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Fructus Camptothecae Acuminatae
(英)Common Camptotheca Fruit
[來源] 為
珙桐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實。
[植物形態] 落葉大喬木。葉互生,卵狀長方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8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全緣,邊緣有纖毛,羽脈10-11對;葉柄紅色,有疏毛。花單性同株,成球形
頭狀花序;花萼5齒裂;花瓣5,綠色;
雄花雄蕊10;雌花
子房下位,1室,柱頭3裂,花盤明顯。果序球狀。花期8月,果期10—11月。
生於海拔1000m以下較潮濕處;有種植。主產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
[採制] 秋季果實成熟尚未脫落時採收,曬乾。
[性狀] 果實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乾縮成細條狀。味苦。
[化學成份] 含喜樹鹼(camptothecine)、喜樹次鹼(venoterpine)、10—羥基喜樹鹼(10-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樹鹼(10—methoxycamptothecine)、白樺脂酸(betulic acid)、長春甙內醯胺(vincoside-lactam)等。
[性味] 性寒,味苦、澀;有毒。
[功能主治] 抗癌,散結,破血化瘀。用於多種腫瘤,如胃癌、腸癌、絨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用量3—9g。
喜樹果還具有解毒散結,破血化瘀功效。用於各種癌症,急慢性白血病,銀屑病及血吸蟲引起的肝脾腫大。
喜樹果的醇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喜樹果中所含喜樹鹼及其衍生物,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果實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乾縮成細條狀。氣微,味苦。
顯微鑑別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扁平細胞;中果皮為多列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維管束十數個,散列,外側具纖維群,纖維壁厚,木化;內果皮為數列
厚壁纖維。種皮細胞由棕以
扁平細胞組成;鮮品的胚乳細胞和子葉細胞內充滿
內含物,乾後萎縮。
理化鑑別
取樣品粉末2g,用80%乙醇30ml回流30min,放冷,濾過,濾液減壓蒸去已醇,放冷,濾過,濾液用含有10%已醇的氯仿溶液提取,濃縮提取液,作供試液,以喜樹鹼和10-羥基喜樹鹼制對照。吸取二溶液,點於矽膠膠G板上,以氯仿-
丙酮(7:3)為
展開劑,展距13cm,於紫外光燈下(254nm)觀察,樣品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對應的位置處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化學成份
全株含喜樹鹼(Camptothecine),根中含率約0.008%,根、根皮、樹皮、果實、樹枝含量分別為1∶2∶1∶2.5∶0.4。根中尚含喜樹次鹼即印度鴨腳樹鹼Venoter-Pine),3, 3",4-三甲基並
沒食子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及谷甾醇。乾木中還含
羥基喜樹鹼(Hydrox-ycamptothecine),
甲氧基喜樹鹼Methoxycamptothe-cine)。果實中還含羥基喜樹鹼、去氧喜樹鹼(Deoxycam-ptothecine)、喜樹次鹼、白樺脂酸(Betulic acid) 和
喜果甙即長春甙內醯胺(Vincoside-lactam)。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喜樹果的醇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喜樹果中所含
喜樹鹼及其
衍生物,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喜樹鹼體外對白血病L121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ID50為1.36 ×l0(-4)μm/ml;對HeLa細胞和多種腫瘤細胞均有抑制作用。喜樹鹼0.25-25mg/kg腹腔注射,連續7-10天,可延長白血病L1210、L5178Y、K1946、P388
小鼠的生存時間1倍以上。對白血病L615和腹水型肝癌小鼠也可延長其生存時間。對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腦瘤B22、艾氏腹水癌及
