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層次模型理論

四層次模型理論

四層次模型理論,由國際著名學者威斯康辛大學(Wisconsin University)教授唐·柯克帕屈克於1959年提出。主要是指反應層次、學習層次、行為層次、效益層次等四層評估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層次模型理論
  • 提出者:唐·柯克帕屈克
  • 提出時間:1959年
  • 類型:模型理論
層次,分析,評估,

層次

(1)反應層次,即一級評估。是培訓評估中最低的層次。可以通過對受訓者的情緒、注意力、興趣等研究,得出受訓者對培訓的看法和態度,這一層次的評估通常採用調查問卷的形式。
(2)學習層次,即二級評估。該層次的評估主要是用來了解受訓者通過培訓學到了什麼。主要採用書面測試、操作測試、等級情景模擬測試等評估方法。
(3)行為層次,即三級評估。行為層次的評估是用來測定受訓者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自覺運用了培訓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主要依靠上下級、同事、客戶等相關人員對受訓者的業績進行評估來測定。
(4)效益層次,即四級評估。用來判斷培訓後員工工作業績提高的程度。具體可以通過事故率、產品合格率、產量、銷售量等指標來進行測定。該層次的評估需要採集大量的數據,對企業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分析

至於定量的評估,雖然也有一些學者專家提出,但是由於對培訓進行定量分析時變數很多,又很難區分工作改進到底是由什麼因素帶來的,因此具體的運用存在很大的困難,或是對於培訓的類別存在局限性。

評估

一級評估在培訓中進行,二級評估在培訓中和培訓結束時進行。三級評估在培訓結束三個月之後的工作中進行,或在工作中實施與培訓內容相關的工作時進行。四級評估在培訓後半年、一年後從工作績效中進行評估或在與培訓內容相關的績效考核中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