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商

回商

跨過歷史揚起的一路風塵,時間回溯到唐宋元時期,回族的先民從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到達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及西北、中原一代,國際貿易由阿拉伯人控制,回族商人幾乎主導了3朝800年的海外貿易,成為名留青史的蕃客、胡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商
  • 一般指代回族企業家和回族商人
  • 發端於唐朝
  • 鼎盛於明清
作用,思想,歷史,歷史,回商,未來之路,特點,前景,相關,品牌,崛起,

作用

回商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一般泛指回族企業家和回族商人。 回商發端於唐朝,活躍於宋朝,發展於元代,鼎盛於明清。從聞名世界的海上“香料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回商主導了唐宋元三個朝代800年的海外貿易,足跡曾遍布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其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為民間商幫之最,為促進古代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其歷史貢獻和地位堪比晉商徽商

思想

重商善商 義利互濟
—— 泛論回商的商道思想
回商,顧名思義,就是回族商人,是從事商業經濟貿易活動的回族人的總稱。回商與以地域命名的晉商、徽商不同,回商是一個以民族來界定的經商群體,民族性是回商的共同屬性,此外,也具有鮮明的跨地域性和流動性。
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同胞可以說天生就具有重視商業和尊崇商人的價值觀,他們視經商為崇高事業,以經商為榮。在作為穆斯林人生信條的《古蘭經》和聖訓中,有大量關於商業活動的訓導。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本人曾經這樣評價商人:“商人猶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可信賴的奴僕”。在伊斯蘭教教法中,商業活動被列為哈倆里(合法)的範疇。故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必然普遍熱衷從事的職業就是經商,伊斯蘭教規範了回商的價值觀,塑造了他們善商的民族特點,沉澱了他們重商的民族精神。
從歷史形成和發展軌跡而言,回族重商和善商的特點具有祖傳的民族基因。從公元7世紀到9世紀,在唐朝統治的3個世紀裡,一些中亞商人云集長安城,他們運來中亞的羊毛、玉石和寶石,再運走長安的絲綢,依靠其中的差價謀利。最多的時候,長安城裡的來自中亞的大食商人能夠達到4000多戶,他們所經營的海藥或香料、珠寶等,當時居於壟斷地位。而在這些商人中,以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為主。這些來自西方的大食商人,他們一年一次或者一年兩次往來於中國與大食的絲綢之路上。久而久之,他們中的一部分開始在中國買田宅置家室。經歷歷史的沉沉浮浮,他們演變成中華大地上一個新的民族——中國回族。而這個新的民族因為繼承了其祖先重商善商的傳統品質,因而成為中國最早的回商。在唐宋時期,既是我國回族的誕生時期,也是回族商業史的萌發和全盛時期,回商在其形成的最初時期便一步登上了歷史巔峰。
在我國現代,企業社會責任還是一個新的話題,但對以現代企業形象重新出現的回商來說,社會責任卻是一個亘古的話題。在回商形成伊始就自覺主動承擔著社會責任,起決定性因素的依然是他們的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將公平交易從一個普通的經濟原則提升到了宗教信仰的高度。謀財而不忘義,是回商經商的道德準則和基本心態,也是他們實現義利平衡的重要手段。在伊斯蘭教文化中,有關商業法規,尤其是商業道德修養,對穆斯林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古蘭經》倡導穆斯林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誰贊助善事,誰得一份善報;誰贊助惡事,誰受一份惡報。”1000多年來,在《古蘭經》精神的照耀下,回商在利與義之間始終保持著平衡,並指引他們的經濟取得成功。扶危濟困對於穆斯林而言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自覺,更是一種信仰要求。可以說是有伊斯蘭光輝照耀的地方,就有慈善公益的影子。
自唐中葉起,從穿沙漠、越大洋來到中華大地,並搭建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橋樑的胡商和蕃商,一直到今天依舊活躍在我國經濟舞台的回族商人,他們為中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經濟結構的平衡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他們重商善商、義利互濟的商道思想也深刻地影響了我國的商業文化。

歷史

歷史

跨過歷史揚起的一路風塵,時間回溯到唐宋元時期,回族的先民從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到達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及西北、中原一代,國際貿易由阿拉伯人控制,回族商人幾乎主導了3朝800年的海外貿易,成為名留青史的蕃客、胡商。
自元明清到近代,回商作為一個活躍而獨特的商業群體,為中國的社會發展、對外貿易交流和邊疆地區開發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回商”這個概念的正式提出,卻是近兩年的事情。
“回商是回族商人、企業家的總稱,指回族中專門從事商貿經濟活動的主體人群。其社會經濟商貿活動在中華大地已經有1300年的實踐歷程。”寧夏社會科學院回族伊斯蘭教研究所副所長丁克家博士說,“回商既是一個歷史概念,又是一個具有豐富社會經濟文化內涵的跨地域文化概念。它具有歷史性、民族性、世界性的顯著特徵,而且回商作為一個民族經濟活動的主體群體,有相當的現實根基和經濟基礎。”

