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店鄉

四里店鄉

河南省方城縣四里店鄉位於南陽盆地西北部,伏牛山東麓,橫跨江淮兩大流域,處於亞熱帶和暖溫帶交界處,南北植物交匯,礦產資源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里店鄉
  • 外文名稱:SiLiDianVillage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方城縣
  • 下轄地區:38個村
  • 政府駐地:四里店街
  • 電話區號:0377
  • 面積:279.3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360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和暖溫帶交界
  • 機場:南陽機場
  • 火車站:南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R
概況,沿革,地理環境,歷史文化,行政區劃,經濟概況,

概況

四里店鄉位於方城縣城西北。橫跨江淮兩大流域,北依魯山,西臨南召,東接葉縣。南北長56.5千米,東西寬24.5千米,面積279.38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3607人(2017年)。轄軍章、衛陀、火燒溝、太山廟、黃土嶺、賈盤、五間房、神林村、柳灣、善莊、寺後、乾溝、王三溝、老景莊、小景莊、達店、七樹溝、里張灣、庹莊、油房莊、小康莊、四里店、老模溝、小店、余莊、三關廟、碾盤莊、周廟、花栗山、吳莊、前坪、賀莊、白廟溝、秦家莊、郭溝、青石坡、維摩寺38個行政村,38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四里店村。鄉焦(作)枝(城)鐵路過境。

沿革

1958年建四里店公社,1982年改鄉。1996年,面積298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轄軍章、葦陀、火燒溝、太山廟、街村、柳灣後、善莊、五間房、賈盤、黃土嶺、神林、王三溝、乾溝、老景莊、小景莊、達店、漆樹溝、里張灣、庹莊、油坊、小康莊、老橫溝、四里店、小店、大余莊、灣潭、碾盤莊、青石坡、維摩寺、秦家莊、白廟溝、賀莊、郭溝、前坪、周廟、花栗山、吳莊38個行政村。
全鄉面積279.38平方千米(2017年),轄38個行政村,382個村民組,473個自然村,33607人(2017年),豫S239貫穿全鄉南北,南北貫通,東西交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四里店鄉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西周時屬繒國領地,蠶絲業初始,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於楚國,在楚國守南攻北,問鼎中原的決策下,於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在本鄉的曬衣山、彭溝、青山、牛心山、嶂斗山等十餘緊要之處,構築長城,籍此抵禦韓齊等國的進犯。據考證,楚國最早修的乃是以仙翁關為中心的北長城,起自魯陽關,三鴉路古道(即曬衣山),此乃楚國北長城的源頭,在我國長城歷史上,鎖定楚長城為“長城之父”。魯陽關、三鴉路古道,飄蕩著楚風漢韻,留下許多遺址和動人故事,為兩千年前的帝王將相做了有力的見證。
唐代四里店手工業、冶煉業興起,留有銀洞溝采鉛煉丹遺址。詩人王維遊覽維摩寺佛教聖地,並留有詩作,明清時代,這裡絲織業興盛,從而帶動了臨鄉拐河絲綢的鼎盛,陝、晉、魯、豫等地商賈雲集,是縣境當時四大集鎮的重要絲綢供應之地。
四里店資源豐富,風光秀美,四季分明。以螢石、鉛鋅為主的礦產資源儲量極大,以板栗、杏梨為主的林果面積達1.1萬畝以上,素有“山珍”的野蘑菇香菇黑木耳產值1.8億元以上,以裕丹參、山萸肉為主的中藥材地道純正,久負盛名,以黃牛、淮山羊、生豬為龍頭的畜牧業也健康穩步逐年遞增,為山區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佛道兩教古剎道觀大放異彩。洞瀑、怪石絕壁的金船寺;拔地而起、獨領風騷的李郁垛,吸引外地遊客紛沓而來,為四里店的旅遊業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四里店鄉黨委、政府依託優勢,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確立了“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穩定為第一責任,以民生為頭等大事,突出抓好鄉村基礎建設、項目建設,特色產業培育。生態、旅遊發展等關乎區域發展和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齊心協力把四里店建設成為開放、富裕、文明、生態和諧山區重鄉鎮”的戰略目標,全鄉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鄉區布局初步形成,和平路商業街大放異彩、新農村建設強勁起步、傳統產業方興未艾、特色農業優中更強。
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的四里店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以嶄新的姿態,在科學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地理環境

