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四川省內江市)

內江

四川省內江市一般指本詞條

內江,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鄰重慶,南界瀘州,西接自貢,西北連眉山,北與資陽相鄰;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017年戶籍人口414.73萬人。

內江境內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有被譽為“立體史書”的隆昌古牌坊群、號稱“川中第一禪林”的聖水寺、佛教古剎西林寺重龍山摩崖石刻、東林寺的千手觀音、“巴蜀四大文廟”之首的資中文廟、始建於明代的資中武廟,以及威遠穹窿地貌、喀斯特奇觀聖靈山溶洞、九曲十八彎的甜城湖、觀鳥基地古宇湖等自然景觀。

2017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1332.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60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660.67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461.82億元,增長9.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江市
  • 外文名稱:Neijiang
  • 別名甜城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南地區 四川省
  • 下轄地區: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政府駐地:市中區玉溪街道新華路20號
  • 電話區號:0832
  • 郵政區碼:641000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東南、沱江下游中段
  • 面積:5385平方公里
  • 人口:414.73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灌赤方言-仁富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千園、聖水寺船石湖、慈姑塘、倆母山、聖靈山
  • 火車站內江站內江北站資中北站隆昌北站
  • 車牌代碼:川K
  • 地區生產總值:1332.09億元(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35521元(2017年)
  • 行政區劃代碼:511000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對外交流,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綜述,公路,鐵路,民俗文化,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夏商周及秦漢時期
夏、商為梁州之地,周為雍州之地,春秋戰國分屬巴郡、蜀郡;西漢屬資州;東漢屬漢安縣地。
兩晉南北朝時期
兩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巴人李特據蜀建號,次年(304年)其子李成稱帝,國號大成,南方僚族人乘機北侵,漢安縣全境為“夷僚”所據,縣人離家隨縣衙僑居異地;同時縣政荒蕪的資中縣,亦因戰亂頻繁,名存實廢;極度動盪的牛革卑縣,改隸蜀郡。
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樂至縣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業諸縣。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資州南遷至漢資中縣故地新置的資陽縣城;武帝保定年間(561~565年)又在今資中縣重龍鎮置盤石縣;天和二年(567)再在漢安故址置中江縣。
隋唐五代兩宋時期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軍分路進攻四川,普州兵亂;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軍從南部入川,資州及轄縣荒廢;普州軍民築鐵峰城,據險置治,固守至寶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廢。
元明清時期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統一中國,建立了元帝國。經過宋末元初30多年的戰爭,今內江市除簡州建制保留外,因地廣人稀,資州、普州建制始終未得恢復。順帝至正22年(1362年)。徐壽輝部將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據政權,大批湖廣居民隨其入川,資州(含內江縣)、安岳(含石羊縣)恢復州縣之治。
