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BL),1906 年Goachim 等首次報導,它占全部白血病病例的1.6%,占急性白血病的4 .5%,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血和骨髓中以嗜鹼性粒細胞為主要成分。患者除有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特點外,還有因高組胺血症所致的蕁麻疹、皮膚潮紅及眾多的胃腸道症狀。BL有兩種類型:一為起病即為急性型,另一種為慢性CML 晚期的嗜鹼性粒細胞病,稱為慢性型,臨床上以慢性型相對多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ML)有嗜鹼性粒細胞分化特徵的較為罕見。目前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是否作為FAB 協作組分型中的某一亞型還存在爭論。國內僅有少數病例報告。
疾病分類
臨床上可分三型:
①急性嗜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表現本型類似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起病多急驟,臨床有嚴重貧血、發熱、乏力、虛弱、全身不適、盜汗、咽喉痛、咳嗽、腹瀉、出血等。病程較短,往往死於腦出血。此外還可偶爾伴隨嗜鹼性粒細胞內顆粒性物質(特別是組胺)的釋放,導致面紅、頭痛、瘙癢、低血壓或發生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
②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轉變為嗜鹼粒細胞白血病,與慢粒急變相似。嗜鹼粒細胞計數占白細胞總數的1/3以上,尤其是嗜鹼早幼粒的出現。嗜鹼副早幼粒細胞的出現,對本病診斷有重要意義,細胞化學染色嗜鹼粒細胞甲苯胺藍(酒精溶液)、閃光藍及萘酚AS-D氯醋酸酯酶均呈強陽性反應;有費城染色體,而且早期血象、骨髓象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相似,晚期酷似慢粒急變,因此有人認為不是一種獨立的亞型。
③慢性嗜鹼粒細胞白血病,是否為一獨立疾病尚有爭論。嗜鹼粒細胞增多與第9對染色體破裂點基因調控失常。
發病原因
病因不明,大多數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來自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慢性期,但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也可出現,然而不含有費城染色體。
發病機制
嗜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症狀以貧血,出血症狀較突出,肝,脾,淋巴結腫大少見.血象中嗜鹼粒細胞明顯增多,並有幼稚型嗜鹼粒細胞.骨髓中可見大量嗜鹼粒細胞,原始粒細胞增多,各階段嗜鹼粒細胞增多,核左移.胞漿中有粗大顆粒,甲苯胺藍或閃花藍(AstiaBlue)染色陽性,以此可與中性顆粒細胞相區分.診斷應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鹼粒細胞增多.化療效果不佳,常引發DIC,多在短期內死於顱內出血及內臟出血.
病理生理
某些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有t(6;9)(p23;q34)異常者,骨髓中嗜鹼性粒細胞增多,但外周血中不增多,而CML 患者有t(9;22)(q34;q11)的異常,此兩種疾病都有9 號染色體(q34)異常,並且都有嗜鹼性粒細胞的增多,這說明9 號染色體斷裂點基因可能影響嗜鹼性粒細胞的產生。Peterson 等對急性白血病患者455 例的白血病原始細胞進行了超微結構分析,發現急性嗜鹼粒細胞白血病8 例,占急性白血病的不到2%。但Quattrin 統計1959~1973 年義大利那不勒斯醫院收治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2152 例中,本病占急性白血病的4.5%。本病為血中出現不成熟的嗜鹼性粒細胞(超過白細胞總數的1/3),並持續存在於疾病的全過程。
臨床表現
疾病症狀
臨床有嚴重貧血、發熱、乏力、虛弱、全身不適、盜汗、咽喉痛、咳嗽、腹瀉、出血等。病程較短,往往死於腦出血。此外還可偶爾伴隨嗜鹼性粒細胞內顆粒性物質(特別是組胺)的釋放,導致面紅、頭痛、瘙癢、低血壓或發生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
PAS、SBB、POX、ACP、ANAE、特異性酯酶均呈陽性反應。甲苯胺藍染色呈強陽性反應。診斷本病須慎重,必須排除慢粒急變而伴嗜鹼粒細胞增多等情況。
嗜鹼粒細胞性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為一種少見類型的急性白血病.1906年首例報導.它占全部白血病病例的1.6%,占急性白血病的4 .5%,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臨床表現同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有嚴重貧血,發熱,出血等,但無明顯的肝,脾,淋巴結腫大.
嗜鹼粒細胞可達30%~80%屬於正常
常有中~重度貧血,屬正常細胞正常色素性.
白細胞數正常或增高,嗜鹼粒細胞可達30%~80%,伴有一定數量的幼稚型嗜鹼粒細胞,塗片中可見幼紅細胞.
