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ophilic,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形容詞,作形容詞時譯為“嗜鹼性的;適鹼性的”。
基本介紹
- 外文名:basophilic
- 詞性:形容詞
- 發音:[,besə'fɪlɪk; ,bezə'fɪlɪk]
- 釋義:嗜鹼性的;適鹼性的
basophilic,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形容詞,作形容詞時譯為“嗜鹼性的;適鹼性的”。
3.嗜鹼性分葉核粒細胞(basophilicsegmentedgranulocyte)胞體直徑為10~12um,胞核可分為3~4葉或核輪廓不清楚,胞漿常較少,胞質內及核上有少許嗜鹼性顆粒,胞質呈淡藍色或淡紅色。如果嗜鹼性顆粒覆蓋在核上而使核結構不清楚,可統稱為嗜...
嗜鹼粒細胞性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為一種少見類型的急性白血病。本病罕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由於嗜鹼粒細胞增加可出現組胺過多所致的蕁麻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潮紅或支氣管哮喘等症狀。臨床表現同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嗜鹼性桿狀核粒細胞 嗜鹼性桿狀核粒細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band form)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定義 胞質內含少量嗜天青顆粒和大量嗜鹼性顆粒的粒細胞。細胞核呈桿狀。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
嗜鹼性顆粒 嗜鹼性顆粒(basophilic granu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定義 白細胞所含的一種粗大、大小和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特殊顆粒。含肝素、組胺等。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
早幼紅細胞(basophilic erythroblast )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定義 幼稚階段早期的紅細胞。細胞較大,呈圓形,核圓,染色質呈粗粒狀,偶見核仁,胞質嗜鹼性強,開始出現血紅蛋白(Hb,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
嗜鹼性晚幼粒細胞(basophilic meta- myelocyt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出自《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胞質內含少量嗜天青顆粒和明顯嗜鹼性顆粒的晚幼粒細胞。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
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BL)1906年Goachim等首次報導,血和骨髓中以嗜鹼性粒細胞為主要成分。患者除有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特點外,還有因高組胺血症所致的蕁麻疹、皮膚潮紅及眾多的胃腸道症狀。BL有兩種類型:一為起病...
嗜鹼性中幼粒細胞 嗜鹼性中幼粒細胞(basophilic myelocyt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出自《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胞質內含少量嗜天青顆粒和較多嗜鹼性顆粒的中幼粒細胞。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
嗜鹼性點彩(basophilic stippling)指紅細胞內含有細小嗜鹼性點狀物質,是核糖體凝集而成。有時與嗜多色性並存,也可發現與有核紅細胞胞質內。大量增多並成粗顆粒狀點彩,多見於鉛中毒,也可見於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貧血,如巨幼紅細胞...
嗜鹼粒細胞白血病 嗜鹼粒細胞白血病(basophilic cell leukemia)是1989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出自《醫學名詞 第一分冊》第一版。公布時間 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一分冊》第一版。
嗜鹼性腺瘤 嗜鹼性腺瘤(basophilic adenoma)是1989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一分冊》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