隆慶、萬曆年間(1567~1619年),內江、資縣(資州改置),資陽、簡州(曾一度改簡縣)、安岳、樂至、威遠、隆昌等8縣(州)的區劃匡架基本固定。
內江市內江市
順治十六年(1659年)蜀地始定,康熙初年(1662年),今內江市各州縣的官吏才陸續到職。雍正五年(1727年),資州直隸州(改資縣置,轄資陽、內江、仁壽、井研4縣)的建立。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在內江市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今內江市各區、市、縣分隸於第二(治資中,轄資中、內江、資陽、簡陽、威遠、榮縣、仁壽、井研8縣)、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安岳、樂至)。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內江等8縣人民相繼宣告解放。1950年,資中專員公署遷內江,改名為內江專區,轄內江、資中、資陽、簡陽、仁壽、威遠等縣。1951年,分內江縣城和近郊設縣級內江市,專、市、縣同駐一城。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
1985年撤銷內江地區建地級內江市,改原內江市為市中區。1989年,撤銷內江縣改置東興區,與市中區同為內江市的直屬縣級區。與此同時,還管轄資中、資陽、簡陽、威遠、樂至、安岳、隆昌等七縣,總面積13340平方公里。
1995年,資陽縣改為縣級資陽市,1996年簡陽縣改為縣級簡陽市,均由四川省直屬管轄,由內江市代管。1998年2月,經國務院決定,內江市的行政區劃再度進行調整,將資陽、簡陽、樂至、安岳等四縣市劃出,另成立資陽地區。內江市轄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威遠縣、隆昌市等3縣2區。
內江市內江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內江市下轄兩區、兩縣,代管一市: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威遠縣、資中縣,共4個鄉(在東興區)、103個鎮、14個街道,1649個行政村。內江市人民政府駐地市中區玉溪街道新華路20號。
縣、縣級市
街道
總數
名稱
總數
名稱
總數
名稱
市中區
0
13
白馬鎮、史家鎮、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全安鎮、靖民鎮、龔家鎮、交通鎮、鳳鳴鎮、伏龍鎮、龍門鎮、四合鎮
7
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樓街道、壕子口街道、樂賢街道
東興區
4
太治鄉
蘇家鄉
新店鄉
大治鄉
20
田家鎮、郭北鎮、高梁鎮、白合鎮、順河鎮、雙才鎮、小河口鎮、楊家鎮、椑木鎮、石子鎮、椑南鎮、永興鎮、平坦鎮、中山鎮、柳橋鎮、雙橋鎮、富溪鎮、同福鎮、永福鎮、三烈鎮
5
東興街道、西林街道、新江街道、勝利街道、高橋街道
威遠縣
0
20
嚴陵鎮、鋪子灣鎮、新店鎮、向義鎮、界牌鎮、龍會鎮、高石鎮、東聯鎮、靖和鎮、鎮西鎮、慶衛鎮、山王鎮、黃荊溝鎮、觀英灘鎮、新場鎮、連界鎮、越溪鎮、兩河鎮、碗廠鎮、小河鎮
0
資中縣
0
33
重龍鎮、甘露鎮、歸德鎮、魚溪鎮、金李井鎮、鐵佛鎮、球溪鎮、順河場鎮、龍結鎮、羅泉鎮、發輪鎮、興隆街鎮、銀山鎮、宋家鎮、太平鎮、騮馬鎮、水南鎮、蘇家灣鎮、新橋鎮、明心寺鎮、雙河鎮、公民鎮、龍江鎮、雙龍鎮、高樓鎮、陳家鎮、配龍鎮、走馬鎮、孟塘鎮、馬鞍鎮、獅子鎮、板栗椏鎮、龍山鎮
0
隆昌市
0
17
山川鎮、響石鎮、聖燈鎮、黃家鎮、雙鳳鎮、龍市鎮、迎祥鎮、界市鎮、石碾鎮、周興鎮、漁箭鎮、石燕橋鎮、李市鎮、胡家鎮、雲頂鎮、普潤鎮、桂花井鎮
2
古湖街道、金鵝街道
合計
4
103
14
內江市晚霞內江市晚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內江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連重慶,西接成都,南靠自貢、宜賓、瀘州,北通資陽、遂寧。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全市幅員面積53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內江市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海拔350-450米間的丘陵約占90%。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沉降帶的一部分,褶斷規模小。地表由較平緩的紫色砂岩組成,經長期流水侵蝕切割後,多呈渾圓狀和壟崗狀淺丘;丘間溝谷狹長平直,從丘頂到溝谷多為梯形緩坡,構成層層台階的糧田。泥質中以泥土、粗砂土和紅砂土、豆面泥土、黃泥土為主,這些土壤保水良好,抗旱力強,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土地利用歷史悠久,主要以耕地為主,其它用地為園林、林地、疏林草地、城鄉、居民用地、工礦用地、水域和特殊用地及部分難利用土地。

