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鹼性顆粒(basophilic granu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嗜鹼性顆粒
- 外文名:basophilic granule
- 所屬學科: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嗜鹼性顆粒(basophilic granu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
嗜鹼性顆粒(basophilic granu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定義白細胞所含的一種粗大、大小和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特殊顆粒。含肝素、組胺等。1出處《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
嗜鹼性細胞在結締組織和黏膜上皮內時,稱肥大細胞,其結構和功能與嗜鹼性細胞相似。主要特點 嗜鹼性粒細胞(B)的突出特點是胞質內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嗜鹼性顆粒。顆粒可覆蓋在細胞核上,因之細胞核雖亦呈分葉狀,但常不清楚。嗜鹼性顆粒的特點與肥大細胞的顆粒相似,但兩種細胞的關係尚待研究。鹼性...
嗜鹼性粒細胞是粒細胞的一種,存在血液中,占血液白細胞總數的0.5%。肥大細胞存在組織內,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皮膚、漿膜、血管、淋巴管、末梢神經周圍的結締組織中,此外,胸腺、淋巴結和關節骨膜也有肥大細胞。這二種細胞的形態和分布不同,但胞質中都含有嗜鹼性顆粒。它們的功能很相似,都是引起免疫損傷(...
①急性嗜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表現本型類似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起病多急驟,臨床有嚴重貧血、發熱、乏力、虛弱、全身不適、盜汗、咽喉痛、咳嗽、腹瀉、出血等。病程較短,往往死於腦出血。此外還可偶爾伴隨嗜鹼性粒細胞內顆粒性物質(特別是組胺)的釋放,導致面紅、頭痛、瘙癢、低血壓或發生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②慢性...
通常細胞核及漿鹼性粒體為鹼性,細胞漿為酸性。酸性染料可和帶正電荷的(鹼性)物質結合,這種物質稱嗜酸性物質,對酸性染料具有親和力,因此嗜酸性粒細胞之顆粒本身為鹼性物質;鹼性染料可和帶負電荷的(酸性)物質相結合,這種物質稱嗜鹼性物質,對鹼性染色粒具有親和力,因此嗜鹼性粒細胞之顆粒本身為酸性物質。
嗜鹼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起源於骨髓造血多能幹細胞,在骨髓內分化成熟後進入血流。嗜鹼性粒細胞胞體呈圓形,直徑10~12μm。胞質紫紅色內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規則的黑藍色嗜鹼性顆粒,常覆蓋於核面上。胞核一般為2~3葉,因被顆粒遮蓋,核著色較淺。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多見於某些過敏性疾病、...
嗜鹼性粒細胞:細胞含肝素和組胺等嗜鹼性顆粒。嗜鹼性粒細胞致敏後,特異性抗體IgE附著在嗜鹼性粒細胞表面,如再遇致敏的抗原,抗原能與特異性的IgE結合,使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肝素和組胺等,發生速髮型變態反應。正常值 (0~0.2)×109/L。相關疾病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潰瘍性結腸炎、水痘、腎病綜合徵、...
嗜鹼性中幼粒細胞 嗜鹼性中幼粒細胞(basophilic myelocyt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出自《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胞質內含少量嗜天青顆粒和較多嗜鹼性顆粒的中幼粒細胞。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
粒細胞是由於胞漿中常有許多顆粒而得名的。顆粒從Ⅱ型原始粒細胞開始出現,稱為非特異性顆粒(又稱為A顆粒、嗜天青顆粒、嗜苯胺藍顆粒),從中幼粒細胞開始出現特異性顆粒(即S顆粒),S顆粒有三種:嗜中性顆粒、嗜酸性顆粒及嗜鹼性顆粒,因此根據特異性顆粒不同又將中幼粒細胞及以下階段的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
嗜鹼性粒細胞 含嗜鹼性顆粒,內含生物活性物質,在抗原-抗體反應時釋放。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具有明顯的變形及運動能力,能吞噬和清除受傷、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此外還參與免疫反應,是對付細胞內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主要防衛系統,並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中值細胞增高時 正常範圍 百分率...
肥大細胞(Mast Cell)廣泛分布於皮膚及內臟黏膜下的微血管周圍。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TB細胞,APC細胞活化)。表達MHC分子,B7分子,具有APC功能,也表達大量的IgE Fc 受體,釋放過敏介質。具有弱的吞噬功能。和血液的嗜鹼粒細胞同樣為具有強嗜鹼性顆粒的組織細胞。細胞簡介 什麼是肥大細胞 肥大細胞(mast...
