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治理》是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的治理
- 作者:袁方成
- 類別:高中閱讀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76005745
《國家的治理》是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
①確立整治目標,貫徹國家環境和資源法現,求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②針對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各種外力作用的原則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實施系統。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 我國的水土流失狀況十分嚴重,大約有180多萬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積。到流域、長江流域、華南的丘陵...
《國家的治理》是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新時代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文庫引領理論創新,助力教師教學,促進學生髮展*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
政府治理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公共事務的治理。西方國家理論界所說的“政府治理”,是指由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結構和運作方式與過程所構成的三位一體的有機框架或網路。政府治理有廣狹兩種含義。就廣義的政府而言,整個公共行政的發展過程可以稱之為政府治理從傳統邁向“善治”的過程。就狹義的政府治理而言,其具有...
治理理論作為英語國家的日常用語,治理(governance)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臘語“引領導航”(steering)一詞,原意是控制、引導和操縱,指的是在特定範圍內行使權威。它隱含著一個政治進程,即在眾多不同利益共同發揮作用的領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認同,以便實施某項計畫。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志願團體、慈善組織、...
治理行政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強制與自願的合作。另一方面,權力運行的向度發生變化。管制行政的權力運行是自上而下的,它運用地方政府的政治權威,通過發號施令、制定和實施政策,對公共事務實行單一向度的管理。與此不同,治理行政則是一個上下互動的過程,...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即制定和實施全球規制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三類:(1)各國政府、政府部門及亞國家的政府當局;(2)正式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會組織。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指已經影響或者將要影響全人類的、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得以解決的跨國...
統籌考慮國家治理體系和全球治理體系。良好的全球治理依賴於良好的國家治理。中國方案鼓勵各國在自己歷史和國情基礎上探索更好的國家治理體系,為全球治理奠定更好的國家治理基礎。“治不必同,期於利民。”從實踐來看,強行對外推廣某種制度體系的治理方案,非但沒有帶來國家治理的改善,反而製造出不少亂局,進而給全球...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有學者將這個概念簡稱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認為是繼“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之後的“第五化”。相關信息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政治”是政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個歷史範疇,與國家相伴而生,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其...
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如果存在短板,勢必嚴重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備性、規範性和有效性。其次,社會治理體系內部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系統,必須科學設計,既不能簡單拼湊,也不能抱殘守缺。第三,社會治理體系與其他治理體系存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關係,必須瞻前顧後...
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特別指出,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從總體思路、根本保證、活力源泉、價值基石、實踐路徑五個維度,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形成人人有...
《國家治理·依法治國·政治安全》是2015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慧、張向東。內容簡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在黨的檔案中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論斷。2014年4月,習總...
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開發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數百年來列強通過戰爭、殖民、劃分勢力範圍等方式爭奪利益和霸權逐步向各國以制度規則協調關係和利益的方式演進。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需要各國共同商量著辦,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
”在現代化進程中,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遇到民族認同問題的挑戰,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對於增強中國人民的文明自覺、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具有重要價值,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習近平總書記...
》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為基礎,通過對治國理政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聯繫的特點的分析,提出要處理好五大基本關係:信仰與理想、目標的關係;治黨與治國、治軍的關係;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關係;民主與法治、德治的關係;黨的領導與政府治理、市場治理、社會治理的關係。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與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結合的民主政體。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指出,到下世紀初要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理論發展 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
《大國治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2014年10月1日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人民論壇。內容簡介 《大國治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書多角度、多層次、系統和全面地論述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改革的總目標。從重視黨的治理制度建設,到國家治理模式創新;從國家治理...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的關係 下篇:政治治理及重點問題 第五章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民主價值 第六章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法治價值 第七章 政府治理的重點 第八章 司法治理的重點 第九章 腐敗問題的治理 後記 作者簡介 劉少華,男,1963年生,湖南衡陽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
《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是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俊傑。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分析入手,重點在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問題上進行研究和分析,從社會主義在中國的三次歷史性飛躍,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從國家權力結構研究國家...
在古代,執政者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民惟邦本”,簡稱“民本”。叫“執政為民”。以這種思想來治理國家,被稱為“民本模式”,代表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最有“民本意識”,他認為,“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李世民說話喜歡...
中國之治,是指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中國治理體制和中國治理道路。中國之治,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新型國家治理體系,體現著對解決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中國智慧,更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2021年12月20日,“中國之治”入選2021年度字詞名單。治理歷程 天下大治,古往今來無數治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