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小狗,1972年遼寧省朝陽鎮西北唐韓貞墓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三彩小狗
- 館藏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72年
唐三彩小狗,1972年遼寧省朝陽鎮西北唐韓貞墓出土。
唐三彩小狗,1972年遼寧省朝陽鎮西北唐韓貞墓出土。通高8、身長5.5厘米。白陶胎,掛深綠釉,間施白、黃、藍三色。長毛披拂,頸系圓鈴,回首翹尾,張口怒目,作狂吠狀,形象生動逼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三彩仗馬,唐三彩,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高77、長76、寬31厘米。白陶胎,馬身黃色,兩耳聳立,兩目圓睜前視,張口作嘶鳴狀。額上長鬃,分梳兩側,頸鬃短平齊,其中留一小撮長鬃垂至頸部。頭、胸前、臂部飾以黃色革帶,上飾以綠色四辨花朵,胸前革帶下飾白色小玲璫式的垂物和綠色杏葉。臂部的革帶垂以綠色杏葉,...
三彩文俑,唐三彩,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通高40.7厘米。白陶胎,頭戴高冠,中有梁。雙目微睜若有所思,繪以朱唇、黑鬍鬚,身著寬袖袍長至膝間,雙手插袖,下著長裙。領邊、袖邊、裙子均為白色釉,立於縷空橢圓形座上。上身及底座為黃、綠、白三彩釉,足著黃履。神態肅穆文雅,顯示出唐代文臣的端莊形象。
三彩釉武士俑,唐三彩,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通高89、底徑20.7×14.5厘米。粉紅胎,俑作天王像、頭戴鳳冠,兩目圓睜,身著甲,肩甲為龍首形,張口銜兩臂狀,腰束繩形帶,長裙垂至腳面,立於臥牛之上,左手叉於腰間,右手高揚,似執物狀,足著黃色靴。頭部元釉,俑身為黃、綠、白三色釉。其體格魁梧,精神...
三彩釉龍紋三足爐,唐三彩。1972年遼寧省朝陽市唐韓貞墓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高17.7、腹徑22厘米。罐形。短頸,圓腹,小平底,三獸足。周身塑貼三隻趕珠龍。陶胎呈白色,器表施綠、黃、藍、白四色彩釉。綠色器身,配以黃足、白頸、以及黃色的火球、藍白相間的火焰和黃、綠、藍、白四色兼施的飛龍,...
唐三彩殉葬品中除人物俑外,動物俑也占很大比例。動物的品種有牛、獅子、羊、狗、豬等,其中塑造最為傳神的是馬俑。而對於牛、羊、豬、狗等家畜,藝人在製作時都運用藝術誇張手法表現它們動勢的瞬間,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這件褐釉小狗就是其中之一。它尖嘴平額,雙耳下垂,突胸細腰,長尾曳地。在塑造過程中吸收...
最典型的標本,出自河南三門峽市大中六年15歲女孩韓乾兒墓中,包括乘坐牛車的娃娃、騎馬的小騎士,以及小狗、小兔、猴子、獅子和小羊,體態玲瓏,釉色晶瑩,稚氣可愛。工藝裝飾雕塑 用於建築裝飾的構件,常見的有陶質的鴟尾、瓦當和花紋磚。唐代瓦當和磚紋以蓮花圖案為主,在唐長安城發掘的大明宮等宮殿遺址出土很多。...
如他們已知用綠松石和骨簪做頸飾和頭飾,燒制出用做玩具的小圓球、小羊、小狗、小豬等。文明的曙光照在中原大地上。作品目錄 封面 河南工藝美術圖志 河南工藝美求圖志編委會 總論 目錄 陶瓷 汝瓷 朱文立魂系汝瓷 承前續斷 再開先河 傳統汝瓷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結晶 古瓷傳人孟玉松 鈞瓷 追求鈞瓷藝術的峰巔 再現“...
唐三彩俑 唐三彩是指將製成的陶坯燒到1100℃後重新上釉,二次燒窯而成的一種工藝。它以鉛為熔劑,配以銅、鐵、鈷等元素作著色劑,燒制出深淺不同的顏色。高宗、武則天時期,其顏色以綠、黃、赭、白為主。盛唐時期,唐三彩燒制達到頂峰,三彩俑數量眾多,胎質堅硬,釉色均勻,色彩鮮亮明快,造型多彩多姿,裝飾生...
多巴胺穿搭的“情緒療愈”作用,不是源於衣服本身,而是通過色彩艷麗的時裝來調動正面的情緒,這是一種“積極化的聯想”。簡而言之,就是“把快樂穿在身上”。說起色彩繽紛的穿搭,兵馬俑、唐三彩、唐墓壁畫中早已有多巴胺風格的存在。2023年來,色彩鮮艷、風格復古且和兒童主題沾邊的多巴胺穿搭,成為弄潮兒的代名詞...
“老師傅就憑著一把鑷子,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會兒做出一小狗兒,一會兒做出一小鹿兒,一會兒又做出一小鴛鴦,覺得師傅們的技藝真是高。我以前上學的時候就喜歡上手工課,還記得那會兒學做紙粽子,就是在紙袼褙兒上纏各種顏色的線,我就很感興趣。所以到廠子裡看老師傅做這些小動物特別喜歡,想著踏踏實...
2021年1月29日由香港導演王晶導演,陳浩民主演的喜劇電影《極品芝麻官》優酷獨播,楊玉蘭在劇中飾演唐三彩妻子。2022年9月30日楊玉蘭導演的《庶女王妃》優酷播出,同年10月20日其編劇導演的農村劇《偷銀碗》優酷播出。2022年11月16日由楊玉蘭編劇導演的都市愛情劇《霉運滾吧》優酷播出。演藝經歷 2015年,在戰爭片...
他家養了一條小狗,當它聽到主人“嘖嘖”時,就以為是喚它吃食,連忙跑上樓來。施耐庵一見,怕狗打斷自己的思路,就用腳跺著樓板,把它趕下去。就這樣,他咂嘴,狗上來;他跺腳,狗下去。時間一長,那塊樓板竟被他跺斷了。而那條小狗也為找不到食物而被餓死。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的艱辛由此可見。《水滸傳》...
至20世紀30年代末,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車、老虎鑽圈、小狗識數等演出節目已經成熟,埇橋區真正意義上的馬戲藝術由此逐步形成。受馬術的影響,1930年,尹清川自籌資金購置了一批動物,以棚的形式流動展出,所到之處,民眾爭相觀看。由於在飼養過程中,可以不斷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和本能,尹清川開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