大鼠W256癌肉瘤及吉田肉瘤等多種實體瘤,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喜樹鹼對小鼠白血病L1210和P388的各種耐藥瘤株,也有抑制作用。10-羥基喜樹鹼1-2mg/kg,腹腔注射,連續7-9天,可明顯延長白血病L1210、P388、艾氏腹水癌、腹水肝癌、網織細胞肉瘤腹水型小鼠和吉田肉瘤腹水型大鼠等的生存時間119%-280%。對小鼠肉瘤180、肉瘤37、宮頸癌U14、
大鼠W256癌肉瘤等實體瘤生長均能抑制。 喜樹鹼主要肢壞瘤細胞DNA結構,又抑制DNA聚合酶而影響DNA的複製。對
細胞周期中S期有明顯抑制作用,對G1期和G2期細胞亦有影響,對G0期細胞沒有作用。喜樹鹼1mg/ml
體外培養,能抑制HeLa細胞和L5178Y等細胞的DNA和
RNA的合成,但在相同的濃度作用下,對大鼠肝、腦細胞的線粒體並不抑制,表明喜樹鹼對腫瘤細胞的作用大於對正常細胞的作用。喜樹鹼多相
脂質體腹腔注射對
小鼠肝癌細胞具有抑制
增殖的效應,其對肝癌細胞DNA合成的最高抑制率為73.7%,作用時間約4小時,對癌細胞RNA合成抑制率達82.9%。對肉瘤S180及肝癌腹水型細胞(Heps)的抑制率可達74%及82%。可使艾氏腹水癌(EAC)小鼠的生命延長126%;喜樹鹼鈉鹽對S180及Heps的抑制率可達52%及53%,可使荷EAC小鼠的生命延長54%。
免疫抑制作用
喜樹鹼小鼠小劑量(1mg/kg)腹腔注射,連續9次,對腫瘤相伴
免疫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大劑量40mg/kg 1次衝擊,對免疫抑制較小。喜樹鹼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暫時的,停藥9天免疫功能得以恢復。但也有報導,每日腹腔注射喜樹鹼前體多相
脂質體0.5mg/kg,連續9天,對
小鼠腫瘤相伴免疫沒有明顯影響。用兔眼球結膜體外
細胞培養和活體兔結膜下埋線並用喜樹鹼對埋線周圍成
纖維細胞的增殖進行抑制實驗,結果證明,喜樹鹼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均有顯著的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的作用。
其他作用
喜樹鹼和1O-甲氧基喜樹鹼體外對皰疹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喜樹鹼5mg/kg,每日1次,連續1-3次灌胃或皮下注射,對交配後7-9天的
大鼠和交配後7天的家兔均可100%抗早孕。
體內過程
小鼠1次腹腔注射喜樹鹼後,可迅速自血漿、肝和腎廓清,半衰期為30分鐘,自胃腸道廓清的半衰期為210分鐘。
大鼠1次腹腔注射喜樹鹼,15分鐘血中濃度可達最高峰,半衰期為27分鐘。喜樹鹼與小鼠
血漿蛋白結合率為70%,多與α-
球蛋白和β-脂蛋白結合。
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喜樹鹼後,迅速分布於消化道、肝、腎、骨髓和脾臟中,在胃腸中藥物濃度下降緩慢,可能存在藥物的腸一肝循環;喜樹鹼在體內組織中多以原藥形式存在。喜樹鹼主要從膽汁排泄,也可從尿中排出。3H-
羥基喜樹鹼10mg/kg靜脈注射,血中呈雙相曲線下降,其
分布相半衰期為4.5分鐘,消除相半衰期為29分鐘。腹水肝癌小鼠以相同劑量靜脈注射,1小時以膽汁和小腸內容物的放射性最高,其次是大腸、心、腦、肌肉、
胰腺和脾臟4小時膽汁的放射性明顯上升,骨髓、肝臟和腸內容物放射性明顯下降。主要經糞便排出,48小時內總排出47.8%,而從尿中排出總量為12.8%
性味歸經:江西《中草藥學》:苦澀。上海《中草藥學》: 苦,寒,有毒。肺、脾、肝三經
功能主治:抗癌,散結,破血化瘀用於多種腫瘤,如胃癌、腸癌、絨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
用藥忌宜:上海《中草藥學》:一般認為果的作用較根皮佳,但毒性較大。
中藥材
【拼音名】Xǐ Shù Guǒ
【英文名】Fructus Camptothecae Acuminatae
【來源】為
珙桐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尚未脫落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落葉大喬木。葉互生,卵狀長方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8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全緣,邊緣有纖毛,羽脈10~11對;葉柄紅色,有疏毛。花單性同株,成球形頭狀花序;花萼5齒裂;花瓣5,綠色;雄花雄蕊10;雌花子房下位,1室,柱頭3裂,花盤明顯。果序球狀。花期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於海拔1000m以下較潮濕處;有種植。主產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
