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譁與騷動(199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喧譁與騷動》1996年11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美國] 威廉·福克納,譯者: 李文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喧譁與騷動 
  • 作者:[美國] 威廉·福克納
  • 譯者:李文俊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6年11月
  • 頁數:361 頁
  • 定價:18.4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32716555
  • 叢書:威廉·福克納文集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傑弗生鎮上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望族,祖上出過一位州長、一位將軍。家中原來廣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敗的宅子,黑傭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勒斯特了。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是一九一二年病逝的。他在世時算是一個律師,但從不見他接洽業務。他整天醉醺醺,嘮嘮叨叨地發些憤世嫉俗的空論,把悲觀失望的情緒傳染給大兒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無病呻吟,總感到自己受氣吃虧,實際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
女兒凱蒂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雖然沒有以她的觀點為中心的單獨的一章,但書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為都與她息息相關。凱蒂從“南方淑女”的規約下衝出來,走過了頭,成了一個輕挑放蕩的女子。
哥哥昆丁和凱蒂兒時感情很好。作為沒落的莊園主階級的最後一代的代表者,一種沒落感始終追隨著昆丁。這個“簪纓之家”的遺子極其驕傲,極其敏感,卻又極其孱弱(精神上、肉體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過分重視妹妹的貞操,把它與門第的榮譽甚至自己生與死的問題聯繫在一起。凱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結婚一個多月後,他投河自盡了。
傑生是凱蒂的大弟。他和昆丁相反,隨著金錢勢力在南方上升,他已順應潮流,成為一個實利主義者,仇恨與絕望有時又使他成為一個沒有理性、不切實際的復仇狂與虐待狂。
班吉是凱蒂的小弟弟,他是個先天性白痴。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歲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當於一個三歲的小孩。他沒有思維能力,腦子裡只有感覺和印象,而且還分不清它們的先後,過去的事與當前的事都一起湧現在他的腦海里。通過他的意識流,我們能夠體會到:他失去了姐姐的關懷,非常悲哀。現在家中唯一關心並照顧他的,只有黑女傭迪爾西了。雖然按書名的出典理解,班吉這一章可以說是“一個白痴講的故事”。事實上福克納還是通過這個雜亂的故事有意識地傳達了他想告訴讀者的;一系列的信息:家庭頹敗的氣氛、人物、環境……。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1897年9月25日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新沃爾巴尼,是莫德和默里・法克納(Falkner)四個兒子中的長子。他的祖上是18世紀從蘇格蘭過來的移民。1902年他家遷居密西西比州奧克斯福,他在那裡上學,但沒念到高中畢業。從1915年到1929年,福克納雖然也開始進行初步的文學嘗試,但仍有些飄忽不定,乾過許多種工作。1918年他在加拿大皇家空軍接受短期訓練,結交朋友,也曾涉足奧克斯福的密西西比大學的課堂,並在美國和歐洲有廣泛的遊歷。1924年他在紐奧良結識了舍伍德・安德森。他幫助福克納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同一年他把自己家姓法克納(Falkner)改為福克納(Faulkner)。1929年福克納同艾斯特爾・奧爾德姆結婚,在1930年買下了他的永久居住地羅灣奧克。他唯一活下來的孩子吉爾出生於1933年。因夫妻倆嗜酒成性,他們婚後生活非常艱難。出於經濟上的需要,他去好萊塢編寫電影劇本。
從結婚到獲得諾貝爾獎這段時期,他的創作力最為旺盛,幾乎所有傑作都出版於這一時期。獲獎之後,福克納與外界的接觸增加了。他還得到其他許多獎項,包括國家圖書獎和普利茲獎。在他生活的最後十年,他作為美國的代表去國外遊歷了幾次,並接受了幾所大學的邀請。福克納有次與人打賭喝了大量的酒,被送進醫院,不久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時為1962年7月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