四里店鄉地處中原腹地,屬於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最高溫度38℃,冬季最低溫度-10℃,年平均溫度15℃,年降水量在800到1000毫米之間,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這裡盛產小麥、玉米、花生、紅薯、大豆等作物,由於風調雨順,產量逐年上升。其次,本鄉幅員廣闊,宜林面積較大,通過多年的植樹造林如今業已初見成效。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遮天蓋日,漫山遍野,增加了森林覆蓋面積,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經濟林產出的板栗、紅果、柿子、山萸肉在秋熟季節碩果纍纍,車載人拉,潮水般湧進市場,為山地的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而且飼養業務同步發展,黃牛、生豬興旺發達,山羊存欄超過萬隻,湧現出很多養羊專業戶。

歷史文化

四里店原名四女店,因為古時候有四位異鄉女子來此開店而得名,這裡是南陽市的北大門。地處裕州(方城)、魯山、葉縣、南召四縣的結合部。南北貫通、東西交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四里店位於縣城西北35公里處,是澧河的發源地。全鄉面積279.38平方千米(2017年),轄38個行政村,382個村民組,473個自然村,33607人(2017年),現有耕地59250畝,省道魯姚線(S239)貫穿全鄉南北。 四里店鄉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於楚國。在楚國守南攻北,問鼎中原的決策下,於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在本鄉的曬衣山、彭溝、青山、牛心山、嶂斗山等十餘緊要之處,構築長城,籍此抵禦韓齊等國的進犯。
愛心樓愛心樓
在我國長城史上,鎖定楚長城為“長城之父”。而通過變法圖強後,楚國最早動工修築的乃是以仙翁關為中心的北長城。北長城起自魯陽關,曬衣山是楚國長城的源頭。
山清水秀的曬衣山上,飄蕩著楚風漢韻,當年劉秀反莽時期曾經此山晾曬濕衣服時,被山頂棗刺勾掛,劉秀下意識地埋怨“葛針不會朝下彎?”。時至今日,曬衣山上朝下彎的棗刺葛針為兩千多年前的帝王故事做了有力地見證。
改革開放以來,鄉黨委政府正確地執行宗教政策,佛道兩教迅速發展,名山古剎大放異彩,金船寺老姆庵、嶂斗山、鹿鳴山、維摩寺、李郁垛隨之崛起,尤其是維摩寺(佛教)與王維的淵源,垛子石(道教)與劉秀的典故,已經引來千萬外資,如今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六大宗教景觀完全是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
伴隨著宗教文化,還有驚人的生態文化,達店的兩株千年銀杏樹,相傳生於唐朝,樹粗11米,高13米,樹上的倒紮根好像鐘乳石一樣凌空下垂,是兩棵穿越千年歷史長空的活化石。據此不到10公里遠的善莊村,還生長著一顆稀世奇珍的娑羅樹
人傑地靈的四里店存在著得天獨厚的文化積澱與礦產資源,花香蝶自來,寰宇之內定會有人慧眼識珠,接踵而來,淳樸勤勞的山鄉人民以萬分熱忱的心情歡迎您的光臨。

行政區劃

2006年,下轄38個村委會:軍章村、衛陀村、桃園溝村、太山廟村、黃土嶺村、賈盤村、五間房村、神林村、街村、柳灣村、善莊村、寺後村乾溝村、王三溝村、老景莊村、小景莊村、達店村、七樹溝村、張灣村、庹莊村、油房莊村、小康莊村、四里店村、老模溝村、小店村余莊村三關廟村、碾盤莊村、周廟村、花栗山村、吳莊村、前坪村賀莊村、白廟溝村、秦家莊村、郭溝村、青石坡村、維摩寺村。

經濟概況

經過國家地質部門勘探和開採實踐證明,四里店鄉地下礦產極其豐富,金、銀、銅、鐵、鉛、鋅、鎂、氟石螢石、灰矽岩造景石遍布12個行政村,而且儲量極大,極具開採潛力。
勤勞淳樸的山鄉人民,在當的各項富民政策指引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快脫貧致富,生活條件迅速提高,紛紛離開茅房走入平房,甚至昂首闊步地搬入了高樓大廈,真正過起樓上樓下電視電話的現代化生活。尤其是四里店中心集鎮的市容市貌,早已樓房重疊,鱗次櫛比,和平路商業街的落成更是錦上添花,擴大了市鎮規模,促使古老的四里店霎那之間舊貌換新顏,在這條新近開發的商業街上每當夜幕下垂的時候,周邊男女蜂擁而來,在幽美動聽的樂曲里,紅男綠女翩翩起舞,體現出當地引領時尚的盛世風流。
2011年5月,方城縣楚長城調查隊在中國長城學會多位權威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在我鄉發現楚長城的源頭。同年10月初,該調查隊原班人馬協同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十大新聞媒體首席記者到來,把楚長城在四里店定位,鑿通了當地與長城的隔閡。從此,翻開了四里店在長城文化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