【性狀】果實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乾縮成細條狀。味苦。
【化學成份】含喜樹鹼(camptothecine)、喜樹次鹼(venoterpine)、10-羥基喜樹鹼(10-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樹鹼(10-methoxycamptothecine)、白樺脂酸(betulic acid)、長春甙內醯胺(vincoside-lactam)等。
【性味】性寒,味苦、澀;有毒。
【功能主治】抗癌,散結,破血化瘀用於多種腫瘤,如胃癌、腸癌、絨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
毒副作用
喜樹鹼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68.4-83.6mg/kg。喜樹鹼鈉鹽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57.3mg;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26.9mg/kg;大鼠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34.1mg/kg;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153.2mg/kg。犬靜脈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80mg/kg,給藥後10天內死亡。10-羥基喜樹鹼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04 ±11mg/kg。喜樹鹼前體多相脂質體腹腔注射及灌胃小鼠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59.3mg/kg及33.7mg/kg。犬和猴
靜脈注射喜樹鹼鈉鹽後,首先出現厭食、脫水、體重下降、嘔吐和不同程度的腹瀉,有些動物出現血性腹瀉而死亡,剖檢可見消化道上皮增生,壞死碎片積聚於擴張的腺體小窩內,覆蓋上皮壞死,黏膜和黏膜下出血。給予最大耐受量存活的犬出現可逆性貧血,中性粒細胞和
淋巴細胞減少,血象恢復期可有輕度暫時性
單核細胞增多。當用量為最小致死量時,猴在死前
血色素升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轉氨酶和丙氨酸轉氨酶升高,骨髓內細胞減少,犬出現壞死性膽囊炎;猴腎臟腎小管明顯損傷,少數有肝局部性壞死。10-羥基喜樹鹼對犬的毒性反應與喜樹鹼相似,但對腎臟毒性較小。羥基喜樹鹼對腫瘤細胞有誘發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染色體畸變的作用。
栽培要點
該樹種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嚴寒乾燥,多生長於
山腳的溝谷坡地。屬深根性樹種,喜肥水,不耐乾瘠。在酸性、中性、
弱鹼性土地均能生長。在
石灰岩風化的土壤及
沖積土上均生長良好。但在土壤肥力較差的粗
沙土、石礫土、乾燥瘠薄的薄層石質山地,都生長不良。在濕潤的
河灘沙地、河湖堤岸以及地下水位較高的渠道埂邊生長都較旺盛。果實含脂肪油19.53%,可榨油,出油率16%,供工業用。
育苗技術
育苗用種需採集。採種時間可根據果實的顏色來判斷種子是否成熟,熟時
瘦果由青綠變為淡黃褐色,即為種子充分成熟的特徵。在山東採種的最佳時期為11月上旬。 採回的種子應立即進行以下工作:
1.進行挑選、去雜,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稱取千粒重33克,然後裝入袋內,置於通風、乾燥、陰涼處。
2.其次,為使種子發芽快、出苗齊,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
催芽處理: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2小時,然後將種子漂洗乾淨,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浸泡12小時。
3.然後將種子取出與1/3新鮮
河沙混合均勻,放入花盆進行催芽,注意保持濕潤,並經常翻動,使種子受熱均勻,待有80%的種子開始露白時即可播種。在山東喜樹的最佳播種時間為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
喜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不耐乾旱、瘠薄,選擇育苗地時最好選沙壤或壤土地育苗。要求土壤肥沃,濕潤,必須具有水源充足或有水澆條件的地段。育苗前要施足基肥並澆透水一遍,然後進行整地作床,畦寬80厘米,長度不限。 播種主要採用
條播和撒播兩種方法,每1/15公頃(1畝)播種500-1500克。條播時,先開條溝,溝深3-5厘米,然後用0.3%的
