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氏家族

單氏家族

單氏家族,源遠流長。據史載,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少子於單邑(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南),單伯世襲周朝卿士,其後世子孫以封邑為姓,故稱單氏。又據《路史》記載,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境),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姓單。

基本介紹

  • 本名:單氏家族
  • 所處時代西周初年
  • 單氏源流:甸內侯
  • 依據:《元和姓纂》
單氏源流,單姓源出有二,單 chán,單字解釋,外文解釋,流芳百世,歷史名人,單毓華,單聲,單偉豹,宋黔陽書法家,單氏家譜,單氏十修族譜,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單鎮單氏,單氏始祖由來,地理位置,

單氏源流

出自北方少數民族複姓改單姓而來。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可單氏、阿單氏、渴單氏,入中原後一併改為單姓單氏。

單姓源出有二

單(Shàn)①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南)為甸內侯,因氏焉。於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餘代為周卿氏。據《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於單邑,故為單氏。又據《路史》記載,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境),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姓單。
②出自北方少數民族複姓改單姓而來。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可單氏、阿單氏、渴單氏,入中原後一併改為單姓單氏。  單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小兒子臻到單地(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南,一說現河南省孟津縣一帶)做伯,稱為單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幾代君主中,都有單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們的後代就是今天單姓的來源。在古代,單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浙江省永康單氏,據《永康姓氏志·單氏》和方山腳《單氏宗譜》載,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有工部尚書單琰發族於雲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單宗化,登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任金華正堂(縣令),任滿,約於宋政和年間卜居永康叢桂坊。至十七世祖單輔靖任建康學錄,不久轉任判官,生昂、昱、昴。單昴由明經任寧安通判,居何州。單昂任婺州醫官,單昱則於元末卜居永康城北三十里的方山南麓,為方山單氏之祖。單昂之後,廿八世祖單育又因大水為患,卜居城南長水,為水碓頭單氏之祖。永康單氏祖居地叢桂坊,屬古麗鎮。在 “縣西北四十步”。始祖為單宗化,約在宋政和年間(1111-1117年)與子單昴卜居永康縣城叢桂坊。永康單氏聚居地方山腳,屬清溪鎮。始祖為單昱,約於元至正末年(1365-1368年)從縣城叢桂坊遷居方山之陽(方山腳)。上水碓,屬古麗鎮。始祖為單昴後裔單育,約在清雍正末年(1731-1735 年)從縣城叢桂坊遷此(余略)。  詳細請參閱“單姓”條。  2、地名  單縣,在山東省西南部。   3、村落名  單莊村,坐落在江蘇省泰州市。這個村被一條曾經的大河一分為二,分別稱之為前單莊、後單莊。其中,前單莊屬於泰州市泰興市,而後單莊屬於泰州市姜堰市。

單 chán

單于(chán yú)  [chief of the Xiongnu in ancient China] 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泛指外族首領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唐· 盧綸《塞下曲》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漢書·李廣蘇建傳》

單字解釋

1、種類少,不複雜:簡~;~純;~式簿記。引:只、僅:做事~靠熱情不夠;不提別的,~說這件事。
單位:①計算物體輕重、長短及數量的標準;
②指機關、團體或屬於一個機關、團體的各個部門:那裡有五個直屬單位。
2、獨,一:~身;~打一;~槍匹馬;~數(跟“複數”相對)
3、奇(jī)數的:~日;~號;~數(一、三、五、七等,跟“雙數”相對)
單薄(bó):①薄,少:穿得很單薄;②弱:他身子骨很單薄;人力單薄
4、(~子、~兒)記載事物用的紙片:~據;傳~;賬~兒;清~;藥~
5、衣服、被褥等只有一層的:~衣;~褲
6、覆蓋用的布:被~;床~;褥~。
7、和尚稱禪堂的坐床曰“單”。方岳《古岩詩》:“廿年前此借僧單,留得松聲入夢寒。”

外文解釋

單 shan
1. a Chinese family name
單 dan
1. one; single; individual
2. of an odd number
3. singly; alone
4. only; solely
5. simple
6. thin; weak
7. (of clothes) unlined
8. a slip of paper
9. a bill; a list
單 chan
1. the chief of the Huns (a common term during the Han Dynasty)

