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影評人協會獎(CentralOhio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簡稱COFCA Awards)其前身為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2020年1月主辦方將獎項名稱改為現名,現在是由哥倫布影評人協會主辦的電影類獎項。
哥倫布影評人協會成立於2002年,由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及周邊地區的影評人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倫布影評人協會獎
- 外文名:Columbu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 簡稱:COFCA Awards
- 前身: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獎項簡介
歷屆回顧
第1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2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3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4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
第11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12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
第13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14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15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16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第17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獎 | |
第20屆哥倫布影評人協會獎 | 第21屆哥倫布影評人協會獎 |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得者 | |
---|---|---|
最佳影片 (Best Film) | 第一名 | 《寄生蟲》 |
第二名 | 《利刃出鞘》 | |
第三名 | 《1917》 | |
第四名 | 《小婦人》 | |
第五名 | 《婚姻故事》 | |
第六名 | 《別告訴她》 | |
第七名 | 《好萊塢往事》 | |
第八名 | 《愛爾蘭人》 | |
第九名 | 《原鑽》 | |
第十名 |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群戲 (Best Ensemble) | 第一名 | 《利刃出鞘》 |
第二名 | 《寄生蟲》 | |
最佳原創劇本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剪輯 (Best Film Editing) | 第一名 | 鮑勃·達克薩《利刃出鞘》 |
第二名 | ||
最佳配樂 (Best Score) | 第一名 | 麥可·埃布爾斯《我們》 |
第二名 | ||
最佳外語片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一名 | 《寄生蟲》 |
第二名 | 《燃燒女子的肖像》 | |
最佳卡通片 (Best Animated Film) | 第一名 | 《玩具總動員4》 |
第二名 | 《我失去了身體》 | |
最佳紀錄片 (Best Documentary) | 第一名 | 《阿波羅11號》 |
第二名 | 《美國工廠》 | |
最被忽視影片 (Best Overlooked Film)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準備好了沒》 | |
年度演員 (Actor of the Year (for an exemplary body of work))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突破影人 (Breakthrough Film Artist)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喬·塔爾博《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導演、製片、編劇)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
最佳影片(Best Film) | 第一名 | 《前程似錦的女孩》 |
第二名 | 《無依之地》 | |
第三名 | 《金屬之聲》 | |
第四名 | 《藍調天后》 | |
第五名 | 《米納里》 | |
第六名 | 《心靈奇旅》 | |
第七名 | ||
第八名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
第九名 | 《第一頭牛》 | |
第十名 | 《曼克》 | |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主角(Best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群戲(Best Ensemble) | 第一名 | 《藍調天后》 |
第二名 | 《前程似錦的女孩》 | |
最佳原創劇本(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魯本·桑地亞哥-哈德森《藍調天后》 | |
最佳攝影(Best Cinematograph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剪輯(Best Film Editing) | 第一名 | 艾倫·鮑姆嘉通《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第二名 | ||
最佳配樂(Best Score)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外語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一名 | 《米納里》 |
第二名 | 《馬丁·伊登》 | |
最佳卡通片(Best Animated Film) | 第一名 | 《狼行者》 |
第二名 | 《心靈奇旅》 | |
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 | 第一名 | 《迪克·詹森的去世》 |
第二名 | 《少年邦》 | |
最被忽視影片(Best Overlooked Film) | 第一名 | 《浩瀚的夜晚》 |
第二名 | 《棕櫚泉》 | |
年度勞模 (Actor of the Year (for an exemplary body of work))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突破影人(Breakthrough Film Artist)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拉妲·布蘭克《女人四十玩說唱》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
最佳影片(Best Film) | 第一名 | 《前程似錦的女孩》 |
第二名 | 《無依之地》 | |
第三名 | 《金屬之聲》 | |
第四名 | 《藍調天后》 | |
第五名 | 《米納里》 | |
第六名 | 《心靈奇旅》 | |
第七名 | ||
第八名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
第九名 | 《第一頭牛》 | |
第十名 | 《曼克》 | |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主角(Best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群戲(Best Ensemble) | 第一名 | 《藍調天后》 |
第二名 | 《前程似錦的女孩》 | |
最佳原創劇本(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魯本·桑地亞哥-哈德森《藍調天后》 | |
最佳攝影(Best Cinematograph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剪輯(Best Film Editing) | 第一名 | 艾倫·鮑姆嘉通《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第二名 | ||
最佳配樂(Best Score)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外語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一名 | 《米納里》 |
第二名 | 《馬丁·伊登》 | |
最佳卡通片(Best Animated Film) | 第一名 | 《狼行者》 |
第二名 | 《心靈奇旅》 | |
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 | 第一名 | 《迪克·詹森的去世》 |
第二名 | 《少年邦》 | |
最被忽視影片(Best Overlooked Film) | 第一名 | 《浩瀚的夜晚》 |
第二名 | 《棕櫚泉》 | |
年度勞模 (Actor of the Year (for an exemplary body of work))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突破影人(Breakthrough Film Artist)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拉妲·布蘭克《女人四十玩說唱》 |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