血小板數常減少.
無論化療或放療,初次治療的效果卻非常顯著,症狀,體徵可完全消失,血象,骨髓象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在發生急變之前,體力的恢復和一般健康情況往往都很好
成人0-0.01,兒童0-0.02,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臨床特點為病程緩慢,脾臟顯著重大,外周血中粒細胞顯著增多而出現幼稚細胞.給與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以減少腹部脹痛,並儘量避免彎腰和撞擊腹部,防止脾破裂.少量多次進食,進水,以減輕食後腹部飽脹感.給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暫禁食或者進少量流質飲食.如果化療,進食時間應在化療前後一小時,必要時遵醫囑於餐後30分鐘給與止吐劑,及時處理嘔吐物.保持樂觀的情緒,適當進行體育鍛鍊.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季節變換及時增減衣服,防止感冒,尤其白細胞低於2*10,應特別注意預防感染.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脾臟迅速腫大,脾區疼痛等,應及時就診.對於貧血的病人應適當給與鐵劑.
血象
常有中~重度貧血,屬正常細胞正常色素性。
白細胞數正常或增高,嗜鹼粒細胞可達30%~80%,伴有一定數量的幼稚型嗜鹼粒細胞,塗片中可見幼紅細胞。 血小板數常減少。
骨髓象
增生明顯活躍。
粒系增生為主,各階段嗜鹼粒細胞可高達80%或更高,以原粒及嗜鹼性早幼粒細胞為主,偶見Auer's 小體。
巨核細胞常減少。
診斷鑑別
檢查診斷
診斷:國內診斷標準如下:
1.臨床上有白血病表現。
2.外周血中嗜鹼性粒細胞明顯增多。
3.骨髓象 可見大量嗜鹼性粒細胞,原始細胞>5%。嗜鹼中幼、晚粒細胞也增高,有核左移現象,胞質有粗大嗜鹼顆粒。
4.臟器有嗜鹼細胞浸潤。
5.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診斷評析:慢性型BL 是CML 終末期表現,根據前面業已存在的CML 病程,以及伴隨的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的血象及骨髓象,較易診斷,但治療十分困難。急性型者,即起病即有血及骨髓嗜鹼性粒細胞增多,必須充分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診斷有一定的難度,由於BL 急性型者十分罕見,診斷要非常慎重。嗜鹼性粒細胞形態上識別通常無困難,少數不典型者,可行甲苯胺藍染色確定。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計數一般在(2.8~144)×10/L,偶爾可高達500×10/L,各階段嗜鹼性粒細胞均可增多,一般占20%~100%;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減少。
2.骨髓象 除原粒細胞增多外,可見大量的嗜鹼性粒細胞增多,一般占33%~99%,嗜鹼性粒細胞用甲苯胺藍或閃光藍染色,陽性反應強,有一定特異性,白血病細胞內少見Auer 小體;氯乙酸酯酶染色中,正常嗜鹼粒細胞呈陰性反應,而本病可呈陽性反應,但也可呈陰性、髓過氧化酶和蘇丹黑B 陰性或陽性、過碘酸希夫反應陰性,也有陽性,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陽性或陰性。
光鏡下,原始細胞的成熟程度,不同患者之間變異很大,原始細胞的核外形從圓形或橢圓形到分葉狀或有深的凹陷,核仁常顯著,胞質少至中度,並有輕微的嗜鹼性,有的原始細胞胞質含有空泡。成熟嗜鹼性粒細胞少見或缺乏;有時中性粒細胞輕微異常和輕度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紅系及巨核細胞正常。
電鏡下,原始細胞常有淋巴細胞樣的外觀,有圓而凹陷或不規則的核,中等密度的染色質,明顯的核仁,較高的胞核/胞質比值,胞質中含有線粒體,罕見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和大量的糖原聚集。原始細胞內含有三種顆粒:①未成熟嗜鹼顆粒,它提供了原始細胞的嗜鹼性分化,常顯示過氧化物酶陽性。②θ顆粒,可能與早期嗜鹼性分化有關,過氧化物酶常陰性。③未成熟的肥大細胞顆粒,提供了肥大細胞分化證據,罕見原始細胞同時有嗜鹼性和肥大細胞分化特徵,過氧化物酶常陰性。
3.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 大部分患者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與髓系分化一致。
4.細胞遺傳學 核型常不一致,常有t(9;22),21 號染色體的三體型,偶有7 號染色體長臂的缺失,沒有t(6;9)和12 號染色體短臂異常。也可以核型正常。
其他輔助檢查:根據臨床表現、症狀體徵可選擇X 線、CT、MRI、B 超、心電圖等檢查。
鑑別診斷
1.骨髓增生性疾病 CML 是最常見的MPD,大多數CML 患者在病程中外周血嗜鹼性粒細胞逐漸增多,骨髓中也相應的增多,故需和BL 鑑別,嗜鹼性粒細胞的數量是鑑別的關鍵,如血和骨髓中均>30%,應考慮CML 已發生嗜鹼性粒變,即已轉變為BL,而<30%則仍為CML 伴嗜鹼性粒細胞增多,其他的MPD,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特發性骨髓纖維化在病程中可伴嗜鹼性粒細胞增多,但增加的過程有限,大多在10%以下,同時分別有真紅、髓纖的臨床和實驗室特徵,通常不易和BL 混淆。
2.肥大細胞疾病 此組疾病包括色素性蕁麻疹,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及肥大細胞白血病,由於均伴有高組胺血症,故有相似有臨床表現。鑑別要點為組織學,血液學上肥大細胞疾病由肥大細胞參與,而BL 為嗜鹼粒細胞參與,二者的形態是完全不同的,困難病例可行細胞化學染色區別,肥大細胞氯醋酸酯酶及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染色陽性,而嗜鹼細胞陰性。BL 在少數情況下需和各種重金屬中毒和惡性腫瘤伴嗜鹼粒細胞質增多鑑別,原發病的存在及檢出,通常易於區別。
