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靈主義

唯靈論,是主張靈魂和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的宗教和唯心主義哲學學說。由唯靈論思想凝聚並抽象而成的一種立場叫做唯靈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唯靈主義
  • 外文名:Only the spirit of socialism
  • 釋義:唯靈論思想凝聚並抽象而成的立場
  • 宗旨:世界萬物都是有靈魂的
靈魂概況,唯靈論概況,靈魂起端,靈魂發展,靈魂發展變化,單子論,馮特存在基礎,唯靈論評價,支持者,美國唯靈起源,美國唯靈發展,美國唯靈經過,形成,客觀性,義需要,評價,啟示神秘主義,神秘主義言論,神秘主義評價,美國唯靈概況,

靈魂概況

靈魂是唯一的,世界萬物都是有靈魂的,地球有“地球靈魂”,世界有“世界靈魂”。

唯靈論概況

而唯靈論所說的“世界靈魂”,是一個包括一切的大靈魂,也就是上帝。其它一切靈魂,都是包括在這個大靈魂中的小靈魂。世界的存在不過是靈魂的外化。世界的統一,就統一在上帝這個大靈魂中。

靈魂起端

這種相信人體有靈魂的觀念,早在古代蒙昧時期就產生了,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剝削階級的思想家們利用這種迷信觀念,把它炮製成唯靈論,用以欺騙人民它最初出現於19世紀下半葉的德國,後又流傳到英、法等國。

靈魂發展

從唯靈論產生一直到現在,有一大批宗教,社團等都宣稱精神交流者一現象是存在的.特別是在19世紀中葉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種現象幾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意識被廣泛認同.

靈魂發展變化

20世紀80年代,美國青年人群再次用唯靈論廣泛組織嚴密的精神信仰教派.而當代唯靈論的另外一個新發展方向是為人們通過古老神話等社會現象的方式達到與已故者的靈魂交流服務. 但很大一部分被封建迷信都或被利用於騙取錢財.

單子論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單子論認為,單子是封閉於自身之中的精神實體,整個世界都是由單子構成的。

馮特存在基礎

馮特認為,存在的基礎是精神意志本質。

唯靈論評價

英國自然科學家華萊士,反對自然科學中的理論思維,妄圖通過各種迷信手段來證明神和靈魂的存在,以此來反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支持者

靈魂交流現象的早期支持者包括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美國新聞工作者赫萊斯.格里利,英國科學家華萊士和威廉.克魯克斯等.

美國唯靈起源

唯靈論的套用源於紐約州 (New York State) 一個小村莊中一家姓福克斯 (Fox)、有三個十多歲女孩的家裡。1848年3月31日,三姐妹開始通過敲擊桌子的方式與鬼神交流,她們提出一個問題,然後便有一連串的敲擊聲做出是或否的回答。福克斯姐妹的做法引起了轟動,在很多年的時間裡,她們與許多顯要人物和研究人員一起舉行了多次降神會,這些人都認為三姐妹是可信的。

美國唯靈發展

儘管獲得現世幸福的渴望是美國人的最主要激情,但也有暫時中止這個渴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心靈好像一下子就粉碎了束縛心靈的物質枷鎖而直奔天堂。有時,你會在美國各地,特別是在人煙稀少的西部各州,看到一些巡迴教士到處向人們宣講上帝的福音。

美國唯靈經過

有些家庭,全家男女老幼,不惜跋山涉水,到遠遠的地方去聽巡迴教士的布道。他們見到巡迴教士以後,一聽就是幾個日日夜夜,把正常工作都放下不管,甚至忘記了吃喝和睡眠。你在美國的社會裡,到處都會見到一些醉心於唯靈主義的人。他們對於唯靈主義的追求,幾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而這在歐洲是絕無僅有的。一些標新立異的教派,試圖開闢直通永久樂境的道路,並隨時都可掀起這種狂熱。宗教狂在美國是極為普遍的現象。

形成

我們對此無須驚訝。人之愛好永生和喜歡不死,並不是後天的。

客觀性

這些崇高的本能決不是人的意志所能隨意製造的。它們的基礎深深地扎在人性之中。它們不依人的努力而存在。人們可以阻止它們的發展和改變它們的形式,但消滅不了它們。

義需要

心靈有其必須予以滿足的需要。即使你設法分散心靈的注意力,它也會因感官活動的影響,而馬上有煩惱、不安和激動的表現。

評價

如果絕大多數人都去追求物質生活享樂,那末,一部分人的心靈也可能出現奇特的反應。這一部分人將馳騁於精神世界,唯恐自己再墮入肉體希望他們留在其中的陷阱受累。

啟示神秘主義

因此,在只考慮塵世的社會裡出現少數幾個一心奔往天堂的人,實不足為奇。感到驚訝的,倒是神秘主義是如何在一個專顧自身福利的民族中很快就銷聲匿跡的。

神秘主義言論

有人說,這是迫害和大屠殺的結果,猶如羅馬皇帝把他們的迫害和在大圓形劇場進行的大屠殺帶到埃及的底比斯沙漠一般。

神秘主義評價

但我認為,這勿寧說是類似羅馬的奢華生活和希臘的伊壁鳩魯哲學等因素所使然。如果不是社會情況、地理位置和法制把美國人的精神緊緊地束縛起來,使他們只顧追求物質生活福利,則我們相信,一旦他們去從事非物質性的活動,他們將會日益積累知識和豐富經驗,並且不難自我改進。

美國唯靈概況

然而,美國人現在已感到自己的精神受到束縛,可是他們又似乎不想隨時衝破這些束縛。因此,他們一旦擺脫這些束縛,就會不知如何自處,經常到處亂撞,以致乾出一些違背常識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