流芳百世

北魏時鮮卑部族阿單氏、可單氏、謁單氏均改為單姓;再者:上郡單氏出自氐人,據《通鑑》所載,晉懷帝永嘉二年,氐酋單征降劉淵。再者:清滿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後均改為單氏;達翰爾族敖沃勒、索多爾、克力徹爾等氏,漢姓為單;今蒙古、彝、滿、保全、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歷史名人

單田芳:(1935.11—2018.9.11 )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原名單傳忠。1935年11月出生在天津。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後,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評書中豐富的社會、歷史、地理和生活知識及書曲協作、表演技巧都使他獲益匪淺。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後,收到東北工學院和瀋陽醫學院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但由於當時身患重病,被迫棄學,病好後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1956年成為遼寧省唯一具有大學文憑的評書藝人,即使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趙玉峰和評書名家楊田榮的指點,藝術水平大進。二十四歲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間,他先後說過《三國》、《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傳統評書和《林海雪原》、《平原槍聲》、《一顆銅紐扣》、《新兒女英雄傳》、《破曉記》、《紅色保險箱》等新書。在十年動亂中雖遭厄運,但仍然堅持練功,默誦書詞,結構新篇。
單父者,一作人名。單即單卷善卷),父即古人對長輩男子的尊稱。故此可作古人對單卷善卷)的尊稱。 相傳單卷(善卷)為遠古後期遊牧於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曾居於單父(今山東單縣)。唐堯坐天下聽說單卷得了道,就面朝北來侍俸他,等到堯把天下讓給虞舜以後,舜又去親近他,要把天下讓給他。單卷說:“余立於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宇宙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盛傳其後,單卷南下過江而隱居於江蘇宜興山中,今有單卷洞,為四A旅遊聖地。古人為紀念他,把單卷所居之地稱為單父,夏商為單父邑,秦置單父縣,直到明洪武初年,去父字而為單縣,單父城是菏澤具有四千年歷史的古城之一。  宋真宗時(998-1022)賜給單父一個封號叫 “遁世高蹈先生”。
單 超
後漢河南省人。桓帝初為中常侍,幫助桓帝剷除異己,穩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為新豐侯。常侍預謀獲封者有五,世謂之五侯。自是權歸宦宮,朝政日亂。後拜車騎將軍卒。
單 煦
字孟陽。宋朝平原人。中進士後,知洛陽縣。勤政為民,成績顯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祿大夫。煦友愛,他15歲時,兄單熙毆人至死,他勸兄逃跑,願自己頂罪代死。當平原 知縣伍剛查明原因後,十分感動,免了單熙的死刑。
單雄信:唐代濟陰郡人,為李密將,能馬上用槍,軍中號“飛將”。
單仲升
單仲升:元代廣東省增城人,奉母至孝。母卒,蔬時水飲,不事家業,廬墓三年,人稱孝子。
單惺
單惺,字孟真,號大徹,生於萬曆三十三年二月初九子時。河北省棗強縣單倉口人。天啟二年壬戌入學治學經,天啟六年丙寅補廩學院舉德行,崇禎九年登順天丙子科舉人第六十一名。順治二年乙酉初授湖廣襄陽府均州知州,歷任一年;因病變赴部改選,順治九年壬辰二月內補山西平陽府絳州知州,歷任五年;順治十三年八月內升工部屯田司員外郎,尋丁內艱,回籍守制。順治十六年己亥服闋起補,途病撫院,潘題請準在籍調理病痊補用。康熙三年甲辰正月二十八日,奉旨補虞衡司,九月十五日奉差監督江寧倉兼理西新關稅務,康熙五年丙午升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卒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壽享八十五歲。
單懋謙 :1802~1879)清朝官員。字仲亨,號地山。襄陽人。清代同治年間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即宰相)。祖父秉鑒,因行孝,有美名。 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歷任編修、贊善、洗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等。後因請籌軍餉會剿奉天"盜患"、創辦團練有功,深得朝廷賞識,先後管理戶部、吏部、國子監事務。後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管兵部。督廣東、江西學政時,革除陳規陋習,主考三次,識拔英才,尚書鄭敦謹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均為他所發現。在襄陽時,曾在鹿門書院講課,收入資助貧苦高才生。其舊居在襄陽古城北街,保存完好。

