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2022年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實施方案

《固原市2022年發展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固原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月13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原市2022年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13日
  • 發布單位: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寧政辦發〔2021〕95號)及市委和政府關於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發展規劃要求,現就高質量完成2022年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任務,制定本建設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和“兩會”精神,聚焦全市發展“5+4”產業、建成6個基地,改造提升農田灌溉條件,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最佳化作物種植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智慧型管理。推廣套用“網際網路+農業灌溉”智慧型化管理模式,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大力發展節水滴灌、水肥一體化、智慧型管控等先進生產技術,實現工程整地、節水設施、智慧型管理一步到位。
——堅持集約經營。改變一家一戶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引入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走規模化種植、工廠化管理、訂單式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堅持效益優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效益最大化,算好投入產出賬,按照“區域布局、規模連片、集約經營”的思路,優先發展清涼蔬菜、專用馬鈴薯、青貯玉米等高效優質農作物,最大限度發揮節水灌溉效益。
——堅持聯農增收。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創新經營形式,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廣“租金保底+盈餘分紅+打工收入”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盈餘返還、雇用務工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三)目標任務。2022年,在有水源保證的前提下,整區域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3.36萬畝,其中:新建17.76萬畝、改造提升15.6萬畝。圍繞高效節水灌溉,布局發展清涼蔬菜13.53萬畝、專用馬鈴薯7.3萬畝、青貯玉米12.53萬畝,年新增農業產值12億元,提供農民人均收入500元以上。
二、建設內容
(一)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完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建設33.36萬畝,其中:新建17.76萬畝、改造提升15.6萬畝(見表1)。
(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對標全市五大重點產業,在新增33.3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規劃種植清涼蔬菜、專用馬鈴薯和青貯玉米3類優質高效農作物,其中:清涼蔬菜13.53萬畝、專用馬鈴薯7.3萬畝、青貯玉米12.53萬畝(見表2)。
三、建設模式
(一)設計施工運營總承包(EPC+O模式)。引入企業參與高效節水灌溉建設,建立工程設計、採購、施工和運營一體化承包機制,對工程設計、採購、施工和運營採取總承包方式,由企業承擔工程施工和運維任務。各縣(區)要加強對工程施工和運維監管,確保工程質量,發揮最大效益。
(二)先建後補。對規劃建設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確定建設主體並簽訂工程施工契約,由項目建設主體自籌資金施工建設。工程建成經評估驗收合格後,按契約商定的資金支付方式,支付給建設主體。各縣(區)應組織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實地檢查項目建設情況,加強對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管。
(三)特許經營。發揮社會資本融資、技術和管理優勢,將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設計、投融資、建設、運營及維護等,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全部交給項目公司。各縣(區)要轉變政府職能,兼顧經營性和公益性平衡,保護社會資本合法權益,確保特許經營持續性和穩定性,並通過投資補助、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特許經營者建設運營。
四、實施步驟
全市2022年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從2022年1月開始,到2022年12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
1.制定方案。根據水源確定節水灌溉建設任務,將任務分解到縣到鄉到村到地塊,並做好灌區農作物種植布局規劃。
2.流轉土地。做好民眾宣傳發動工作,引導農戶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簽訂流轉契約。
(二)實施階段(2022年3月—2022年11月)。
1.工程建設。做好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設計,確定施工企業,按照工程設計和施工要求組織開展節水灌溉田間工程施工建設,10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設。
2.耕地發包。在節水灌溉田間工程施工同時,以市場競爭方式確定灌區耕地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經營主體簽訂反租倒包契約。
3.作物種植。按照灌區農作物種植統一布局要求,4月下旬組織開展作物種植。
(三)驗收階段(2022年12月)。
1.驗收考核。市上組織相關部門對各縣(區)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任務、運行機制、聯農帶農等情況分階段進行實地驗收,作為縣(區)年度考核主要依據。
