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之戰(安史之亂中唐軍與叛軍的戰爭)

哥舒翰兵敗潼關一般指本詞條

唐天寶十四年(755)二月,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率兵15萬西進反唐。唐玄宗派大將封常清高仙芝領兵征討,相繼敗退,洛陽、陝郡失守。於是,唐玄宗派監軍宦官邊令誠監斬封常清、高仙芝,以示懲戒。繼以宿將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統蕃、漢兵20萬眾,扼守潼關安祿山聞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即退兵范陽。

基本介紹

  • 名稱:哥舒翰兵敗潼關
  • 地點:潼關
  • 時間:唐天寶十四年(755)二月
  • 參戰方:安祿山,哥舒翰
簡介,戰場分析,

簡介

哥舒翰,突厥哥舒部人。曾是唐朝大將王忠嗣的部下。天寶六年(747),代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治所在今青海樂都縣),在青海築城池,建據點,使吐蕃不敢接近青海。後攻拔吐蕃重要軍事據點石頭城,又兼河西節度使(治所在今甘肅武威市),封西平郡王,因病人陝,留養京師。安祿山反唐,唐玄宗欲借他的威名,令他統兵出征。任命御史中丞田良邱為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率部卒隨行。哥舒翰抱病未愈,不能治事,悉把軍務委任田良邱。田良邱又不敢專決,使李承光管轄步兵,王思禮管轄騎兵。二人爭長,兵權不一,再加哥舒翰用法嚴苛,待下少恩。因此,駐守潼關的20萬大軍,未戰多先灰心解體。

戰場分析

天寶十五年(756),占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部將崔乾祐攻打潼關。哥舒翰認為潼關宜在守險,不利出戰。雖曾兩次擊退叛軍,但仍上表說:“安祿山為逆,不得人心,宜持重相待,不出數月,賊勢瓦解,一鼓可擒。”唐玄宗頗以為然。偏楊國忠日進讒言,但說哥舒翰逗留不進,坐失戰機,奏請玄宗催促哥舒翰進兵出關。玄宗乃遣使四出探敵虛實,突有探子返報,叛將崔乾祐在陝兵力不足4 000人,又皆羸弱無備,宜急擊勿失。於是,玄宗遂懷疑哥舒翰,促他出兵。哥舒翰上疏奏道:“安祿山用兵已久,豈肯無備?臣料他是以贏師誘我,我若出兵,正中賊計。況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利在堅守,何必遽求速效?現在諸道徵兵,尚多未集,不如稍安毋躁,待賊內變,再行出兵。”奏章到達朝廷,又有郭子儀、李光弼聯名奏陳,奏請自率部軍,北取范陽,搗賊巢穴,潼關大軍,但應固守,不宜輕出等語。唐玄宗迭覽兩疏,意存猶豫。而楊國忠獨進言道:“哥舒翰擁兵20萬,不謂不眾,就使不能收復洛陽,亦當收復陝郡,難道四五千賊兵,都畏如蛇蠍么?若今日不出,明日不戰,老師費財,坐待賊敝,臣恐賊勢反將日盛,官軍且將自敝呢。”這一席言語鬨動玄宗,一日派三使,催促哥舒翰出關。哥舒翰窘迫無計,只好率l5萬步兵東出。行至靈寶西塬望見前面已扎叛軍,南依山,北控(黃)河,據險紮營。哥舒翰令王思禮率兵5萬,充作先鋒。別將龐忠等,引兵l0萬接應,自率親兵3萬,登黃河以北高阜,揚旗擂鼓,督陣助戰。叛將崔乾裙帶領贏卒萬餘人,前來挑戰,東一簇,西一群,三三兩兩,散如列星,忽合忽離,忽進忽退。官兵只見叛軍行伍不齊,不知是計。當下便揮軍齊進,漸及敵陣,崔乾祐即偃旗退去。王思禮督軍力追,龐忠率軍繼進,走人隘道,兩旁都是峭壁。正觀望間,忽聽連珠炮響,木頭石塊,一齊拋下,官軍相繼傷亡,進退維谷。崔乾祜又率兵繞至黃河以北,夾擊哥舒翰親兵。官軍造氈車數十乘,畫龍虎,以馬駕車沖戰。哥舒翰自率親兵從高阜殺下,攔截叛軍來路。氈車馬驚奔突,陣形大亂。叛軍察知是計,遂用草車抵氈車,積薪草於大路,順風縱火,風猛火烈,煙焰飛騰,氈車被焚,霎時間天黑如夜,兩軍不可辨認,弓弩亂髮。官軍眼被煙迷,自相鬥殺,屍血模糊。天曉,方知叛軍早退,於是,收兵退卻。因關東道路狹窄,不利退兵,叛軍又抽兵在南山設疑,以精騎直逼黃河,橫截官軍。某日,潼關失守。在黃河北岸督陣的哥舒翰,忙令運糧船百餘艘駛行黃河南岸運兵。官兵競相爭渡,船不勝載,多被沉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裡,全軍覆沒。哥舒翰麾下百餘騎奔首陽山西渡到潼津驛,出告示收編散卒,西奔人關,多半又被陷入潼關塹中。哥舒翰檢點兵士,只剩下8 000餘人。部將火拔歸仁對哥舒翰說:“賊至矣,請公上馬。”哥舒翰上馬後,火拔歸仁又說:“公以二十萬眾一戰棄之,何面目復見天子!且公不見高仙芝、封常清乎?請公東行。”哥舒翰不從,火拔歸仁喝令隨騎,將哥舒翰足系馬腹,劫持而走,往投安祿山。哥舒翰被囚於洛陽,安慶緒兵敗撤退時被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