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是北京東城區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 發文部門:北京東城區
檔案解讀
明確提出堅持“崇文爭先”理念,以推動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速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為根本,把東城區建設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文化創意相得益彰、文化產業與文化貿易相互促進的具有鮮明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力爭到2025年,文化貿易規模持續提升,文化產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建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文化載體,成為規模更大、輻射更廣、作用更強的文化貿易綜合服務平台。
強化政策引領,激活文化貿易發展新動能
2021年9月,商務部、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在首屆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論壇上,為北京市東城區等榮獲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地區(功能區)進行授牌。為加快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東城區制定並出台了《實施方案》,圍繞文化產業重點領域、文化貿易重點環節,明確提出了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的四大發展目標、七大重點領域和八大專項行動。
明確四大發展目標。即文化貿易規模結構持續提升,全區出版、影視、演藝等重點領域的文化服務及產品出口占比進一步提高,高成長性文化企業逐漸集聚。文化產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力爭實現35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7%,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文化基地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彰顯,推進改革管理體制、健全促進機制、創新發展模式等持續創新,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文化品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構建 “品牌行業—品牌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項目—品牌活動”的國際品牌矩陣。
緊扣七大重點領域。即構建藝術品交易全鏈條,打造制度健全、功能完備、交易活躍的藝術品交易中心。推進戲劇演藝與國際深度接軌,推動更多優秀演藝產品、藝人、著作權和項目“走出去”。提升影視國際化數位化水平,建設影視資源雲集、精品薈萃、技術領先的國際影視高地。拓展國際化全媒體出版產業,構建“大出版”發展格局,打造高效協同、內外聯動的國際出版高地。健全國際網路遊戲孵育體系,鼓勵和支持精品化產品海外發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最佳化國際文化旅遊消費供給,建設“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打造全球知名的文旅品牌。深化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打造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弘揚文化自信、彰顯首都形象的城市標識。
實施八大專項行動。即制度型開放深化、文化產業升級引領、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國際行銷渠道拓展、專業服務平台護航、文化金融服務支撐、文化影響力提升、空間網路體系聚能等行動,通過爭取稅收與通關便利化試點支持、吸引文化貿易企業集聚、支持文化企業赴境外開展投資合作、拓寬文化貿易企業融資渠道、參與國際化高能級會展活動、推動“文化金三角”成為國際頂級文化矩陣等22個方面具體舉措,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強化生態培育,彰顯文化貿易競爭新優勢
近年來,東城區加速“崇文爭先”,做實“六字文章”,以文立城、以文興業,文化生產交流貿易活躍,“文化+”產業體系健全,文化領軍企業發展強勁,已成為全國示範性文化創新策源地。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東城區全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單位518家,累計實現收入303.7億元,文化產業規模和增速在全市保持前列,文化產業地均產出全市第一。積極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湧現了鋒尚文化、光線傳媒、中文線上等高速成長的文化企業,保利拍賣、嘉德拍賣已在藝術品交易領域形成“北京價格”,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文化進出口額超過51971.74萬美元。
《實施方案》以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為抓手,最終落腳點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深化制度型開放和“放管服”改革,健全文化領域國際化投融資體系,最佳化文化企業服務的方式,提高文化貿易規模,擴大國際要素互動,培育更為完善的文化產業生態。《實施方案》還制定了涵蓋任務、企業、項目、政策和空間的“五個清單”,對重點工作實施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制度化保障。
《實施方案》以文化與其他重點產業融合為路徑,壯大東城區文化貿易企業主體陣容。將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與老城保護復興、“兩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協同驅動,聚焦文化產業與科技、金融等重點要素,與數字、旅遊、中醫藥等重點領域的融合賦能,加快“騰籠換鳥、築巢引鳳”,持續培育擴大文化貿易企業陣容,全面增強區域文化生產力。
為更好地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東城區還將持續加大對文化出口政策支持力度,在優體制、優政策、優渠道、優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將東城打造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動力引擎和創新高地。
強化融合創新,探索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新路徑
文化是東城區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財富。在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獨具特色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發展,呈現出傳統與現代交織,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意設計相輔相成的特徵,為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
推動文化經濟提質增效,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支柱地位鞏固提升,東城區在文化融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探索出以文化賦能城市發展的“東城方案”——
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共同發力,精準扶持文化企業發展。啟動文化企業專項扶持計畫——“文菁計畫”,通過資金獎勵、項目補助、金融配套服務等方式,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設立3000萬元風險補償金,優先支持文化科技、文化旅遊,解決文化企業信貸難題。形成總規模10億元,首期規模4億元的“文菁”文化+產業基金,重點關注文化和高新技術驅動的文化創意經濟和文化消費領域,助力文化產業高效發展。
文商旅跨界創新融合,推動傳統商業街區升級。王府井地區全年累計引進首店、旗艦店、網紅特色店95家,占現有存量的63%,經營面積共5.6萬平方米。引進樂高全國旗艦店、NBA區域旗艦店、鬼塚全球首家精品集合店等,實現北京市首個數字貨幣全場景消費套用試點在王府井商圈落地。在全市率先推出紅橋市場、王府井19號府、南陽共享際3處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並實現掛牌運營。
完善文化金融合作機制,推動服務和產品創新。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三家屬地支行率先掛牌成立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支行。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市委宣傳部、銀保監會北京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七部門聯合認定東城區駐區8家金融機構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文創專營組織機構,營造了活力充沛、競爭充分、內生動力強勁的文化金融經營生態。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矩陣,搭建資源對接平台。推動“胡同里的創意工廠”改造升級,打造大磨坊文創園、雪蓮·亮點文創園、北京·祿米倉新視聽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園區。吸引北京“文創板”落戶東城,線上匯聚文化企業萬餘家,投資機構、金融機構近千家,開展銀企對接活動近百場。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合作舉辦“中國文化金融峰會”,組織開展“文菁匯”文化金融系列沙龍活動,為文化資源搭建與金融資本對接平台。
《實施意見》的出台,進一步吹響了東城區加速“崇文爭先”,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新號角。下一步,東城區將持續做實文化文明“敬”字、產業發展“勁”字文章,促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以“文化+”創新融合發展為抓手,讓文化軟實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彰顯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