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影響,
事件背景
雖然李、鄭二人的共同目標是消除宦官專權,但二人開始爭功,發展成勢不兩立的局面。九月李訓升為宰相,同時把鄭注派到外地任鳳翔節度使,表面上是作為助援,內里卻另有打算,如果清除宦官的計畫成功,下一目標便是鄭注。
事件經過
李訓和鄭注本來約定由鄭注以協助王守澄的葬禮為名,帶數百精兵前來,趁宦官們參加葬禮時一網打盡,但李訓後來又不想鄭注因此領功,便以自己親信出任一些節度使和京中重要職位,暗中招募士卒,並提前行動。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廿一,文宗與百官在紫宸殿早朝,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奏稱左金吾仗院內石榴樹夜生甘露,為祥瑞之兆。李訓等人勸文宗親自前往觀看,文宗到含元殿,命宰相及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前去左仗視察,眾人回報那不是真甘露。
文宗刻意派仇士良等一眾宦官前去查驗,李訓等人事先暗藏甲兵,以伏殺宦官。仇士良抵達後,看到韓約神色驚慌,又發現周圍有伏兵,立即返回含元殿劫持文宗回內殿。李訓見狀,叫金吾軍上前護駕。金吾軍及其他舉事兵卒雖然殺了少數宦官,卻阻止不了宦官帶走文宗。
仇士良等人挾持文宗返回內殿後,派出神策軍五百人砍殺眾大臣,舉事兵卒潰敗。李訓逃出長安,但最終被捕殺。仇士良等人又密令鳳翔監軍誅殺在外地的鄭注。此次事變中,死者數以千計,除李訓、鄭注外,李訓黨羽多人被捕殺,宰相王涯、舒元輿等人被腰斬,“親屬無問親疏皆死,孩稚無疑,妻女不死者沒為官婢。”史稱“甘露之變”。牽涉者的一些家屬投奔了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但當劉從諫的侄子和繼承人劉稹於844年敗亡後,他們仍遭殺害。宦官認為文宗事前已知悉李訓、鄭注之謀,對文宗不滿,文宗此後更受宦官壓制,鬱鬱而終。
事件影響
“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為中國歷史的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