個國家管控持久性的支撐性要素!
4、軍事管控——國家管控體系的“拳頭”
軍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機器,對近代以來大國興衰的研究表明,一個國家要取得長久的成功,需要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具有強大的國家總體行動能力,這指的是在必要時戰勝競爭對手的能力。第二,在內政與外交之間形成互補的良性循環。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是確保形成這種良性循環的前提條件。
5、科技管控——國家管控體系的“肌肉”
美國科技管控體系運作的成功,無疑將成為這一部分的典型案例。
1、美國技術政策發展目標
美國聯邦政府在技術發展上的角色,從以往僅限於支持國防部太空總署或其它政府單位的基礎研究與任務導向研究,逐漸轉變為以達成下列目標為施政重點:
(1)加強美國工業的競爭力與創新力;
(2)創造優良環境以提高旺盛的技術創新能力;
(3)利用新的想法以吸引投資;
(4)確保政府各部門間的技術管理整合;
(5)創造出工業界、政府單位、勞工界與學界間更緊密的關係;
(6)重新定義現今產業與經濟成長所需投入的信息、通訊、彈性製造及環境技術等關鍵技術;
(7)肯定對基礎科學承諾的新方向。
另小布希總統根據“高科技政策綱要”建構國內新經濟,促使國防科技移轉商業化,提升國內高科技競爭力,當前主要政策目標有三:
(1)掃除美國本土及海外可能影響創新發展的障礙;
(2)建立足供美國發展高科技經濟的勞動力;
(3)建立穩定並可鼓勵私人機構持續研發與創新的經濟環境。
橫向管控機制
橫向管控機制,通過將不同管控平台進行巧妙整合或改變管控平台內部結構,跨越平台進行操作,並通過對管控平台涉及領域的擴大來構建優勢放大和鎖定系統。通常意義上的橫向管控機制包括:全球化、軍事聯盟、國際體制、經濟貿易政策、跨國公司、
金融工程、道義領導和奠基型工業等。
華彩諮詢專家對現代的國家橫向管控行為進行分析,認為國家橫向管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全球化、軍事聯盟、國際體制、經濟貿易政策、跨國公司、
金融工程、道義領導和奠基型工業等。
1、全球化
從本質上來說,全球化最基本的動因是世界市場的財富流動、積聚和重新分配,由此造成在世界範圍內的利益組合關係,同既存的以國家為單位的政治權利和以民族為核心的文化理念發生衝突,進而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政治與文化的全球化過程。
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基爾施中認為,20世紀是“全球化的世紀”,世界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主要標誌和特點是:
(1)生產和經營跨越國界和地區界限,大公司從全球範圍內進行最佳的
資源配置和生產要素組合;
(2)統一的全球大市場正在形成,特別是新興市場正在成為大公司爭奪的主戰場;
(3)一個全新的“網路社會”正在形成;
(4)全球金融市場急劇膨脹,但全球外匯交易已融為一體。
(1)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進一步加強;
(2)全球化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相互作用,人類已步入
信息社會;
(3)全球化向傳統的觀念提出挑戰,國家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衝擊;
(4)全球化進一步深化各國
產業結構調整,在世界範圍內形成生產體系;
(5)全球化為世界貿易的自由化奠定了基礎,有助於全球性市場的日漸形成;
(6)全球化推動國際企業的合併和兼併,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7)全球化加大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迫使
國際金融機構加強監管職能;
(8)全球化導致國際關係發生深遠變化,相互協調將成為時代的主旋律;
(9)全球化給
開發中國家追趕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創造了機會,同時也提出了挑戰;
(10)全球化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全球性國際問題日益增多。
2、軍事聯盟
冷戰後,美國
軍事戰略體系的目標是形成一個“一網兩鷹”的格局。“一網”指北約。“兩鷹”是指兩個由軍事基地群構成的戰略區域:一個是以中東為中心,歐洲、西亞為兩翼,即“中東鷹”;另一個是南亞為中心,傳統的基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新月形包圍圈是其右翼,印度以西至西亞為其左翼,即“南亞鷹”。兩個中心區域主要承擔中央指揮和策源作用,是“鷹頭”。兩個鷹型區域各伸出一翼連成一片,互為犄角。
美國是戰後主要國際制度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推動了以經濟和政治自由主義理念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國際制度的建立及其在全球各個領域的擴展。美國的這種制度霸權體系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首先,以實力維持制度。
其次,通過向其他國家提供公共物品以維護霸權制度的運作。
最後,美國人身上所煥發的獨特的“例外主義”在對外戰略中表現為一種“雙重人格”,即同時具有“與他人合作”和“我行我素”的特徵。
金融霸權(Financialhegemony)是霸權國憑藉其壓倒優勢的軍事、政治、經濟和
金融實力在
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並將自己的意志、原則或規則強制性地在整個體系推行,從而獲得霸權利潤。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一個國家範圍內,並不存在
金融霸權,因為金融本身就是一國經濟的核心。現在的美國即為全球
金融霸權國
5、道義領導——意識形態霸權
所謂“客觀公正”在美國根本就不存在。美國的意識形態霸權和精英統治階層的出現都不是一個巨大的陰謀,而是美國社會建立方式和長期歷史演變的結果。霸權是媒體、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機構建立和演化的結果,這不是陰謀而是系統的運做方式的結果。
6、戰略核心產業及產業鏈——國家生命的基石
