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是國務院於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頒布的一個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 頒布時間: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 頒布單位:國務院
  • 頒布文號:國發〔2007〕31號
頒布背景,檔案內容,

頒布背景

奶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乳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檔案內容

為促進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保持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正確認識當前奶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奶業持續快速發展,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加工能力明顯增強,奶類產量持續增長,乳品消費穩步提高,對豐富城鄉市場、最佳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去年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養殖戶虧損,個別地區出現宰殺母牛犢現象。對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出現較大波動,直接原因是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收購價格偏低,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低,養殖方式較為落後;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係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市場秩序不規範;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液態奶標識制度不落實;消費群體培育滯後,市場開拓不力。只有採取綜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確保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奶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我國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從總體上看,我國奶業發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保持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最佳化農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是促進產業進步,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結構,增強國民體質的需要。當前,我國奶業經過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後,正處在從單純的數量擴張向整體最佳化結構、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競爭力轉變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主動順應這一趨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統一思想,真抓實幹,努力把我國奶業發展推向新階段。
二、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三)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把發展現代奶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保護奶農利益為根本,以提高良種化水平和轉變飼養方式為基礎,以建立奶農與企業合理的利益關係為紐帶,以完善法律法規、質量標準和規範市場秩序為保障,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支撐,努力推進我國奶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和產業化,把我國奶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四)基本原則。
——立足當前解困,著眼長遠發展。當前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幫助奶農渡過難關,恢復奶農信心,穩定奶牛存欄,防止奶業大起大落。同時要著眼奶業長遠發展,統籌規劃,加強引導,積極促進奶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全面提升我國奶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堅持以農為本,理順利益關係。切實加強良種繁育、科學飼養、疫病防治等基礎工作,增強奶農自我發展能力。鼓勵企業與奶農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農企一家、互利共贏的產業化經營新格局,為奶業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規範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引導乳品加工企業合理布局,壯大實力,有序發展。規範企業收購、加工、經營行為,防止惡性競爭。建立健全質量標準,完善檢驗檢測手段,落實產品標識制度,加強市場監管,確保質量安全。
——堅持市場導向,加大政策扶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結合,既要引導廣大奶農和企業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又要通過政策扶持,增強奶農抗禦風險的能力,促進奶業實現增長方式平穩轉型。
三、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五)加強良種繁育和推廣,提高奶牛生產水平。加強奶牛良種繁育,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最佳化奶牛群體結構,不斷提高奶牛單產水平。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奶牛品種改良計畫,切實做好良種登記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性工作。相關扶持政策要與提高奶牛單產水平的目標掛鈎,充分發揮政策的推動作用。國有種公牛站要儘快改制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增強為農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到2012年,力爭奶牛良種覆蓋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單產水平提高到5.5噸。
(六)推進養殖方式轉變,提高原料奶質量。通過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場)等方式,加快推進養殖環節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逐步解決奶牛養殖規模小而散問題。農業部門要抓緊制定奶牛規模化養殖標準和規範,到2012年,奶牛規模養殖的比重要有較大幅度提高。把提高原料奶質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總數。大力推廣科學飼養技術,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擴大青貯飼料生產。加快普及機械化擠奶,減少生產環節的污染。認真落實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奶牛疫病防治,有效降低傳染病、多發病發病率。加強飼養環節的技術服務,努力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業務素質和進場入戶服務水平。