氣候

內江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盆地和該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溫度15℃-28℃,一月均溫6℃-8℃,七月均溫26℃-28℃,最高氣溫可達41℃,最低氣溫-5.4℃,活動積溫5598℃左右。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常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達330天。全年有霜日數一般為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旱為主,旱洪交錯出現;春夏秋冬,低溫、風、暴雨時有發生,綿雨顯著。全年氣溫有明顯的冬乾春旱現象,同時,夏旱伏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歷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三年兩頭旱,插花乾旱年年現”之說。年相對溫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約占全年雨量的60%,高溫期與多雨季節基本一致,春季約占17%,冬季僅占4%。

水文

沱江是市區內主要河流,流經資中、東興及市中區,是市內水路運輸要道,自古有“萬斛之舟行若風”的繁忙景象描寫。沱江水流緩急交替,灘沱相間,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蘊藏量有14.5萬千瓦供開發。較大支流有資中的球溪河、內江的大清河等。這些河均有灌溉、航運和發電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資源,年發電量可達9.2億度。
內江市內江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內江市礦產資源豐富。能源礦產主要有煤、天然氣、油頁岩;非金屬與建材礦產有石灰岩、石砂岩、頁岩、耐火粘土、鋁土礦、大理石、河沙、礫石與陶瓷粘土等;金屬礦產與稀散元素有鐵、鉀、金等以及鹽礦、鉀礦、煤層中共生的鋁、鎵、銣及鋰等分散元素;化工礦產有鹽礦和含鉀水雲母粘土礦等。由於地處盆地腹心地帶,地質結構較簡單,地殼相對穩定,區域內出露地層主要受“資威穹窿背斜”、“聖燈穹窿背斜”和“螺觀山背斜”三大地質構造影響,全市礦產主要分布在這三大構造帶上的威遠、資中、隆昌三縣。天然氣主要產於“資威穹窿背斜”和“聖燈穹窿背斜”兩大構造帶上,已探明的儲量達600多億立方米。砂金則產於沱江河床沿線的資中、市中區和東興區。
內江市先後發現礦產資源共23種:能源礦產:天然氣、煤、油頁岩、石油、頁岩氣等5種;黑色金屬礦產:鐵礦1種;有色金屬礦產:銅礦1種;冶金輔助礦產:耐火粘土1種;化工原料礦產:天然滷水、岩鹽,含鉀岩石3種;建材、非金屬礦產:石灰岩、白雲岩、玻璃用石英砂岩、石膏、水泥用粘土、磚瓦用頁岩、磚瓦用粘土、高嶺土、陶瓷粘土、建築用砂岩及砂礫石等11種;水氣礦產:礦泉水1種。全市已探明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13種,包括石油、天然氣、頁岩氣、煤、礦泉水、石灰岩、石英砂、炭質泥岩(磚瓦用頁岩)、耐火粘土、膨潤土、白雲岩、頁岩、砂岩等,占已發現礦種的56.5%。

植物資源

內江市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林木生長。樹種資源有60多個科目,110多個屬、190多個種。內江由於海拔高差懸殊不大,地形多為丘陵、低山,森林植物種類,從用途上看,內江森林植物以用材林為主,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威遠縣,最小的是市中區;經濟林樹種豐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它還有落葉果林,如梨、苹、桃、李、杏、櫻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欖、棕櫚、核桃、白臘等經濟林木;薪炭林是內江市農村重要的生活燃料,分布廣,產量高,多數可再生更新,主要樹種有榿木、紫槐、馬桑、黃荊等;其它還有特種用途的環境保護林、實驗林、母樹林、風景林、名勝古蹟和革命聖地林、自然保護區林等,其優勢樹種有馬尾松、香樟、楠木、黃蓮木、柏木等。
內江市氣候和土壤條件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業主要以糧、油、蔗、麻、絲、茶、果、菜等,也種植部分藥材、棉花等,是四川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糧食作物有水稻,多數以栽培一季中稻為主,其中種植面積為143萬餘畝;其次是玉米、紅苕和小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黃麻、甘蔗等;園藝作物品種繁多,尤以柑橘等資源最為豐富,產量高。

動物資源

內江市動物資源主要有各種家畜、家禽及部分野生動物。家養動物包括獸類、鳥類、昆蟲類、魚類及家養野生動物。獸類中有豬、牛、羊、兔以及少量的馬、騾、驢等;禽鳥類主要有雞、鵝、鴨、鵪鶉和鴿,其中以雞、鵝、鴨飼養最多;昆蟲類有蜜蜂、蠶;魚類有該地種的鯉、鯽和先後引進的草、青、鰱、鱅等30餘個品種;家養野生動物有水獺、鸕鶿、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動物,由於全市荒山林較少,難於棲息繁殖,僅有野生動物240多種,主要有麻雀、斑鳩、烏梢蛇、青蛙、黃鱔、泥鰍以及野貓、野兔等。
內江市內江市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內江市戶籍總人口414.73萬人,比上年減少5.3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67‰,人口死亡率為10.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6‰。年末常住人口375.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7萬人。城鎮化率47.9%,比上年提高1.2%。
內江市內江市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中共內江市委書記
馬波
中共內江市委副書記、內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鄭莉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內江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康俊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內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高忠軍(掛職)、付大為(掛職)
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參考資料來源

對外交流

上海市徐匯區
浙江省台州市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市
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
日本廣島縣熊野町
日本島根縣出雲市
內江市內江市