2.典型總結。對各縣(區)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經驗和做法進行認真總結,打造一批可複製、能推廣的經驗典型,探索山區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發展新路子。
五、健全運行機制
(一)建立智慧型監管機制。發展“網際網路+農業灌溉”,同步建設灌溉控制中心及田間自動控制系統,安裝視頻監控、水位監測、水壓監測、電壓監測、自動控制等設備,形成覆蓋灌區、設施配套、管理精細、便捷高效的“四化”自動控制系統。灌溉自動化,安裝測控一體化閘門或田間遠程控制電磁閥,實現田間灌水自動計量、精準控制、精細調度和自動化管理。管理智慧型化,採用網際網路技術,利用灌溉管理決策系統,根據土壤墒情、作物長勢和氣象變化,進行供水調度和適時灌溉。服務便捷化,通過灌區信息平台建設,實現灌溉管理PC端和手機端適時操控,為經營主體提供便捷化服務。水肥一體化,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規律,採用滴灌、水肥一體化、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實現精準用水、高效用肥、按墒灌溉、增產增收。
(二)建立運行管護機制。健全水權分配機制、水價調節機制和維修養護機制,構建“投、建、管、服”一體化運營模式。水權分配機制,明晰用水戶灌溉面積和邊界,將用水指標分配到用戶,建立輪次供水台賬,形成精準管水用水機制。水價調節機制,結合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內補貼和超額加價制度,以“供水成本+合理利潤”為基本方向,加快建立農業灌溉用水價格市場化調節機制,實現縣域內水價統一,利用價格槓桿倒逼農業節水灌溉效率。維修養護機制。在村委會的監督下實行社會化專業管護,賦予經營主體農業灌溉用水權,與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簽訂管護契約,開展建後管護。
(三)建立集約經營機制。按照“區域布局、規模連片、集約經營”的思路,改變一家一戶傳統農業經營模式,推動土地向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聚集,提升農村耕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集約化流轉,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轄區內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契約,將農戶承包耕地集中流轉,對灌區所有農田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作物布局。市場化反包,運用市場競爭機制手段,引入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經營主體簽訂反租倒包契約,按照農作物統一布局要求,集中連片由經營主體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利用市場化競爭機制,適應灌區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需求,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跨區域創辦領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參股經營方式參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開展耕作、收穫、病蟲害防治等機械化作業服務以及田間管理、分揀包裝等勞務服務,為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
(四)建立聯農帶農機制。採取“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收益返還、基地打工等形式,構建起“租金保底+盈餘返還+打工收入”多渠道增加土地流轉農戶收入的長效機制。租金保底,灌區農戶將土地集中流轉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土地流轉保底收益。盈餘返還,村集體經濟組織採取市場競爭方式,將流轉土地以反租倒包方式獲得集體收益,在兌現與農戶約定的流轉金外,將其盈餘的80%返還給土地流轉農戶,20%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積累資金。打工收入,灌區經營主體要優先雇用土地流轉農戶,從事田間管理、分揀包裝、初級加工、物流運輸等增加工資性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反租倒包方式獲取收益提留和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獲取經營收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土地流轉農戶“雙贏”。
六、發展現代農業
(一)推動標準化生產。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向質量要效益,加快制定特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生產標準,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集成與套用,建立統一產業布局、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統一質量檢測、統一品牌銷售“五統一”機制,加強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管理,打造高效節水灌溉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實現以質取勝、以特取勝、以優取勝,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推動品牌化行銷。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挖掘農產品品牌文化內涵,注重產品包裝形象設計,規範產品包裝標識,集中打造一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認知度高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挖掘一批具有紅色旅遊和傳統工藝的“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開發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品牌,向社會集中推介發布優質品牌農產品,整合提升“六盤山冷涼蔬菜”“彭陽辣椒”“固原馬鈴薯”“固原黃牛”等農產品品牌,培育打響“六盤山”系列生態農產品金字招牌,提升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