疾病治療
誘導緩解治療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一般採用聯合化療。但需警惕由於嗜鹼性粒細胞溶解,導致釋放大量組胺而引起的休克併發症。本病預後不良,完全緩解病例較少,文獻報導1 例患者用柔紅黴素加阿糖胞苷獲得完全緩解,生存63 個多月
疾病預防
1,避免接觸過多的X射線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線對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孕婦及嬰幼兒尤其應注意避免接觸放射線.
2,防治各種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3,慎重使用某些藥物如氯黴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藥物某些抗腫瘤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應避免長期使用或濫用.
4,避免接觸某些致癌物質做好職業防護及監測工作.如在生產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藥品農藥,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膠,染料等的過程中,注意避免接觸有害有毒物質.
5,對白血病高危人群應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別注意白血病警號及早期症狀.有條件者可服用天仙活力源做預防性治療.
疾病預後
本病預後不良,完全緩解病例較少。本病自然病程多在2 個月左右,很少持續至4 個月,少數1 周內死亡。死亡原因為大出血、心力衰竭伴支氣管肺炎、惡病質等。文獻報導1 例患者用DA 方案獲得完全緩解,生存63 個多月。
併發症
1.治療中因大量嗜鹼細胞溶解,釋放出大量組胺而引起休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併發症。
2.合併胃、十二腸潰瘍、甚至出血、穿孔。
3.腦出血 是常見的併發症及致死原因。
此外還有
感染
由於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細胞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同時化療等因素亦導致粒細胞的缺乏,使患者易發生嚴重的感染或敗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細菌有: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棒狀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如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克雷白氏桿菌等.黴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麴黴菌毛黴菌擴頭毛孢子菌等,上述黴菌感染多發生於長期粒細胞閏少或持續發熱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由於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蟲感染也常見,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為其常見類型.
腸功能衰竭
由於治療白血病中的化療藥物放療手段影響腸胃功能,而導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營養補充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目前採用鎖骨下靜脈插管到上腔靜脈內進行高營養輸液僅解決部分問題,營養缺乏可發生肺炎,腸炎等併發症.
高尿酸血證
正常人由於核酸代謝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細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數十倍.當患者接受化療放療等治療時則出現高尿酸血症,套用皮質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濃度的尿酸很快過飽和而沉澱引起腎小客廣泛損傷和尿酸結石,可導致少尿,無尿因此白血病患者必須補充較充分的液體,以保證一定的尿量,並服用別嘌噙醇如發生腎功能衰竭則須限制補液量,並作透析治療.
出血
白血病患者由於白血病細胞惡性增生血小板明顯減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所以要根據病因打取積極止血措施包括輸注濃縮血小板.
肺部疾患
由於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導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細胞浸潤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氣管而發生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綜合徵胸片可有毛玻璃狀或粟粒網狀,可作肺部放射的試驗性治療.
電解質失衡
白積壓病治療過程中常因白血病細胞破壞過多或因化療藥物性腎損害等原因而排鉀過多又因化療引起飲食慾差,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納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鉀或因白血病細胞破壞使磷釋放增多,導致低鈣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鉀鈣,鈉等電解質濃度.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播散性血管是一組嚴重的出血綜合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