(七)積極發展產業化經營,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價機制。大力發展以奶農為基礎、基地為依託、企業為龍頭的奶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形成奶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建立風險基金、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奶農結成穩定的產銷關係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好地發揮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積極扶持奶農合作社、奶牛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使其在維護奶農利益、協商原料奶收購價格、為奶農提供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原料奶收購價格的指導,防止奶價過低損害奶農利益。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制度,逐步實現原料奶收購的優質優價。縣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奶站管理,規範原料奶收購秩序,嚴厲打擊摻雜使假、強買強賣、壓級壓價等違法違規行為。國家採取有效措施,穩定飼料價格。
(八)最佳化奶業布局,提高企業素質。科學設定乳品加工企業市場準入條件,嚴格準入制度,引導企業合理確定奶源半徑和經濟規模,防止加工企業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鼓勵企業通過資產重組、企業兼併等方式,合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最佳化全國奶業布局,北方主產區要合理布局乳品加工企業,促進奶源基地與加工企業協調發展;南方地區要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發展奶牛養殖,重視奶水牛的發展,逐步擴大加工能力,緩解奶業發展“北多南少”的矛盾。乳品加工企業要加快技術改造步伐,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內部管理,自覺遵守行業規範;要建立穩定的奶源基地,避免和防止哄搶奶源。
(九)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和標識制度,規範市場秩序。統一併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完善原料奶質量標準體系,抓緊按照生鮮乳品衛生標準修訂原料奶收購標準。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液態奶生產經營管理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05〕24號)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復原乳標識制度。完善復原乳檢測技術、方法和液態奶加工工藝及產品標準,嚴格產品標識標註管理。對其他液態奶也要實行明確標識。進一步完善檢驗檢測手段,建立液態奶定期監督檢查制度。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液態奶市場不良競爭行為的監管,及時查處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行為。加強乳品進口調控與管理,對乳品進口設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特別保障措施。
(十)引導乳品消費,開拓奶業市場。通過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大力普及奶類營養知識,培養國民乳品消費習慣,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消費,特別要注重培養青少年消費群體。加大國家學生飲用奶計畫的推廣力度,完善學生飲用奶定點生產企業扶持政策,擴大學生飲用奶覆蓋範圍。鼓勵企業加強新產品開發,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完善乳品物流配送體系,積極開拓中小城市和農村消費市場。深入宣傳復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科普知識,使消費者獲得客觀真實信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四、加大奶業發展的政策扶持
(十一)加大奶牛養殖補貼力度。為加快擴大優質奶牛種群繁養步伐,繼續執行中央財政奶牛良種補貼政策,擴大補貼範圍,同時對經過後裔測定並註冊的優良種公牛凍精液加大補貼力度。為穩步擴大優質奶牛後備資源,建立後備母牛補貼制度。對享受奶牛良種補貼改良後的優質後備母牛給予一次性補貼,每頭補助500元;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補助,東部地區補貼由地方財政負擔。將牧業機械和擠奶機械納入財政農機具購置補貼範圍。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撲殺政策,將患布氏桿菌病、結核病而強制撲殺的奶牛,列入畜禽疫病撲殺補貼範圍。具體補貼辦法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制定。
(十二)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為有效保障奶牛養殖安全,國家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政府對參保奶農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補助,東部地區補貼由地方財政負擔,具體補貼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保監會、農業部制定。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操作辦法。
(十三)支持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國家對養殖小區(場)的水電路、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設施及飼草料基地建設等給予適當補助,具體辦法由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部制定。地方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最佳化布局,合理安排奶牛養殖小區建設用地。
(十四)加強對奶牛養殖農戶信貸支持。金融機構對奶牛養殖農戶、奶農合作社等要給予信貸支持,開發適應奶業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搞好金融服務;地方人民政府要給予適當貼息補助。對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間,因非主觀因素髮生還貸困難的奶牛養殖農戶,其逾期貸款視困難情況予以展期,具體期限由貸款銀行決定。經貸款銀行同意展期的逾期貸款免收罰息。
(十五)完善產業政策。對新建和擴建乳品加工項目取消備案制,統一實行核准制,並將與之配套的奶源基地建設作為項目核准條件之一,對已建、在建、擬建項目進行清理。具體條件和辦法由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統一內外資企業進口乳品加工設備稅收政策。
五、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策措施
    (十六)切實加強對奶業的領導。促進奶業發展的主要責任在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增強做好奶業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行政領導)負責制,把促進奶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當前,要把避免奶業大起大落作為緊迫任務,把中央的政策措施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狠抓落實,確保奶農得到政策實惠。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本地區的奶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措施。要隨時關注奶業發展動向,妥善解決奶牛養殖、加工、市場、價格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十七)加強對奶業的指導和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強指導,為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做好工作。農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編制全國奶業發展規劃,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落實支持奶業發展的各項資金,商務、質檢等部門要加大乳品市場秩序和產品質量監管力度,保監會要督促保險公司儘快開展奶牛保險業務。各部門要確保2007年年底前將政策落實到位。各行業協會要當好政府與奶農、企業的橋樑,充分發揮協調、服務、維權、自律的作用。     國務院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