經濟

綜述

2017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332.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60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660.67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461.82億元,增長9.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521元,增長6.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8:57.2:27.0調整為15.7:49.6:34.7。
2017年,內江市民營經濟增加值787.52億元,比上年增長7.0%,占GDP比重為59.1%,比上年提高0.2%。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7%。其中,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5.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8%,食品菸酒類價格下降1.6%,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4.1%,居住類價格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9%,衣著類價格上漲6.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上漲14.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比上年上漲12.1%。
2017年,內江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0.18億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第三產業投資583.93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7.9%。全年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產)773個。全年完成國有投資357.8億元,比上年下降15.7%;非國有投資502.38億元,增長4.5%,非國有投資占全市投資總額58.4%。
2017年,內江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10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稅收收入34.32億元,下降0.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7.51億元,增長8.6%。
2017年,內江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198元,比上年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393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0元,增長9.2%。

第一產業

2017年,內江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61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8%;油料作物播種面積5.81萬公頃,增長9.3%;蔬菜播種面積7.61萬公頃,增長4.3%。全年糧食總產量158.20萬噸,比上年增產0.9%,其中大春糧食增產1.7%。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2.47萬噸,增產9.4%;蔬菜產量295.22萬噸,增產5.7%;園林水果產量40.53萬噸,增產1.9%。全年肉豬出欄253.38萬頭,比上年下降15.7%;家禽出欄2634.34萬隻,下降5.5%。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05萬公頃,增長3.9%;水產品產量11.6萬噸,增長6.9%。
2017年,內江市完成重點工程造林面積133.3公頃,全市森林面積18.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4.13%。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14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63千公頃;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受益人口5.09萬人;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765千公頃。

第二產業

2017年,內江市全部工業增加值589.95億元,比上年增長7.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396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4.9%,其中,冶金建材產業增長1.0%,食品飲料產業增長4.8%,機械製造產業增長15.0%,醫藥化工產業增長12.6%,電力能源產業下降3.3%。全市重點監測的48種主要工業產品有29種增長,增長面為60.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8.3%。
2017年,內江市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96.1%,比上年下降1%。總資產貢獻率為8.4%,比上年下降0.8%;全員勞動生產率40.4萬元/人,比上年增長30.4%。
2017年,內江市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72.35億元,比上年增長7.5%。年末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03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57.41億元,比上年增長2.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46.67萬平方米,下降4%;房屋建築竣工面積865.03萬平方米,增長3.2%。

第三產業

2017年,內江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15.05億元,比上年下降6.3%。商品房施工面積1218.75萬平方米,增長0.7%。商品房銷售面積353.08萬平方米,增長9.9%。
2017年,內江市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4.75億元,增長31.2%;電信業務收入17.38億元,增長1.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3.82萬戶,增長6.2%;行動電話用戶308.64萬戶,增長9.8%;每百人擁有行動電話74.4部,比上年增加7.5部。
2017年,內江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3.59億元,增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8.28億元,增長10.6%。按消費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07.29億元,增長10.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04.58億元,增長12.1%。按經營單位規模來分,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57.09億元,增長11.3%;限額以下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54.78億元,增長9.8%。
2017年,內江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出口額1.13億美元,增長11.2%;進口額0.29億美元,下降6.2%。全市獲權企業344戶,其中:新批獲權企業31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728萬美元。
2017年,內江市接待遊客3902.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2%;實現旅遊總收入263.87億元,增長22.1%。
截至2017年底,內江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5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146.83億元,增長9.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82.87億元,增長6.9%。年末共有保險公司37家,其中產險公司17家、壽險公司20家。全年各種保險機構保費收入4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76億元,增長4.6%;壽險保費收入37.04億元,增長23.2%。全年各項賠款及給付支出20.76億元,增長8.2%。
內江市城區內江市城區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內江市全市完成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72項,全年專利申請2343件,專利授權637件。
內江市內江市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內江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61所,其中高校3所。在校學生56.5萬人,教職工3.75萬人。新、改擴建15所城鄉公辦幼稚園。為33.62萬名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費、作業本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為2.2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髮放生活補助;為2.12萬名家庭經濟困難普高學生髮放國家助學金,免除1.63萬名家庭經濟困難普高學生學費;為0.5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中職學生髮放國家助學金,免除2.55萬名中職學生學費;資助普惠性幼稚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8萬人;資助建檔立卡中職學生820人。為1.37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髮放助學貸款;3.89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費午餐,4.32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畫,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16703人。
內江市3所(包含四川省本級1所)普通高校名單
內江市24所普通高中名單
市中區東興區威遠縣資中縣隆昌市內江市本級
四川省內江市第十一中學
四川省內江市第三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威遠中學校(“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資中縣球溪高級中學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學
(“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第一中學(“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翔龍中學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第十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威遠縣龍會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隆昌市第二中學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中學(“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內江天立(國際)學校
四川省內江市第十二中學