(三)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把特色農業的根本出路放在“接二連三”上,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專用馬鈴薯聚焦打造百萬畝高產高品馬鈴薯基地,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培育壯大河北雪川主食化加工企業,最佳化重組澱粉加工企業,改造提升種薯繁育企業,投產15萬噸馬鈴薯主食化加工一期項目,全面構建種薯繁育、鮮薯外銷、澱粉加工、主食開發“四業並舉”發展格局,打造原州區頭營鎮、中和鄉、彭堡鎮、三營鎮、黃鐸堡等千畝高產高品馬鈴薯生產基地10個,擴大“六盤山馬鈴薯”品牌影響力,打響“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金字招牌。清涼蔬菜聚焦打造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樹立由抓“田間”向抓“龍頭”、抓“市場”轉變的經營理念,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健全“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分揀包裝、統一淨菜配送、統一產品品牌、市場訂單銷售”的聯農帶農機制,培育壯大山東水發等蔬菜精深加工企業,規範提升一批蔬菜行銷組織,投產15萬噸脫水速凍蔬菜加工項目,完善蔬菜集配中心設施,健全冷鏈物流配送體系,打造原州區頭營鎮、西吉縣新營鄉、隆德縣神林鄉、彭陽縣白陽鎮等千畝清涼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0個,構建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分銷、配送綜合調配的現代蔬菜產業體系,打造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打響“六盤山”清涼蔬菜品牌。青貯玉米聚焦打造全國百萬頭高端肉牛生產加工基地,抓好良種繁育、規模養殖、飼草保障、精深加工,加快推動肉牛養殖“出戶入園”,推廣“龍頭企業+養殖園區+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建立統一種植、統一收割、統一青貯、統一配送“四統一”管理機制,打造原州區頭營鎮、中和鄉、彭堡鎮和彭陽縣古城鎮、王窪鎮、草廟鎮等千畝青貯玉米優質高產基地10個,加快構建飼料供給配送體系,保障肉牛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飼料需求。
(四)推動“淨菜入超”。以打通銷售通道、減少流通環節和降低流通成本為核心,建立“超市+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加強全國大型連鎖超市對接,縣(區)簽訂意向性框架協定,引進培育一批經營狀況好、社會信譽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按照“超市需要什麼、農戶就生產什麼”的導向,組織菜農訂單生產,實行訂單銷售,打造“一村一品”蔬菜產業,加快推動“淨菜入超”,實現“種得好”和“賣得好”雙豐收。每個縣(區)至少打造1個“淨菜入超”龍頭企業或示範合作社。
七、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是改變“靠天吃飯”的治本之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的政治責任,建立市級統籌、縣區負責、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市上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農村、水務、財政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高效節水灌溉建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統籌協調、推動落實、督查考核等工作。水務部門負責水源工程建設,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田間工程建設和作物種植布局,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農田林網建設,財政部門負責建設資金籌措。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緊盯時間節點,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推進轄區內高效節水灌溉建設。各成員單位要立足職能定位,主動擔當作為,通力協作配合,確保不誤農時高質量完成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二)強化政策支持。調整最佳化農業補貼政策,健全農業補貼長效機制,加大對特色優勢產業補貼力度,推動產業補貼政策從生產環節向市場行銷環節過渡、從一家一戶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過渡,支持特色產業規模化經營和“農超對接”“淨菜入超”。對於在固原市域內生產的農產品,凡是冠以外地的品牌或外地產地包裝銷售的涉農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一律取消產業補貼政策,提升固原優勢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
(三)完善投入保障。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各級職能部門要加強與自治區有關廳局對接,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高效節水灌溉農田項目資金。各縣(區)要完善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支持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採取調整產業政策補貼辦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用水權改革等綜合措施,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建設。加強與農業發展銀行對接,為經營主體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現代節水農業提供政策性貸款支持,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四)強化監督考核。把督查考核作為推進工作落實的重要手段,將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建設任務納入縣區年度效能目標管理考核範圍,建立“月分析、季盤點、半年總結、年終交賬”工作推進機制。市高效節水灌溉工作專班將會同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定期到一線督導工作進展和落實情況,各縣(區)黨委或政府領導要靠前指揮、協調服務、一線督戰。市上將籌措資金支持各縣(區)發展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對建設進度快、運營機制好、增收效果明顯的縣(區),採取以獎代補形式給予激勵;對建設進展緩慢、工作落實不力的公開通報,並作為實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