單毓華

單毓華:字枚叔。江蘇省泰州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應縣、州、府童子試,均為第一名。光緒二十五年人南京實業學堂。光緒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獲法學士 學位。光緒三十四年回國,殿試中舉人。先後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審判廳廳長,上海震旦大學,上海法政學院、上海法學院教授,上海三吳大學法學院院長,上海市律師。

單聲

單聲:在英國,在法國,在西班牙,是一個擲地有聲的中國人的名字。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著一份經營成功的投資事業,更因為他的為人慷慨、他對華人公益事業的熱心,以及他在華人中的威信和聲望。

單偉豹

單偉豹:今年61歲的單偉豹,是香港“路勁基建”的董事局主席。“豹哥”1946年生於上海,16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1982年回到內地投資。路勁的母公司為香港惠記集團,是由單偉豹之父創立的香港知名的土木工程公司。相關的資料顯示,2005年惠記集團名列香港土木工程業的第5名。除了本身是上市公司外,惠記集團還擁有一家上市建築公司,名為“利基控股”。

宋黔陽書法家

宋定齋居士單煒
單煒,字丙文,一字炳文。本錢塘人。遷居黔陽。博學多識,有文武才
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7),經武舉進入仕途,官至分都監。
宋寧宗嘉定五年(1212)壬申,卸任後,遷居黔陽。
長於書法,筆劃剛勁有力。尤其精通各種書法字型的鑑別考證,在江南各地享有盛譽。著有《絳貼評》二十卷。劉克莊《南村輟耕錄》云:絳帖者,尚書郎潘師旦以官帖摹刻於家,為石本,而傳寫字多訛舛,世稱為潘駙馬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帙雖為淳化官帖不同,而實則祖之,特有所增益耳。單炳文曰:“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而舊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藏舊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內,今本多誤,筆法且俗。”曹士冕曰:“帖總二十卷,元無字號及斷眼數目。”單炳文、曹士冕各有模刻本。世傳潘氏析居,法帖分而為二,其後絳州公庫乃得其一,於是補刻余帖,名東庫本。第九卷之舛誤,蓋始於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德等二十字為次第。後避金主亮諱,但庾亮帖內亮字,皆去右邊轉筆,謂之亮字不全本。又有新絳本,北方別本,武岡新舊本,福清、烏鎮彭州、資州本木本。前十卷等,類皆絳帖之別也。
單俊鴻
浙江東陽人,於2012年加入北京市翱翔計畫,成為第六批學員。3月參加美國數學大聯盟杯賽,獲得中國賽區二等獎

單氏家譜

單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五。?
尋根溯源
單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路史》及《千家姓》所載,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東南),為畿內侯,世為周卿士,單襄公之後有單氏。2、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於單邑,其後以邑為氏。3、上郡單氏出自氐人。據《通鑑》所載,晉懷帝永嘉二年,氐酋單征降劉淵。4、清滿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後均改為單氏;達翰爾族敖沃勒、索多爾、克力徹爾等氏,漢姓為單;今蒙古、彝、滿、保全、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臻。周成王少子,很得周成王寵信,但由於長幼有序,故其兄釗被立為太子,為加強王權統治,封臻為卿,賞賜單邑,為畿內侯,即京城附近之侯國,用以拱衛京師。其後有以國為氏者,一說其裔單襄公之後方有單姓,因襄公為春秋時人,年代較遠,似難令人信服,
但因姬臻首封於單,故後世單姓大多尊其為單姓得姓始祖。

