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廷根(哥廷根)

哥廷根

哥廷根一般指本詞條

哥廷根(Gottingen、Göttingen),又譯格廷根(Göttingen),是個德國下薩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城市。其為哥廷根區的首府。萊茵河支流的支流萊訥河流過此城。人口:134212; 面積:117.27 平方公里; 時區:+01:00.。 該市以哥廷根大學聞名。是世界聞名的花國,中國著名學家季羨林在1935年9月被哥廷根大學錄取並在此求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哥廷根
  • 外文名稱:Göttingen
  • 別名:格廷根
  • 行政區類別:市
  • 所屬地區:德國下薩克森州
  • 地理位置:德國下薩克森州
  • 面積:117.27 平方公里
  • 人口:134212
  • 氣候條件:溫暖
  • 著名景點:哥廷根大學,名人故居,市博物館,四大花園等等
學術之都,輝煌,歷史,各類建築,評價,

學術之都

輝煌

哥廷根是德國當之無愧的學術之都,在這個13萬人的城市裡,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大學生。46名諾貝爾獎得主,或在此讀過書,或在此教過學,世界上難以找出另一個城市,有如此的殊榮。哥廷根位於下薩克森州東南部,萊訥河畔,郊區青山疊翠,吉斯湖碧波蕩漾,景色宜人。

歷史

該城已有千年歷史,早在953年就已載入史冊,1210年正式建市,在漢薩同盟時代有過繁榮的歲月。1734年漢諾瓦選帝侯喬治二世在這裡創辦了一所大學,後命名為喬治·奧古斯塔大學。40年後,這所大學成為德國最大的大學,哥廷根也變成學術、科學及文化的中心。這裡學者雲集,人才輩出。特別是數學奇才高斯(Carl Friderich Gauβ1777-1855)擔任教授和天文館長期間,哥廷根曾是數學世界的“麥加”聖地。諾貝爾獎得主、卓越的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也曾長期生活在這裡,直到逝世。他是德國科學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選為威廉皇帝協會會長(相當於國家科學院院長)。戰後,在哥廷根成立了威廉皇帝協會的後繼組織,為了表示對普朗克的崇敬,把它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即馬普協會。它相當於別國的科學院,下轄50多個研究所,分布在德國各地,共約8500名工作人員,其中近2200名科學家,還有1300多名外國國籍科學家和獎學金領取者參加工作。今天馬普協會的管理機構設在慕尼黑,但在哥廷根仍設有四個研究所。
哥廷根哥廷根

各類建築

哥廷根風光秀麗,古意盎然。市政廳建於1369年到1443年,聖約翰教堂建於14世紀,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築,有造型各異的雙塔,還有以祭壇的雕刻精美而聞名的雅可比教堂。市中心廣場上亭亭玉立著的挽鵝少女的銅像(配有噴泉),是該城的象徵。這時有個傳統的習俗,在哥廷根獲博士學位者,都要來到這兒,在挽鵝少女銅像的臉上吻一吻。學子遊客來到哥廷根,都會慕名前來,一睹這位世界上被吻最多的少女的風采,她一臉永恆的稚氣,不知帶給多少人幸福的祝賀。威廉廣場的大講堂(Aula)建於19世紀,肅穆莊嚴中不失清麗,系英國國王威廉四世在哥廷根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時所贈。城南有韋勒紀念碑,紀念發現鋁元素的大化學家韋勒(Wohler);高斯-韋伯紀念碑,這兩位科學家共同發明電磁電報,還有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做學生時居住過的古老棱堡-俾斯麥小舍等。哥廷根還有名人紀念牌200多處,普朗克街3號有一幢樓房,掛著朱德紀念牌。中國革命家朱德同志1923年到1925年在德國學習期間,曾住在這裡,潛心研究社會科學。

評價

德國前任總理格哈德·施洛德是哥廷根大學的畢業生,他那條最終通向總理府仕途的起點就是哥廷根這座哈茨山麓的大學城。施洛德為自己選擇了一所好大學,而且 那不是一般的好大學,而是德國乃至世界最好的大學之一。
哥廷根只有12萬人口,而其中3萬多人是大學生,由此可見它是一個名副其實 的大學城。從房屋、街道上看,這座城市與德國其他城市沒有什麼兩樣。但它也有不 尋常的地方,就是它許多並不長也並不寬的看似普通的街道,卻有著不普通的名字,如 高斯路、韋伯路、波恩環道與弗蘭克環道、維勒路、塔曼路、洪堡大道、科赫路、格 林兄弟大道、黎曼路、本生路、普蘭特爾路,等等。他們都是以在哥廷根學習或者工 作過的著名學者、科學家命名的,每一個名字,都反映了這座城市和這所大學的一段 歷史,也反映了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一段歷史。上了哥廷根街名牌的那些人,一所大學只要擁有其中一個,就足以使自己在人類文明史占有撕不去也抹不掉的一頁。而 這樣的人哥廷根大學少說也有幾十個,光是20世紀裡獲得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 學與醫學獎的,就有不下40人在這裡留下了足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