戰略核心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學和電子,還有軟體的基幹產業如OS、DB等。一個國家如果不能打造它自己的戰略核心產業,遲早會淪為他國的打工仔,美名為國際產業鏈分工者。
管控靈魂
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國家管控體系的靈魂,只有形成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國家管控體系才能成為一個能夠自我循環、自我進化的有機生命體。國家管控體系中對各層面的優勢放大和鎖定系統的設計,是國家管控的核心。
1、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平台
國家管控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由橫向管控機制通過整合管控平台或者管控平台的部分領域形成,其系統平台實際就是各管控平台、或者部分領域、或者這些平台與領域的某些組合。
下面,列舉一些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平台:
(1)經濟、科技、軍事管控平台整合。經濟、科技與軍事之間優勢放大與鎖定平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濟促進科技、科技促進軍備,同時軍備研究促進科技運用,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經濟擴張,要求軍事擴張,軍事擴展要求軍備和科技發展,同時,軍事擴張,獲取了人才,促進科技發展,獲取資源,促進財富積累。
(2)外交和跨國公司管控平台組合。外交為本國跨國公司爭取利益,並通過跨國公司實現外交目的。
(3)文化與外交管控平台組合。文化為外交提供指導思想,通過外交為文化擴張提供支撐。
(4)國家聯盟體系。國家聯盟體系,放大國家經濟、科技、文化、軍事與政治優勢。
(5)產經聯和戰略核心產業。通過構建基幹性工業體系,占據世界工業體系的優勢,並通過經濟貿易和直接投資,進行獲取資源,放大國家優勢。
(6)整個國家管控體系作為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
2、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分類
華彩諮詢專家按照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的具備功能差異可以分為:優勢放大系統、優勢鎖定系統、以及兩種功能兼有系統。大部分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兩種功能兼有的系統。
可以將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按涉及領域或者平台與領域組合的不同分成以下幾個類別:
(1)整個國家管控體系作為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這是國家管控體系構建和演化的最終目標形式。美國國家管控體系初步具備這種機制。
(2)跨管控平台形成的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華彩專家稱之為平台組合系統。美國的經濟、軍事與擴張的環形系統,就是這種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這種跨平台的系統,主要通過橫向管控機制來連通管控平台來實現。
(3)某管控平台中領域與其他管控平台或領域運作形成的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華彩專家稱之為領域與平台組合系統,與平台組織系統,統稱為跨平台系統。
(4)管控平台內部領域形成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華彩專家稱之為平台內系統。平台內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管控平台體系構建是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5)管控平台的領域作為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我們稱之為領域系統。
國家管控體系的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是多層次的,在各層面都涉及的。在各層面設計與管理中重點應該把握住優勢放大與鎖定系統的構建與管理。
3、優勢放大系統——美國形成了經濟、軍事與擴張的環形系統
1)美國形成了經濟、軍事與擴張的環形機制
經過歷史的積澱,美國形成了經濟、軍事與擴張之間的環形機制。戰爭對於美國歷史具有中心性。它不僅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目的。這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根本區別,也是美國對外戰略行為的根源。
現在,這一環形機制正在進行歷史性的膨脹。美
2)軍事轉型是美國大戰略選擇
要使經濟、軍事與擴張之間的環形機制膨脹起來,實施軍事轉型和發動對外戰爭必不可少。為了適應技術和社會的革命性變化,美國必須進行軍事轉型,以使經濟、軍事與擴張之間的環形機制能在新時期成功運轉。所以,美國的軍事轉型不僅是作戰能力升級換代的
軍事戰略問題,而是國家大戰略的選擇。這項大戰略選擇醞釀於里根總統離任時期,成形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新世紀美國工程》報告,其系統的啟動則始於布希任內。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的軍事轉型不是“軍事革命”,新保守主義者推崇的“新帝國主義”也並非那么新,它們只不過是經濟、軍事與擴張的環形機制合乎邏輯的習慣性延伸。
經濟、軍事與擴張的循環,就是美國大戰略的內在動力和運轉機制。
4、優勢鎖定系統——國家結盟理念的變遷
當今世界各國的結盟不再是單純的理念結盟(比如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也不是文明和文化間的結盟(如儒家文化,基督文明,伊斯蘭文明,猶太文明等),也不再是傳統的你死我活的排他性軍事結盟(協約國-軸心國),而是一種複雜的結盟關係。這樣的結盟關係是多層次和立體的,依照不同的題目和問題各國可以進行多樣的排列組合,結成不同的聯盟關係。這樣的結盟關係被稱為“議題式結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