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鵝

四川白鵝

四川白鵝為地方優良家禽品種 ,全身羽毛潔白,肉瘤、脛、呈橘紅色,虹彩藍灰色。公鵝體型較大,頭頸稍粗,額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肉瘤;母鵝頭清秀,頸細長,肉瘤不明顯。

四川白鵝是優秀的地方保護品種,位列我國20個鵝品種保護之首,屬於中型鵝種。四川省宜賓市南溪有著悠久的白鵝養殖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白鵝羽毛潔白緊密,喙和腳蹼都是偏重的橘紅色,成年公鵝體型稍大,頭頸較粗,額頭的肉瘤突起明顯,母鵝則顯得清秀得多。他們生長速度快,成年公鵝平均體重5千克以上,母鵝也能達到4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白鵝
  • 品種:地方優良家禽
  • 形態:全身羽毛潔白
  • 優勢:生長快、產蛋量高、體重大
  • 產地:四川省南溪縣
  • 史書記載:《縣誌》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簡介,產地分布,品種形成,體型外貌,生產性能,產肉性能,產蛋性能,繁殖性能,繁殖技術,價值,

簡介

四川白鵝屬中型絨肉兼用鵝種,全身羽毛潔白,緊湊,喙、脛、蹼呈橘紅色,成年公鵝額部有一個半圓形肉瘤,成年母鵝肉瘤不明顯。無咽袋,偶有腹褶。眼瞼小,圓形,虹彩藍灰色。四川白鵝具有生長快、產蛋量高、適應性強、肉質及產絨性能好等特點

產地分布

四川白鵝主產於四川省南溪縣,分布於江安、長寧、翠屏區、宜賓縣、高縣和興文等區縣。產區屬平壩淺丘地帶,海拔250~ 600米,氣候溫和,降雨充沛。主產縣屬長江水系、溪河、水庫和塘堰多,水域面積廣,飼草豐茂。

品種形成

四川白鵝飼養歷史較長,據南溪縣清代同治十三年《縣誌》記載:"白鵝,羽之屬……肉卵供食,毛可制絨"說明早在100多年以前就有飼養鵝和用鵝產品的習慣。 四川白鵝是為適應產區民眾食肉和用羽的需要,經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地方優良品種。 近年來,四川白鵝發展迅速,1980年底存欄14萬隻,1998年增加到111.8萬隻。

體型外貌

四川白鵝外貌特徵是全身羽毛潔白,緊密,喙長度8.5厘米,桔紅色,脛蹼呈桔紅色,眼瞼橢圓形,虹彩藍灰色,成年公鵝體質結實,頭頸較粗,體軀較長,額部有一個呈半圓形肉瘤。成年母鵝頭清秀,頸細長,肉瘤不明顯。成年公母鵝平均體重分別為4.36千克和4.21千克。

生產性能

產肉性能

⑴生產速度。四川白鵝60日齡前生長較快,據測定初生重81.1克,60日齡平均重2855.7克,平均日增重46.2克,90日齡平均重3528.9
四川白鵝
克,60~90日齡平均日增重22.1克。產地民眾喜歡肥嫩仔鵝,從60日齡開始陸續上市出售。
⑵屠宰測定。6月齡公鵝平均體重3.57千克,全淨膛屠宰率79.3%,胸腿肌重829.5克,占胴體重的29.3%; 6月齡母鵝分別為2.9千克、73.1%、645克和34.4%。成年公鵝平均體重3.85千克, 全淨膛屠宰率75.9%,胸腿肌重861克,占胴體重的29.5%;成年母鵝分別為3.4千克、2.49千克、73.5%、788克和31.7%。料肉比1:1~1.3:1( 不包括青飼料),骨肉比0.37:1。

產蛋性能

據產地調查,四川白鵝產蛋旺季為10月至次年4月,一般年產蛋量60~80枚,高的可達100~120枚,平均蛋重149.92克,蛋殼白色。部分母鵝有就巢性。據南溪縣四川白鵝原種場觀察,圈養可消除就巢性 ,產蛋量提高10~15%。

繁殖性能

四川白鵝公鵝性成熟期180天左右,母鵝開產日齡200~240天。採用傳統的桶孵、水孵等方法進行孵化,每年冬、春季為孵化季節。也可以採用溫室平孵、電孵等方法,進行四季孵化。公母比例1:3~4。
據測定受精率為84.5%,受精蛋孵化率為84.2%。育雛成活率97.6%(0~ 20周)。

繁殖技術

在圈養的情況下.一般青料的飼餵量都不夠,必須適時適地放牧。在補充青料的同時。讓鵝充分活動.保證其健康體質。放牧選擇春、秋季節最宜.放牧時儘量做到早出晚歸。夏季氣溫高,避免烈日直曬。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收穫後的稻田是鵝放牧的黃金牧場。收割前半個月,應補飼稻穀,以適應日後需要。冬季氣候寒冷,能覓的食物較少,必須增加和補餵配合精料。放牧要堅持三不放原則:化肥農藥施用不久的區域不放,發生禽傳染病的區域不放,受污染的區域不放。趕鵝放牧要緩行,儘量避免大聲驚群或跑傷。

價值

四川白鵝具有生長快、產蛋量高、體重大、適應性強、肉質及產絨性能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