回商

我國近代回族主要居住在西北地區,但長江沿岸等南方地區的回商卻異常活躍,如金陵蔣家,後經營綢緞,行銷江、黔、滇、川、湘、鄂、贛,以漢口為樞紐,上至巴蜀、下達百粵。再如義順成老闆陳經畲,民國時期曾任漢口商會會長,新中國成立後繼續擔任武漢市商會會長,武漢市副市長、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等職。縱觀這批近代十分活躍的回商,他們身上有許多優秀品質值得後人學習:
一是實業救國,發展民族工商業,絕不向侵略者低頭。近代回商,早年經營日用商品居多,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資金雄厚之後,許多都轉向工業生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力圖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如陳經畲先生從德國引進的高純度甘油技術,甚至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垂涎。在舊中國內憂外患,特別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後,回商的理想,大都化為泡影,但是他們“寧讓機器成廢鐵,絕不資敵做漢奸”,有些人甚至為此被日本人逮捕,遭到非人待遇。像江蘇六合縣武德源糧行老闆,回族愛國人士武鐵肩等人,還直接積極參與到支援新四軍的抗日活動中來。
二是目光長遠,防患於未然。辛亥革命時,漢口許多商鋪毀於戰火,陳經畲先生事先估計到交戰雙方都不願得罪外國人,因此事先將大批貨物存放在租界,戰事結束後再將貨物大量投放市場,即使市面供應充足,安定了人心,也讓自己獲利,兩全其美;再如1931年武漢大水,許多商家被淹,陳經畲先生事先密切關心水情,讓在重慶、萬縣等處的親友用電報向他通報水位,將貨物及時轉移,避免了損失。
三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思想開放,積極支持慈善教育事業,弘揚穆斯林文化。有些回商,雖然資財豐厚,但本人卻異常節儉,如楊叔平先生身在上海十里洋場,一身不染,每天甚至擠電車或步行奔波;大多數回商對員工特別是自己培養起來的回族鄉親則特別大方,如1933年陳經畲將企業重點轉入工業,特別是又擔任漢口商會會長,社交活動很多,便將自己原來的服裝生意無償交給了員工經營。當然,回商經營企業,也不是一味“偏袒”本族人,而是一視同仁。在對外應酬中,由於回商的宗教信仰和飲食習慣,有時會有不便,但他們往往比較開通,只要有素菜,便可就餐。在慈善、教育、賑濟等方面的捐款上,回商也十分慷慨,像新中國成立前的“私立南京孤兒院”便是以回商的捐款為主要資金來源。新中國成立前,回商企業在任用回族人時,常感回族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很少,為了培養人才,他們設立了“秋潭助學金”、“樂泉助學金”等獎項,鼓勵貧寒的回族子女就學,不少人因此得以完成初、高中乃至大學的學業,這些獎學金也向非回族子女開放。此外回商在積極弘揚穆斯林文化上,也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們是許多清真寺和阿訇經濟上長期的資助者,陳經畲在1935年還在漢口刻印了劉智的譯著《天方典禮》數千冊,分送各界。
近代回商,對國家的自強自立作出了許多貢獻,他們身上的許多優良品質,至今值得我們學習。國際上穆斯林國家眾多,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回商更有廣闊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為國家、為穆斯林作出更多的成績,為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未來之路

