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
純品為白色晶體。熔點209.5℃,25℃時溶解度為:
四氫呋喃19.3g/L,
苯14.1g/L,
丙酮8.3g/L,
乙醇1.1g/L,
水2.49mg/L。對光、熱、酸、弱鹼穩定,但與強鹼液共沸,則分解破壞酯環。在土壤中180d後完全分解。
避免接觸強氧化劑,強鹼
在試驗劑量內,未發現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對兔皮膚和眼睛無刺激作用。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355.13
2、 摩爾體積(cm3/mol):153.8
3、 等張比容(90.2K):426.4
4、 表面張力(dyne/cm):59.0
5、 極化率(10-24cm3):21.85
生產方法
以
四氯化碳為溶劑(3320g),在催化劑存在下,加入
鄰二甲苯223g(2mol),混合後通氯反應,控制在60℃以下,反應3h,析出白色結晶;升溫至70℃,繼續通氯至大部分結晶溶解。
苯環氯化結束後,稍冷,取出
鐵催化劑加入三氯化磷20g,在
高壓汞燈光照下通氯,(也可在
偶氮二異丁腈和
三氯化磷存在下側鏈氯化)於70℃反應7h,蒸出四氯化碳,得產品780g左右。
將100g 3,4,5,6-α,α,α',α'-八氯鄰二甲苯和900g 95%的
硫酸攪拌混合後,升混至130~140℃,保溫5h,至無
氯化氫氣體逸出,冷至室溫,再緩緩倒入冰水中,析出淡黃色結晶,抽濾,水洗、乾燥後得四氯苯酞70g左右。
用途
為一種防治稻瘟病的保護性殺菌劑。病菌侵入稻株之前施藥,能有效地抑制附著於稻株表面的孢子形成,阻止菌絲侵入,因此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若稻瘟病菌侵入稻株後施藥,不能阻止孢子發芽或菌絲生長。如防治穗頸瘟,在水稻破口期進行首次噴藥,用50%可濕性粉劑15g/100m2對水噴霧,在水稻齊穗期或第1次噴藥後7d,進行第2次噴藥,殘效期達13d。如防治葉瘟,于田間見病斑時噴藥,用50%可濕性粉劑15g/100m2對水噴霧,若病情仍在發展,5~7d後再噴1次,防治效果70%~90%。
毒性
對大、小鼠急性經口LD50>10000mg/kg,急性經皮LD50>10000mg/kg,對兔皮膚和眼睛無刺激作用。兔亞急性無作用劑量每天2000mg/kg,最大安全濃度為2000mg/kg,最小中毒濃度為10000mg/kg。在試驗劑量內,未發現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鯉魚LC50>135mg/L(320mg/L) (48h)。對鳥低毒,對蜜蜂、家蠶低毒。
儲運特性
庫房通風低溫乾燥; 與食品原料分開儲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