四川省資中縣第二中學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隆昌市第七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第十三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威遠縣競力學校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資中縣第三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第七中學
四川省資中縣龍結中學
(“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內江市鐵路中學(“內江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內江市有藝術表演團體26個,藝術表演場所7個,文化館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7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21個,公共圖書館4個,圖書總藏量約705千冊(件)。組織開展大型文藝演出8場,開展文化惠民演出63場,開展各類文化下鄉演出32場,新創劇本7個、歌曲11首。建成了85個貧困村文化室,組織開展文化和出版物市場專項行動5次,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5次。
截至2017年底,內江市有市級廣播電台1座,市級電視台1座,縣級廣播電視台3座,鄉鎮廣播站107個,廣播覆蓋率為97.11%。電視覆蓋率為98.19%。新建廣播“村村響”86個,完成1510個廣播“村村響”和13581個自然村電視“村村通”運行維護工作,完成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2萬戶。免費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0468場次。

醫療衛生

2017年,內江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95.18萬人,參合率98.17%。孕產婦死亡率2.73/10萬,嬰兒死亡率2.43‰。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8個,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56.29萬人。

體育事業

2017年,內江市承辦省級及以上體育比賽7次,舉辦市級運動會73次,開展“周末快樂體育”活動546項次;內江體育健兒參加國際國內大賽獲得金牌6枚、銀牌12枚,銅牌4枚;參加2017年度四川省青少年錦標賽,獲得金牌31枚、銀牌48枚、銅牌59.5枚,獎牌總數138.5枚;全年新增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1個;市及各縣(市、區)體育場館免費向民眾開放達137.5萬人次;實現體育彩票銷售額0.897億元,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貧困學生運動員180名。

社會保障

2017年,內江市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含退休人員)10.77萬人;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68.2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36.77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9.98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1.8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5.036萬人;登記失業率3.84%。城鄉低保覆蓋13.27萬人。全市新增公辦民辦養老床位2935張,維修改造公辦養老機構床位1850張;建立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30個,財政專項扶貧投入資金13.61億元,安置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4946人,實現85個貧困村退出、27779人脫貧。

交通

綜述

內江交通便利,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的重要交匯點,境內有銀昆、廈蓉、蓉遵、內遂、內威榮、樂自等6條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內昆、隆黃、資威、歸連、成渝客專等6條建成的鐵路,有川南城際鐵路、連樂鐵路等2條正修建的鐵路,全市除威遠縣外其他縣(區)都通高鐵。
2017年,內江市公路客運量1.27億人次,旅客周轉量46.76億人公里,貨運量0.36億噸,貨物周轉量38.09億噸公里。年末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1392.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6.13公里。新(改)建通鄉、通村公路總計775.2公里。

公路

國道G321(廣成公路,廣州-成都)、G247(景昭公路,景泰-昭通)、G348(武大公路,武漢-大理)縱貫內江。

鐵路

內江市境內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和全國第二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貫境而過,境內有5條鐵路(成渝、內昆、資威、歸連、隆瀘),1條運營高鐵(成渝鐵路客運專線)和1條在建高鐵(川南城際高鐵)。
內江市夜景內江市夜景

民俗文化

越溪牛燈舞
牛燈舞盛行於越溪。一人扮牧童,二人頂戴牛型道具扮牛。牧童在鑼鼓聲中先面向觀眾說順口溜,表示節日祝賀,然後牽牛出場舞蹈。主要是摹擬日常餵牛、用牛、與牛嬉戲等舞姿。最受歡迎的是,“牛”發“吼”,不聽使喚,狂奔亂跳,急得牧童抓腦搔腮、窘態萬狀。逗得觀眾大樂。由於牛可耕田、馱運,與民眾生產、生活關係密切,故此舞蹈使人感到親切可愛。
盤破門武術
峨眉盤破門源出羅泉,清朝乾隆年間,羅泉人劉贛,此人性情剛烈,幼年開始習武,痴迷武術,家中富有,年青時就常年在巴蜀大地遍訪名師,以武會友,學習眾家之長,天資聰慧加上刻苦操練,將本土武術和發源於峨眉山,流傳於巴蜀大地的峨眉派武術融會貫通,獨創“齊步雲腳高樁盤破”打法,成為峨眉盤破門的開山祖師爺。
八卦鴛鴦酒
八卦鴛鴦酒是道家養生文化的“活文物”,始於隋唐,興於宋,清乾隆後轉入民間,在威遠秘傳。其釀酒秘術由平真教掌門單傳,該酒釀製技藝主要包括:五行配方術(按照道家五行生剋關係,將十六味中藥配伍製成藥丸)、地元煉丹術(用道家地元煉丹術,在丹爐中將藥丸去除毒性,活化有效成分,煉製成“八卦陰陽丹”)、丹酒醇化術(將“八卦陰陽丹”置入優質基酒,恆溫浸泡醇化,製成八卦鴛鴦酒)。

