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固表止汗
固表止汗,中醫固澀法之一。運用具有收澀止汗的藥物,治療虛證汗出的方法。又稱斂汗法。...
- 止汗
因而本類藥物具有固表止汗作用。止汗中醫套用 1、常用止汗中藥(1)麻黃根:甘、微澀,平。歸肺經。固表止汗。煎服,3~9g。外用適量。...
- 固表止汗劑
中文名稱 固表止汗劑 英文名稱 formula for consolidating superficies for arresting sweating 定義 以收斂固澀藥為主配伍組成,治療汗證的固澀劑。 套用學科 中醫...
- 復芪止汗顆粒(復芪止汗顆粒)
復芪止汗顆粒,中成藥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斂汗之功效。主治氣虛不固,多汗,倦怠,乏力。...
- 清熱固表湯(中藥)
清熱固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芻言》。具有清熱固表,養陰止汗之功效。主治內熱而表不和,以致自汗盜汗。...
- 止汗散
【功用】益氣養血,固表止汗。【主治】產後盜汗。【來源】《雞峰普濟方》卷二十五。【組成】牡蠣22.5克 白朮30克 白芷10.5克 甘草9克 防風15克...
- 益氣固表
用具有補氣益衛、固表止汗作用的方藥,治療氣虛衛表不固之自汗的治法。 套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治療學(二級學科),內治法(三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
- 斂陰固表
用具有滋補陰液,固表止汗作用的方藥,治療陰虛衛表不固之盜汗的治法。 套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治療學(二級學科),內治法(三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
- 自汗
自汗屬於中醫汗證範疇, 指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能健脾益肺,固表止汗。 參考資料 1. 自汗需要“補” 潮熱之汗想想更年期 ....
- 固澀藥
固澀藥性味大多酸、澀,有固表止汗、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收斂止血、斂肺止咳等作用。分類及適應證 固澀藥主治正氣虛極、元氣不固,氣、血、津、液...
- 玉屏風散(中醫藥方)
玉屏風散,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證,汗出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臨床常用...
- 斂汗湯
斂汗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七。具有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效。主治大病之後,無過而遍身出汗,日以為常,是陽氣之虛,外泄而腠理不能自閉。...
- 代償性多汗
偏虛型,宜益氣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風散加減(黃芪10g、防風10g、白朮10g、黨參10g、茯苓10g、薏米仁10g、扁豆10g、當歸10g、白芍10g、熟地10g、桂枝10g)。...
- 四神煎
黃芪一藥重用,味甘性溫,為補氣聖藥,又善祛大風,並可固表止汗,托瘡排膿。氣乃血帥,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正氣充足,邪自易除,重用黃芪,用來扶助正氣以...
- 玉屏風(中藥名稱)
“玉屏風”亦為中藥名。玉屏風為中藥名方,出自元代醫家危亦林所著的《世醫得效方》一書,由防風、黃芪、白朮(炒)三味中藥組成。可斂汗固表,也是體質虛弱者預防...
- 玉屏風顆粒
玉屏風顆粒,中成藥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用於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㿠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 虛汗
益氣養陰、固表止汗。根據臨床辨證患者氣血陰陽的不足,分別採用滋陰、補血、益氣、扶陽。加以斂汗之品,如烏梅,五味子,龍骨、牡蠣之屬。必要時可以外用斂汗之品於...
- 收澀藥
1.固表止汗藥:本類藥物能行肌表,調節衛分,而有固表斂汗的功效。2.斂肺澀腸藥:本類藥物酸澀收斂,主入肺經或大腸經。分別具有斂肺止咳喘和澀腸止瀉痢作用。...
- 手心出汗
[功效] 益氣固表止汗。適用於小兒夜間盜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材料] 浮小麥15克,紅糖適量。[用法] 熬浮小麥汁100毫升,加紅糖調味。【浮小麥】甘,涼。入...
- 於術
“於術”素有“北參南術”之稱,具有補脾益氣、化濕利水、消積止瀉、固表止汗、去 寒暖胃、增進食慾之功效;對心腹脹痛、頭痛、腎炎、風濕和止嘔等也有食療...
- 收斂劑
主要分為三類:固表止汗類;澀腸止瀉類;澀精止遺類。中文名 收斂劑 外文名 apocrustic astringent 作用 消炎退腫的作用 用途 用於治療皮膚黏膜炎症 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