硫酸亞鐵溶液澆入溝內消毒,隨後再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厚度為1-2厘米。撒播時,先澆0.3%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床面消毒,再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床面上,覆土厚度0.5-2厘米。最後,搭上塑膠拱棚,隨後觀察出苗情況。待小苗長出2片子葉時,可澆1次小透水。利用
陰雨天或傍晚打開塑膠薄膜兩頭進行放風煉苗,煉苗3-5天即可掀去塑膠薄膜。 去掉塑膠薄膜後,首先澆一遍透水,然後開始鬆土、除草。
田間管理
間苗、補苗可在5月份進行,間苗時應掌握去弱留強,去病留優的原則;間苗時保持株距10-15厘米,並且結合間苗同時進行補苗,做到苗全、苗旺,並及時澆透水1次。當小苗長出4片子葉時可進行葉面噴肥,可選用0.3%尿素,或噴0.3%的氮、磷、鉀複合肥1-3次。進入6月下旬可追施尿素、二銨或複合肥,每1/15公頃用量10千克,並及時澆透水,除掉雜草。
病蟲防治
褐邊綠刺蛾,幼蟲為害葉片,用400倍的魚藤皮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剝為好,除去外層粗皮,曬乾或烘乾。
臨床套用
治療腫瘤
喜樹製劑治療胃癌及結腸、直腸癌,據部分病例觀察,有效病例多在用藥2~4周后症狀改善,如食慾增進,體重增加,腫塊縮小或鋇餐檢查病灶變小等。對肺癌、食道癌、淋巴肉瘤、膀胱癌、惡性葡萄胎及絨毛膜上皮癌、頭頸部癌腫中的圓柱瘤型腺癌、
白血病等也有一定療效。對肝癌的有效率低,大劑量使用時又易引起肝出血等不良後果。可惜用藥後的近期療效雖較顯著,但緩解期很短,重複用藥時療效差,且因其
毒性反應大,往往有些患者不能使用較長
療程而被迫停藥。因此,在用藥後當腫塊縮小到不能再進一步縮小時,應爭取進行放射治療或手術切除,以期達到根治目的。製劑、用法及用量:
1.喜樹鹼:靜脈注射-常規劑量為5~10毫克,加生理鹽水20毫升,每日1次;或15~20毫克,加生理鹽水20毫升,隔日1次,總量均以100毫克為一療程。大劑量用20毫克,加生理鹽水20毫升,每日1次,以總量300毫克為一療程。動脈注射-少數肝癌或頭頸部腫瘤患者,採用動脈插管注射;少數胃癌患者在手術時注射於胃網膜動脈內。每次5~10毫克,加入生理鹽水10~20毫升;或加入生理鹽水250毫升中行動脈滴注,每日1次。胸腹腔注射-用於癌性胸水與腹水患者。抽水後(胸水儘量抽出,腹水抽出部分),用10~20毫克或30毫克加入生理鹽水20或30毫升中注入,每周2次。腫瘤局部注射-每次用5~10毫克直接注射於轉移性腫塊內,每日或隔日1次。膀胱灌注-用20或30毫克加入生理鹽水20或30毫升中,排空小便後進行膀胱灌注。每日1次,一般連用3次;或每周2~3次。此外,尚有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用法。
2.喜樹果浸膏:每日量約相當於生藥2~3錢,分3~4次服。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藥8克。每日用2~8毫升
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
治療銀屑病
以20%喜樹子
軟膏外用,同時並用喜樹子注射劑(每毫升含生藥3克)肌肉注射,每次6~9克,每日3次,或每次9克,每日2次。觀察31例,6例痊癒,15例近期治癒,10例明顯好轉。平均用藥1周左右即可見效,
鱗屑逐漸脫落,局部變光滑。治癒病例用藥時間,25~56天不等。對新發病例和未接受過
芥子氣軟膏等治療者效果較好,鱗屑較固著不易剝離者見效較慢。治療中曾有2例單用針劑注射,觀察2周效果不顯著,而單用藥膏外塗者,卻有1例治癒。經半年觀察,約有2/3病人在治療過程中
陰囊皮膚有輕度發紅或糜爛反應;部分病人在用藥部位及周圍有皮膚發紅刺激反應;多數病人血象、小便無改變,肝功能無影響,亦無消化道反應。
治療血吸蟲病肝脾腫大
用100%喜樹皮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2毫升,10~15天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5天。觀察17例,除個別脾腫未見好轉外,其餘肝脾腫大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絕大多數自覺症狀消失。
治療蕈樣黴菌病
用喜樹注射液(每毫升含喜樹根皮1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每次3毫升;同時在皮損處外敷20%喜樹子軟膏。治療1例病史6年的患者,右面
頰部有一大小為12×18厘米、高出皮面2.5厘米之斑塊,因斑塊紅腫致使下眼瞼外翻,四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斑塊及結節。經用藥11天后斑塊及結節開始變軟,病變處的皮面出現
皺紋;40天后大部分斑塊及結節明顯縮小,紫紅色明顯減退;經76天治療後病變全部消退,皮損處僅留下色素沉著斑,右下眼瞼已不外翻。治療中有口唇乾燥、口渴、輕度嘔吐、腹瀉、食欲不振及
白細胞下降等反應,經停藥及加用
維生素B4而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