名優特產

美食
內江熗鍋面
王記牛肉干
乾燒鱘鰉翅
連界羊肉湯
特產
周蘿蔔
威遠七星椒
威遠大頭菜
隆昌羊肉湯
羅泉豆腐
甜城蜜餞
黃老五花生酥

風景名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景區年代所在區縣評定批次
隆昌市
第五批
明、清
資中縣
第六批
翔龍山摩崖造像
唐至民國
市中區
第七批
東漢
東興區
資中縣
市中區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景區所在區縣公布時間
重龍山摩崖造像
資中縣
1980年7月
羅泉會議會址
資中縣
1991年4月
甘露寺
資中縣
永慶寺及木牌坊
資中縣
建春門城樓
資中縣
2002年12月
雲霞古剎石牌坊
市中區
2007年6月
鷺瀾洞崖墓
東興區
高峰寺、塔及石刻
東興區
般若寺及石刻
東興區
西林寺
東興區
龍水縣城遺址
資中縣
趙雄墓
資中縣
寧國寺
資中縣
唐明渡雙塔
資中縣
資中王家祠
資中縣
新正街民居
資中縣
資中南華宮
資中縣
秦家岩摩崖造像
資中縣
西岩摩崖造像
資中縣
威遠白塔
威遠縣
靜寧寺
威遠縣
佛爾岩摩崖造像
威遠縣
胡馭垓烈士墓
威遠縣
內江鐘樓
市中區
2012年7月
三元塔
市中區
大治永興寺
東興區
普陀岩摩崖造像
東興區
重龍天主堂
資中縣
興禪寺
資中縣
羅泉劉家大院
資中縣
羅泉鐘氏宗祠
資中縣
宏仁醫院
資中縣
壽音閣
資中縣
威遠煤礦小火車·黃泥段窄軌鐵路
威遠縣
威遠穹窿古寨群
威遠縣
威遠古城牆
威遠縣
紅村石油會戰舊址
威遠縣
威遠老君山石刻
威遠縣
羅世文故居
威遠縣
內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景區年代所在區縣公布時間
張大千紀念館
1990年
東興區
1996年12月
柳家洞摩崖造像
市中區
2011年12月
趙貞吉墓
市中區
蘇王氏節孝坊
市中區
呂祖廟
市中區
翔龍山寓所
民國
市中區
內江市革命烈士陵園
1992年
市中區
梯子岩摩崖題刻
東興區
紫雲古剎牌坊
資中縣
羅泉萬壽宮
資中縣
銀山烈士陵園
近現代
資中縣
石漁灘橋
隆昌市
響石川祖廟
隆昌市
楊柳橋
隆昌市
卿元柱夫婦墓
隆昌市
民眾教育館
民國
隆昌市
內江大千園旅遊景區
大千園旅遊景區位於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圓頂山,整合了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博物館、張大千美術館、張大千故居、西林古寺、鷺瀾洞崖墓群、太白樓、西林古渡等景點,是一處以書畫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為主題,涵蓋了漢、唐、宋、明、清諸多文物古蹟的文化旅遊景區。2016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著名人物

趙逵
逵著有棲雲集三十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乾隆進士、翰林編修
明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曾任四川高等學校(四川大學前身)校長
陝西巡撫,主持重建的西安鐘樓
學者、教授
張潮
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教庶吉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內江當代書法名家
畫虎大師
著名書畫大師
大風堂畫派”創始人之一
傑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
中科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女科學家
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黨委委員
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
劉亞明
著名畫家
中國流行樂壇傳奇男歌手、音樂人
“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金獎得主
青年作曲家、資深填詞人
女子短跑銀牌
著名探險家、作家
新生代喜劇小天后
中國大陸女演員、歌手
內地演員,歌手,主持人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
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
新生代女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