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困窮,讀音sì hǎi kùn qióng,漢語成語,指天下的人民困苦貧窮。出處於《尚書·大禹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海困窮
- 出處:《尚書·大禹漠》
- 拼音:sì hǎi kùn qióng
- 解釋:天下的人民困苦貧窮
四海困窮,讀音sì hǎi kùn qióng,漢語成語,指天下的人民困苦貧窮。出處於《尚書·大禹漠》。
四海困窮,讀音sì hǎi kùn qióng,漢語成語,指天下的人民困苦貧窮。出處於《尚書·大禹漠》。...
堯曰①:“咨②!爾舜③,天之歷數在爾躬④,允執其中⑤。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⑥。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⑦,敢昭告於皇皇后帝⑧:有罪不敢赦。...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願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一、二兩節。詩人大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願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33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
困,窮也。——《廣雅》 行而無資謂之乏,居而無食謂之困。——《周禮·地官·稟人》疏引書傳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論語》 以振窮困。——《呂氏...
如果四海人民困窮,天的福命就將永遠終止了。雖然口能說好說壞,但是我的話不再改變了。”禹說:“請逐個卜問有功的大臣,然後聽從吉卜吧!”...
《論語·堯曰》:“堯曰:' 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
唐 柳宗元 《<論語>辯下》:“堯曰:‘咨爾 舜 ,天之歷數在爾躬,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或問之曰:‘《論語》書記問對之辭爾,今卒篇之首章然有是,何...
①《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②《後漢書·桓帝紀贊》:“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③《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
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中”表示“天之歷數”的當中一個數,即五,是四方材料組合的框架,也是五行!也就是人類必須遵守的...
這也是有感於清初一些士大夫立身行事而發的,所謂“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
《 論語·堯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追謚山陽公為漢孝獻皇帝,葬以漢禮”裴松之注引《獻帝傳》:“山陽公深識天祿永終之...
《論語》有“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的話,《孟子》也有天爵、人爵的區分。此詩在先秦常被引用,並常引伸出以德持祿的思想,認為“德”是保持祿位的根本。因此“《...
今四海困窮,處處流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鰥寡孤獨者不得存,老幼疾病者不得養。加以國權兵柄,專在左右,貪臣聚斂以固寵,奸吏夤緣而弄法。冤痛之聲...
曹丕清楚的看到建安末年“四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天下大亂”的局面,把這個傀儡皇帝一腳踢開或揮之一劍易如反掌,但曹丕沒這樣做,這與他自幼受的教養有關...
是故古者聖王既臨天下,必變四時,定律歷,考天文,揆時變,登靈台 以望氣氛,故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書曰:“在璇璣 玉衡,...
孔子曾談到堯、舜、禹的傳承次第,“堯日:‘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論語·堯日》),並多次提及湯、文、...
著作有《小心國家族》(1994)、《告別妒恨》(1998)、《四海困窮》(2005)、《知識之錨》(2005)。並譯有《法國1968:終結的開始》(1998)等。...
至於四海困窮,五德升替,則敬皇紹立,仍以禪陳,今以如千卷為《敬帝》。驃騎王琳,崇立後嗣,雖不達天命,然是其忠節,今以如千卷為《後嗣主》。至在太宗,雖加...
堯曰(1):“咨(2)!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3)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4),敢用玄牡(5),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小人治國,災害並至;此蓋往聖之深誡於後世人君人臣者也。東照神君(德川家康死後謚稱東照宮,即東照神君。)亦嘗謂:“憐恤鰥寡孤獨,是為...
:無食,天下無食,百姓疲敝、“四海困窮”之意。“惡非無食?”意同《尚書·說命(中)》“惟干戈省厥躬”(清華簡《說命》作“惟干戈眚厥身”)。“惟干戈省...
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王]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2),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3),凡諸嘉祥民神之...
臣聞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窮而莫救,下情不得上達,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災,軍食乏闕,焦勞罪己,迫切疚懷,避...
堯舜兢兢業業,允執厥中,以四海困窮為己責,其仁可知矣。觀夫堯舜文王孔子之學,其同可知矣。其位分雖有上下之殊,然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則一也。顏淵...
漢文帝承秦、項戰爭之後,四海困窮,天子不能具鈞駟,乃示以敦樸,身衣弋綈,足履革舄,未幾天下富安,四夷鹹服。國家自兵興以來,州縣殘毀,存者復為土寇所擾,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