與各大商幫相比,中國回商顯得落寞沉寂。這一方面受到回商低調行事的風格影響,他們很少有意願藉助公共媒介展示自己的形象,自然一般大眾就很少有認知回商的案例;另一方面也受制於回商缺乏自己的網路平台,回商的內聚力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回商的整體形象沒有得到公共展示。
歷經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蓬勃發展和市場考驗,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回商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在物質財富、人才資源、行業地位、思想理念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為中國回商在下一個三十年真正崛起和復興的儲備了必要的社會資源。
審視歷史,展望未來,中國回商正處在一個分水嶺,正面臨發展的拐點。中國回商大會召開,是中國回商歷史發展的客觀需要,將對中國回商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和作用。
2008年9月,首屆回商大會在寧夏銀川召開,這是中國回商第一次大規模的高調亮相,也是一次集體形象的展示,受到了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銀川市委書記崔波在大會發言中熱情讚揚了中國回商“樂商堅韌、義利共濟”的精神,九位專家學者在開幕式上發言,從歷史、文化、經營模式等不同角度對中國回商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思考。會議首次提出回商概念,傳播了中國回商的整體形象,提升了中國回商的信心,表達了中國回商的使命,吹響了中國回商發展的集結號,中國回商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2009年8月,第二屆中國回商大會在寧夏吳忠召開,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中國回商仍表現出了積極的信心,中國回商的參會和參展規模比去年上了一個台階,中國回商大會的平台價值逐漸顯現。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在開幕式講話中強調,“回商大會是回族企業家增進友好互信、加強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寧夏強化文化交流、促進經貿合作、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重大機遇,有利於宣傳展示寧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的新形象,打造全球性的回族經貿文化交流品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楊志波認為:“第二屆回商大會的舉行,必將為我國各族穆斯林企業界、學術界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一個互相廣泛交流、溝通和互動的平台。通過本次大會,將進一步探討回商歷史和文化,展示經濟建設成就,探討創新管理經驗和技術。”
兩屆回商大會的成功舉辦,為中國回商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回商抱團發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但是,作為全官方色彩的活動,中國回商大會的組織籌辦和活動形式還存在諸多不足,在政府招商引資的實質目的下,會議的內容顯得很虛很單調。中國回商大會的品牌塑造,需要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需要專業會議策劃力量的介入,需要在會議議題設定等方面切合時代發展趨勢。在此,本人謹對下一屆中國回商的整體發展提出以下思考:
1、搭建中國回商網路平台,為回商的信息共享和溝通交流日常化創造條件。
在網路時代,網路平台建構已經成為促進企業信息共享和合作發展的重要載體。回商由於大分散、小聚集的特點,對網路平台的建設就顯得更加迫切。無疑,中國回商必須打造基於資訊時代的網路平台,積極參與新商業文明建設,才能在時代潮流中贏得發展先機,最終實現內部整合和外部合作的有機結合,走上回商企業做強、做大、做長的持續發展之路。
2、組建聯盟機構,探索運行管理機制,整合回商社會資源,規劃回商發展思路。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回商的經濟總量有了顯著提升,其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回商企業和回商經濟體在完成初步的產業建構和資本積累後,特別是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急速變化的今天,回商企業面臨新的發展拐點。
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實現轉型、把握新的發展機遇、規劃未來發展藍圖,改變回商企業散、小、亂、弱的現狀,需要藉助聯盟機構的力量,共享信息,開闊視野,轉變思維,為促進形成一批有行業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回商企業提供保障支撐。
2007年以來,在中國穆斯林企業家峰會、中國回商大會、雲南回族企業家論壇、穆斯林青年企業家論壇及部分省市率先成立回族商會、穆斯林商會等部分重大舉措的推動下,回商經濟開始為社會認識,回商企業的整體形象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回商經濟體初現端倪。建立回商聯盟,高起點、高規格、高水準規劃回商產業發展思路,推動回商企業進行內外資源整合,促進形成一批有行業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回商企業。
3、建立產業基金,促進實業和資本互動,為回商做強做大提供產業資本支撐。
面對全球化和競爭和挑戰,儘管中國回商企業總體上存在諸多劣勢,但從文化價值、商業歷史、產業分布、地域網路、人才資源以及內在凝聚力等方面分析,回商企業仍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
建立產業基金,實現回商企業的資源優勢互補和整合,藉助回商文化的統一功能,以利益共享為立足點,最終建立起回商產業資本運作機制。這是中國回商整體發展必須完成的蛻變,否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必然落於衰敗之列。

特點

樂商堅韌、義利共濟是回商的共同品質,追求兩世吉慶是回商的價值坐標。“商道即主道”是對回商精神的最佳詮釋。
猶如一朵於塵埃之中盛開的花朵,不事張揚卻柔韌堅強。回商鮮明的個性,除了其獨有的民族性外,更重要的體現在獨特的精神層面上,樂觀、堅韌是顯著特點。首先,回商把經商看作是一種事業和追求,而不僅僅是賺錢謀生的手段。《古蘭經》及《聖訓》確立了一整套商業道德規範,把商業這一世俗的行為置於神聖的信仰之上。其次,回商適應性更強,具有敢冒風險、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堅韌品質。 寧夏社會科學院回族伊斯蘭教研究所所長馬平分析認為,回商文化是“二源合流”的商業經濟文化,回商文化秉承了伊斯蘭文化中注重經營現世、重視商貿的優良傳統,以自己的辛勞和智慧獲得正當合理的財富是穆斯林的信條。同時,回商還擁有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德經商”、“講求信譽”、“公平貿易”、“經世致用”和“濟人利世”的優良傳統。
放眼中國商界,經濟一體化、商業國際化、產品標準化、信息網路化等現代經營手段不斷推陳出新,但是執著的寧夏回商仍然堅守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也正是這張最具分量的底牌,使寧夏回商成為真正的贏家。