單氏十修族譜

“詩禮彰庭訓,家聲周魯培,洪昌謨自遠,湘岳緒常恢,祖以初封顯,系承可見來,本音原作善,忠厚啟賢才。”
源流·派語
1938年(衡山)《單氏十修族譜》"源流序"稱"吾族源流自周成王封少子臻為侯,賜姓單,則其音為善。厥然以有功王室進封公。而襄公、穆公皆其苗裔。"遞傳至南宋,"尚志官郎署,世居東魯,上書論韓侂胄敗,蔭其子積慶知南昌,故以南昌家焉。積慶子流芳,鄉進士,居南昌。至祖曰電,行小三郎,鄉貢士,才優學博,隨荊湖制置使趙范衡山,足跡大都會,獨有意于衡攸兩境,於淳祐三年攜家擇里以居。此由吳之楚蓋自電祖始也。二世傳榮黻,三世祖仁昭,舉進士,官重慶府同知,四世傳汝城,五世祖曰國賓,仕元為武德將軍,六世祖惟寅,七世祖萬鐘 。鐘子四:長景南,派分東粵。次景明,子二:長侯孫,籍名堯佐,當明初分居攸之大旺田;次仁孫,籍名堯英,分居攸之淥田湖頭。鐘三子景真,子添孫,生子九:長葛政,當明初分居衡之螺岩村;次葛用,分住衡之旱塘;三葛華,分住衡之義塘;四葛琦,分住衡之三眼塘、鐵塘;五葛琳,分住衡之龍塘、三眼塘;六葛瑞,分住衡之馬口壠;七葛隆,分住衡之冬茅嶺;八葛富,分住衡之柘塘;九葛貴,分住衡之木塘。鐘四子景誠,子四:長瑚孫,籍名公石,當明初分住攸之江口、石湖頭;次囗孫,籍名公勝,分住衡之大洲;三球孫,籍名公興,分住安(仁)之南湖塘;四珍孫,籍名公瑞,分住攸之唐公渡。自是而支分派衍,人文鼎盛。"是譜即為衡山、攸縣、安仁三邑單姓合修譜。又據1948年(衡山)《單姓氏族源流》云:開基祖電,字月朗,迄今遞傳29代,男女丁口11000多人。人口聚居最多之處在衡山縣南市鄉草市。分布於衡山、衡陽攸縣、茶陵、安仁、湘潭、醴陵、祁陽、邵陽湘鄉、益陽及江西萍鄉等處。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漢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南安郡:南朝梁天監(502-519)中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郡為縣。

堂號

南安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鏞氏字單,封單叔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長治久安之意,單叔之後以字號賜封地為姓,後代遂成為單姓。
仁孝堂:待完善(單氏族譜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統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孝友堂:待完善(有單氏宗譜十卷,(民國)單宗朴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鉛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忠孝堂:祖居山東單縣及周邊地區。單縣為單氏發祥地。
燕詒堂:待完善(浙江蕭山西河單氏家譜,(清)單輪等修,清朝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浙江蕭山單氏家譜七卷,(明)單金初撰,清乾隆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培心堂:姑蘇單氏大謨公一支,洪武元年(1368年)遷至阜寧碩集。

單鎮單氏

吾族姓氏源出於姬姓。周成王營建東部洛邑,稱為成周,封少子姬臻為單f在河南省濟源縣西南,伯,作為成周的甸內候。單伯世襲周 朝卿士,後代稱為單氏。
東漢有車騎將軍單超,隋末有名將單雄信,宋代有水利家單鍔,明代有兵部尚書單安仁、詞人單恂。
單氏家族,歷史悠久,老家在河南省中南部鄭國,後來定居在山東西南部春秋時屬魯邑、秦設定單縣,是吾族祖先發祥地,社會不斷發展,歷代封建王朝更迭與變遷,年深日久,族衍丁繁,遍及全國各地。洪武朝蘇州單氏一脈大謨公徙居阜寧北鄉單家港;大海公徙居響水縣境內;大來公徙居興化南鄉劉陸鄉古莊;大江公、大海公兄弟二人徙居鹽城南鄉大縱湖北、北任莊,大江公擇居北任莊,大海公分,居鹽城西鄉漕溝河南岸定名單家莊立足生根,並在單家莊東首建立一所宗祠,供奉列祖列宗,春秋祭祀。既可發揚祖先之豐功偉績,勤儉持家的光榮傳統,又可教育子孫敦厚和睦遵紀守法樹立優良文明新風。源遠則流長,根本盛大則葉枝茂。單家莊一脈又分三房,大房仍住家莊;二房分居小官莊人丁不旺,現住沿河鄉祁駱莊;三房分居馬鹿垛,奈因人丁旺盛難以集中同祭。一八七O年三房在馬鹿垛建立支,分支祭祀。孰料抗日戰爭時期即一九四三年單莊宗祠被毀,列祖列宗木主、牌位、插屏蕩然無存。民國初年先祖登祥公重修宗譜,化費心力,不惜代價,修成四本,分門頭保存。在十年動亂期間保存人駭然燒毀,實屬難以彌補之極大損失。由此祭祀停頓幾十年。毋怪少數—子
孫取名混淆,長晚班輩難分,有失莊重,豈非譜牒不修之過也。當今改革開放,國泰民安,鄉村各族,多數舉行祭祀修譜,吾族有識老人德錦、德寬、德生叔、上海啟權、鴻潮兄弟不遠千里,專程前來,共倡續修宗譜,為避免後世子孫數典忘祖。奈因族者老年凋零,事跡湮沒,無法順序,則有從十二世登字班輩起編成一簿簡譜,以便認祖歸宗。待後尋訪古蹟,尋根究底,正本清源,再行完善,防止今後取名再有混淆,族人共議,仍遵照先祖確定的二十個字,從十四世起用,“德啟紹鹹正,模維繼有光,漢章傳國志,濟世振宏昌。”作為今後排班順序、長晚班次。既無悖祖亂宗之弊,亦無犯上侵下之譏。

