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

2015年10月29日,《四川日報》第3版公布《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提升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7部分26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政府辦公廳
  • 公布時間:2015年10月29日
  • 公布媒體四川日報
簡述,意見,

簡述

2015年10月29日,《四川日報》第3版報導:近日,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摘要如下。

意見

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省的基礎工程。為加快構建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部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要求,以人民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基層為重點,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載體,構建體現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文化發展規律、適應四川省情、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為推進“兩個跨越”、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鞏固基層陣地,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全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堅持政府主導。把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新型城鎮化、新型鄉村建設規劃。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政策法規,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創新平台,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
堅持社會參與。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引入市場機制,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增強發展活力,積極培育和引導民眾文化消費需求。
堅持統籌整合。統籌城鎮化發展和城鄉人口分布,整合資源設施和項目資金,變分散用力為集中用力,發揮整體優勢,提升綜合效益。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全面覆蓋、互聯互通,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以陣地服務為主體,數字文化服務、流動文化服務等為補充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公共文化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在全省得到普遍推廣,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格局逐步形成,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
(四)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結合四川實際,確立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以下簡稱“省級標準”),明確政府保障底線,做到保基本、促均等。各地根據省級標準,制定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體現地方特色的實施標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城市、文化先進單位[文化先進縣(市、區)]保障標準要相應提高。標準以縣為基本單位推進落實。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提高。
(五)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全面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十三五”期間,重點完成天府新區省級文化中心建設,對未達標的縣、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進行新建、改(擴)建;加強鄉鎮、行政村(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十五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六)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和服務水平。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用地依法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健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標準,規範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三、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
(七)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推進城鄉“結對子、種文化”,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加大對農村地區和農村民間文化藝術的扶持力度。推進農家書屋、社區書屋升級改造,完善出版物補充更新工作。加強基層圖書流轉服務,推廣圖書“一卡通”。強化對農家書屋、社區書屋的統籌管理,探索縣級圖書館參與出版物補充更新工作機制。開展流動圖書車、流動舞台車、流動博物館、應急廣播車、電影放映車等流動文化服務。
(八)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民族文化“春雨工程”及文化扶貧工程。實施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位化覆蓋工程、藏區州縣廣播電視節目覆蓋工程、牧民定居點和彝家新寨文化惠民工程等文化扶貧項目,扶持發展農民演藝團體、烏蘭牧騎式演出隊及業餘藏戲團。支持挖掘、開發、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活動,支持基層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少數民族傳統節慶、民族民間藝術展演活動。
(九)促進特殊群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文化保障工程,將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民眾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對象,保障其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以公共文化機構、社區和用工企業為實施主體,建設一批農民工文化驛站、留守學生(兒童)文化之家。把農民工納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抓好盲文出版工作。加強對殘疾人文化藝術的扶持力度。
四、提升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
(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保障機制,逐步將民族博物館、行業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納入免費開放範圍。建立民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開展“選單式”“訂單式”服務。將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數字服務相結合,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半徑。加大對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公共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圖書館聯盟、文化館聯盟,實現區域文化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推進總分館制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24小時自助圖書館。
(十一)豐富優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強化國家級、省級評獎和藝術、出版等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創作生產更多優秀文化產品。發揮專業文藝院團示範引領作用,繼續加大藝術創作生產資金投入。鼓勵專業文藝院團與基層開展對口幫扶交流活動。支持社會機構提供廣播電視設施設備維修服務,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藏語彝語節目譯製、製作、播映和傳播覆蓋能力;加強少數民族文字及雙語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和少數民族語言文藝作品創作。
(十二)活躍民眾文化生活。發揮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四川藝術節等品牌活動的引領作用,吸引更多民眾參與文化活動。推進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深入開展“書香四川”全民閱讀活動。推進紅色文化、社區文化、鄉土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旅文化、家庭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多姿多彩的社會文化形態。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組織開展民眾性節日民俗活動。鼓勵民眾自辦文化,支持成立各類民眾文化團隊。出台廣場文化活動管理規範,指導民眾文化活動健康發展。
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十三)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大力推進非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民辦文化機構發展。創新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模式,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開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試點,通過委託或招投標等方式吸引有實力的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
(十四)培育和規範文化類社會組織。實施社會文化組織培育工程,引導、扶持和規範文化類行業協會、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促進健康有序發展。鼓勵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成立行業協會,加快推進文化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將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等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依法執行社會組織年檢和信息公開制度,開展社會信用評估,實現依法管理、依法運營。
(十五)大力推進文化志願服務。出台鼓勵和規範文化志願服務的有關辦法。推動成立各級文化志願者協會。紮實推進社區文化志願服務。繼續開展“春雨工程”——四川文化志願者邊疆行、藏區行等活動,大力倡導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層、紮根民眾開展志願服務,形成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對文化志願隊伍的培訓,提升文化志願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十六)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實施文化消費培育計畫。繼續推進“視聽鄉村”建設。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推動經營性文化設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和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場所等向公眾提供優惠或免費的公益性文化服務。積極發展與公共文化服務相關聯的產業,引導和支持各類文化企業開發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活躍文化消費市場。
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
(十七)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建設。實施“網際網路+公共文化服務”行動計畫,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整合我省公共文化機構數位化平台,推進“文化四川雲”平台建設。利用數位化手段,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富有本土特色的數字文化產品。加強公共文化大數據採集、存儲和分析處理,增加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
(十八)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傳播能力。大力推進“三網融合”,促進高畫質電視互動電視互動式網路電視IPTV)、手機電視等新業務發展,推廣數字智慧型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推進數字出版,構建數字出版物傳播平台。建立全省互動式網路電視(IPTV)內容傳輸平台和監管平台。推進全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支持和規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利用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網際網路平台開展公共文化服務。
七、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十九)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管理、部門協同、權責明確、統籌推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管理制度。理順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工作機制,由文化行政部門牽頭,統籌推進規劃編制、政策銜接、標準制定和實施等工作。發揮基層黨委、政府作用,建立並完善市、縣兩級相應協調機制,整合匯聚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和力量,實現共建共享。
(二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力度。理順政府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之間的關係,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形式。創新運行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創新服務機制,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化發展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明確承擔廣播影視公共服務的機構。完善公益性事業單位年度報告和信息披露、公眾監督等基本制度。
(二十一)創新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制。推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探索實踐農村民眾文化理事會制度,引導建立並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引導民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維護民眾的文化選擇權、參與權和自主權。推廣社區公共文化格線化管理服務,培育城鄉社區互助文化,營造社區和諧環境。
(二十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工作機制。堅持效能導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考核指標,作為創建文明城市、文化先進單位[文化先進縣(市、區)]的重要內容,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科學發展考核體系。完善服務質量監測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八、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並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規劃或專項行動計畫,明確責任和時間表、路線圖,集中力量推進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明確責任,協同推進。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形成全社會支持和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十四)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按照標準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必需的資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體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向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傾斜,著力支持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保障基層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落實現行鼓勵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公益性文化事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規定。各級財政、審計和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和審計,開展績效評價。
(二十五)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進一步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結合國家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及時研究制定我省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準,並根據業務發展狀況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人員配備和待遇到位。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落實大學生村官兼職兼薪待遇。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穩步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培訓,建立培訓上崗制度,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加強基層鄉土文化人才建設。培育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
(二十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地方法規體系。加快出台《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支持和鼓勵擁有地方立法權、文化發展較快並積累了一定實踐經驗的地方先行出台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單行條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健全專家委員會工作機制。加強公共文化立法與文化體制改革重大政策的銜接,推動重大文化決策的貫徹落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法治化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