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大喬木。葉互生,卵狀長方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8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全緣,邊緣有纖毛,羽脈10-11對;葉柄紅色,有疏毛。花單性同株,成球形頭狀花序;花萼5齒裂;花瓣5,綠色;雄花雄蕊10;雌花子房下位,1室,柱頭3裂,花盤明顯。果序球狀。花期8月,果期10—11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喜樹果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採制] 秋季果實成熟尚未脫落時採收,曬乾。
[性狀] 果實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乾縮成細條狀。味苦。
生長環境
喜樹果花生長於海拔1000m以下較潮濕處;有種植。
分布範圍
喜樹果花分布於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 含喜樹鹼(camptothecine)、喜樹次鹼(venoterpine)、10—羥基喜樹鹼(10-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樹鹼(10—methoxycamptothecine)、白樺脂酸(betulic acid)、長春甙內醯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