前景

截止至2010年,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約15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4,全球清真食品年交易額約為1500億美元,清真食品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寧夏利用回族聚居的地緣優勢、民族優勢,將發展清真食品業作為支柱產業。如今,以回商為主要創業群體的寧夏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個體戶已達1.2萬多家,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相關

品牌

“以寧夏現在的經濟實力,‘回商’這個品牌是可以叫得響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經濟聯絡處的工作人員說。 2008年3月28日,由銀川回族商人自願組成的民眾聯誼性非營利性組織——銀川回商聯誼會成立,該聯誼會的成立為銀川回商提供了一個與全國各地回族商人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搭建起招商引資的橋樑和平台。銀川回商聯誼會會長閆曉平表示,銀川回商聯誼會將以弘揚回族優秀文化為載體,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方略,廣泛與各地回族企業家進行聯繫,不斷尋求商機,擴大銀川回商影響,並積極對外宣傳和打造回商文化的時代品牌。
為進一步擴大寧夏回商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2008年9月,寧夏召開了以“弘揚回商文化、促進經貿合作”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中國穆斯林企業家(銀川)峰會,來自北京、上海等22個地區及美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近500位中外回族企業家、回族研究專家、學者齊聚塞上湖城銀川,共同探討回商文化內涵,共謀合作發展穆斯林產業之路。
同時,為了促進回族文化,包括回族飲食文化和傳統工藝能夠流傳,並得以發揚光大。寧夏首府銀川市每年劃撥專款500萬元,用於支持回商的發展以及“清真”品牌的打造。
銀川市市長王儒貴介紹說,銀川市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已經形成了輻射周邊,拓展中東部市場,逐步進入國際市場的良好局面。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如今,寧夏以回商為主的清真產業集群已逐步形成,擁有肉牛肉羊及各類畜禽產品的專業和綜合交易市場100多個,輻射全國,建立起了大型現代化清真牛羊肉加工企業10家,具備了與國際接軌的條件。
並且,由於寧夏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種類多、品質高,生產達到規模化、標準化,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寧夏與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清真HALAL認證機構達成相互認證協定,為中外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交流合作創造了便利條件和巨大商機。
在蓬勃發展的清真產業背後,是現代化的“回商”們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專利意識、品牌意識的再提升。
2010年,寧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擁有專利的達到300餘件,形成了輻射周邊,拓展中東部市場,逐步進入國際市場的喜人局面。清真牛羊肉、清真調味品已出口約旦、馬來西亞、阿聯、科威特、埃及、利比亞、美國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清真食品、地毯掛件、毛皮製品、回族服飾等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認可。1萬多家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產經營主體中,有12家清真餐飲店被評為“中華餐飲名店”,44個品種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寧夏的清真餐廳在埃及等國生根開花。寧夏的清真乳業也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經形成了銀川、吳忠兩個奶產業帶,夏進等27家清真乳品企業使寧夏乳製品在全國知名品牌榜上占有重要一席。寧夏正在成為中國清真產業連線世界的重要集散地和前沿陣地。
寧夏“回”字品牌名片的打響,意味著寧夏回商這個從歷史塵埃中開出的花朵正在燦爛開放。

崛起

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個少數民族,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族同胞的相互幫助、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擅長經商的回族民眾逐漸打造出“回商”這個民族經濟品牌。
2010年,第二屆中國回商大會在寧夏吳忠市舉行,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參加此次大會的回商卻已達到260家,比去年第一屆回商大會多出幾十家。
回商大會籌備組組長:“今年我們在展廳布了120個展位,沒想到還不夠用,臨時增加了42個。”
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回族商人從小本生意開始做大做強。在此次回商大會上,回族商人宛建華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人了,他與阿拉伯國家兩大貿易商簽約金額達5億多元。
但在幾個月前,宛建華的企業還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處於困境之中。
回族商人宛建華:“清真食品廠和造紙廠都處於半癱瘓、半停產的這個狀態,沒有訂單,沒有市場。”
此時,與宛建華長期合作的富榮化肥廠和萬勝生物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他擔保了2000萬元的貸款,並且原料款待企業恢復以後再行支付。
在這兩個企業和政府的幫助支持下,宛建華的企業迅速恢復生產,還拿到了為沙特政府朝覲部生產穆斯林清真快餐食品的契約,獲得了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份國外訂單。
寧夏回族自治區招商局副局長王建青:“實踐證明,回商經濟發展離不開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就是生產力。”
21世紀,通過自身挖潛和政府扶持,寧夏眾多回族企業逐步走上規模經營之路。“澇河橋”清真牛羊肉,“萬綈旎”民族服飾等回商產品不僅占領了國內穆斯林市場,還開拓了馬來西亞和中東市場。今天的回商已成為帶動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