嗜鹼性粒細胞與肥大有許多相同的特性,例如胞漿內含有豐富的嗜鹼性顆粒,細胞表面表達FcRⅠ,與抗原結合後可使細胞活化,釋放顆粒和炎症介質等。肥大細胞(mastcell)和嗜鹼性粒細胞(basophil)雖在來源、性質和分布方面都不相同,但它們在表面特徵和活性方面非常相似,都是IgE介導型炎症的主要效應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
4、嗜鹼性粒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baso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數量最少,占白細胞總數的0%~1%。細胞呈球形,直徑10-12μm。胞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著色較淺。胞質內含有嗜鹼性顆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可覆蓋在核上。顆粒具有異染性,甲苯胺藍染色呈紫紅色。電鏡下,嗜鹼性顆粒內...
basophilic,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形容詞,作形容詞時譯為“嗜鹼性的;適鹼性的”。短語搭配 basophilic stippling 嗜鹼性點彩 ; 嗜鹼性彩斑 ; 嗜鹼性顆粒 basophilic myelocyte[組織] 嗜鹼性中幼粒細胞 ; 嗜鹼性中幼粒細胞 basophilic metamyelocyte[組織] 嗜鹼性晚幼粒細胞 ; 嗜鹼性晚幼粒細胞 basophilic promye...
粗面內質網常呈現規則的平行排列,游離核糖體分布於其間,它們在光鏡下呈嗜鹼性顆粒或小塊,稱尼氏體(Nissl bodies)。大神經元尤其是運動神經元的尼氏體豐富而粗大,呈斑塊狀;小神經元的尼氏體則較小而少。大神經元胞體內含大量尼氏體和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表明細胞具有合成蛋白質的旺盛功能。合成的蛋白質包括...
嗜鹼性細胞 數量較嗜酸性細胞少,呈橢圓形或多邊形,直徑15~25μm,胞質內含嗜鹼性顆粒。顆粒內含糖蛋白類激素,PAS反應呈陽性,嗜鹼性細胞分三種:① 促甲狀腺激素細胞(thyrotroph,TSH cell),呈多角形,顆粒較小,直徑100~150nm,分布在胞質邊緣。此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hyrotropin或thyroid stimulating ...
嗜酸球在血液中占2—6%,吞噬作用比較弱,功能不清的地方還很多,嗜鹼球在血液內有0.5—10%,含有可被鹼性色素著染的各種大小顆粒,這些顆粒含有組織胺和肝素等,類似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在引起瓊斯模特(Jones-Mote反應)(皮膚嗜鹼性顆粒細胞變態反應)反應的地方,具有二次浸潤的特徵。所以稱之為二次溶酶體。
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機體,便與吸附在靶細胞表面的IgE結合,激發了細胞內一系列酶反應,使細胞釋放出嗜鹼性顆粒。該顆粒脫出後,在一定條件下,可釋放出組織胺、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它們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可作用於皮膚、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等效應器官,引起平滑肌痙攣、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腺體分泌...
光鏡下: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細胞核小,呈圓形或橢圓形,染色淺,位於細胞中央。細胞質內充滿粗大的嗜鹼性顆粒,易溶於水,並具有異染性,可被甲苯胺藍染成紫紅色。電鏡下:顆粒大小不等,呈圓形或卵圓形,外包裹有單位膜; 在深染的基質內含螺旋狀或格線狀晶體,或含細粒狀物質。 肥大細胞功能:主要參與機體...
Schuknecht(1962年)病理檢查3例橢圓囊、球囊和壺腹嵴頂感覺上皮正常,只有後半規管壺腹嵴有嗜鹼性顆粒沉著,可能是產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誘因。原因 轉換體位,頭頸部屈伸和轉動時誘發,或使已有眩暈加劇。多見於40~60歲成人,女性多見頭轉向右側即出現眩暈症狀,認為是橢圓囊病變表現。Schuknecht(1962年)病理檢查3例...
神經元胞體或樹突內大的嗜鹼性團塊和顆粒,又名“嗜染質”。舊稱嗜色體。軸突及其起始胞體部則無。為尼氏(Nissl,1892)首先發現,故得名。在一些大型運動神經元,尼氏體大而多,色染深藍或紫色,常給神經元胞體以虎斑外觀,又稱虎斑小體。亦可依該體的大小、染色深淺等,對神經元進行分類。細胞形態 電鏡觀察...
●姬姆薩染色對胞漿著色能較好的顯示胞漿的嗜鹼性程度,特別對嗜天青、嗜酸性、嗜鹼性顆粒著色較清晰, 色澤純正,而對胞核著色偏深,核結構顯示較差。●故採用以瑞氏染液為主,姬姆薩染液為輔的混合染色。染色步驟:1. 先用瑞氏染液將塗膜面充分覆蓋;2. 稍等片刻再加姬姆薩染液2-3滴加減(根據塗片上細胞多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