單氏始祖由來

據清朝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版《嶺南單氏十修族譜》記載:“吾族始祖通真公籍東魯,生大唐會昌五年。越鹹通。甫二十餘歲,登泰山,遇異人得修煉之術,思其祖道開公,修真羅浮化身石室,慨然欲從之,因南遊結廬其間,觀道開公香火祠像,戀戀不忍歸去,遂於增之石灘里而居之,東面羅浮望峰頭而仰止,取號羅峰。”
由此可見嶺南單氏始祖單通真,號羅峰,原籍山東,生於大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朝鹹通(公元864年),20歲時,登泰山遇異人。教會修煉之術,且知道他的遠祖單道開(晉朝人),在廣東省羅浮山修煉得道高深,便從山東來廣東尋找,誰知單道開已羽化石室。他就在單道開的香火祠附近搭起草廬居住,不願回老家,後來在廣東增城石灘崗貝村安居,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增江河,東面可以仰望到羅浮山山脈,自己取號為羅峰,終年九十三歲(公元938年)。 自此,單氏後人歷經八代傳承,才開枝散葉,先由石灘崗貝村、元洲村塘面村高門村土江村、石頭單屋村、岳埔浦蘆氹、仙村沙頭村、新塘東洲村。三十代人後,繁衍至“番禺、寶安、龍門、從化、惠州博羅、連州、海豐、粵西、俱宗石灘”。 嶺南單氏在宋、元、明、清時期曾有過參知政事、進士、鄉舉等不少人才。如五世祖單永祥,字吉甫,為宋參知政事,諫議大夫。九世祖,單崔明,字德新。宋賜進士,朝請大夫,知惠州府兼理軍事。單有明,宋進士。單興詩,清道光乙未進士欽點戶部主事。鄉舉有十七人,翰林1人,其餘官職不枚勝舉。
湖南平江單啟公遷平祭祖文
釣魚島 不可侵犯釣魚島 不可侵犯
維公元2009年已醜歲仲秋月上浣之五日,主祭36代裔孫單光根,率合族代表,謹以鮮果時饈香褚(木字旁)清酌不腆之儀,致祭於
南安堂上一脈先祖考之神主位前而祝曰:
遷平始祖,單氏啟公,跡發東魯,宦遊岳州,時在宋初,落籍平江,德配楊氏,子俱大夫,枸廬治西,安息回龍,時越千載,世代榮昌,公恩浩大,歷代景仰。
夫創業者道艱,繼之者任重,八千裔孫,敬業愛崗,承前啟後,矢志圖強,繼我祖德,愛我宗族,賢哲之士,層出不窮,皇封孝子,開單氏孝義之先河;教授博導,領現代科技之先鋒;著書立論,揚中華文明於舉世;新村建設,居廣廈而樂小康。心輿抗日,勳勞卓著,主席嘉獎授章;厚康傳奇老有作為,總理寄語表揚。
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神州大地正展翅飛翔。和諧之時潮興起,科技之運用日新。子孫守制,光宗耀祖。國重民本,政從民意,作田補錢,讀書免費,民享醫保,貧弱得濟。安居樂業,揚眉吐氣。
歲值已醜,祠堂重光,群賢雲集,謹懷忠貞繼世,孝義傳家之誠,敬祈吾公,佑我子孫,萬代興隆,族裔不才謹以俎豆馨香,慰我先靈,聊表心意。伏惟尚食(鄉字旁),祖德永昌。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