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老文字

哈薩克老文字

哈薩克老文字是哈薩克族現在使用的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據考古發現和學者研究,哈薩克族先人在公元6至8世紀使用過突厥文,8世紀以後使用過回鶻文。10世紀後,隨著伊斯蘭教在中亞的廣泛傳播,哈薩克族在信仰伊斯蘭教後,逐漸採用阿拉伯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薩克老文字
  • 詞性:名詞
  • 概念: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 使用者:哈薩克族
簡介,語系與沿革,特點,使用地區,

簡介

歷史上的哈薩克族曾經使用過許多文字,公元6~8世紀,使用過古突厥文,8世紀之後又使用過回鶻文,其後又使用過察合台文。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逐漸採用阿拉伯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
哈薩克老文字
由於阿拉伯字母與哈薩克語的語音系統不同,在拼寫上存在很多問題。20世紀初,哈薩克族對察合台文進行了改革,形成了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現代哈薩克文,習慣上被稱為哈薩克老文字。1959年設計了哈薩克語新文字,1965年開始推廣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哈薩克新文字,並一度和哈薩克老文字並用。但是,經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推行哈薩克新文字的條件尚未成熟,1982年哈薩克族又全面恢復了老文字。 1982年9月1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指出,經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推行哈薩克新文字的條件尚未成熟,而新、老文字長期並用,又不利於哈薩克民族科學、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於是會議通過了“全面使用維吾爾、哈薩克老文字和改變並行維吾爾、哈薩克新老文字”的決議。此後,又全面使用了哈薩克老文字。

語系與沿革

由於阿拉伯字母不能充分表達哈薩克語的語音系統,在正音和正字上存在過混亂狀況。蘇聯哈薩克族於1917年和1924年前後兩次對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哈薩克文進行了改革,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字母並增加了軟音符號。於是,用3個阿拉伯字母拼寫哈薩克語9個元音的混亂現象才得到克服。中國哈薩克族在上述兩次改革的基礎上,於1954年修訂了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哈薩克文字母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用哈薩克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圖書,其中包括本民族的創作和中外名著的譯本,並出版了多種刊物。1959年中國哈薩克族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方案(表2中國哈薩克文新文字),1965年開始推行。實踐表明,全面使用新文字的條件尚不成熟,而同時使用新、老兩種文字又對發展民族文化、教育事業不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於1982年9月13日決定全面恢復使用老文字,將新文字作為拼音符號加以保留。

特點

哈薩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按語言系屬分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語支;按形態結構分類,屬粘著語類型。在親屬語言中,與其最接近的是柯爾克孜語。
哈薩克語有9個元音音位,其中前元音5個,後元音4個;輔音音位有24個,其中清輔音有10個,濁輔音有14個。語音方面的主要特點是元音和諧和輔音同化規律,元音和諧主要是前後元音和諧,即在本族辭彙中,前後兩組元音不出現在同一個辭彙中;輔音同化主要特徵是以元音或濁輔音結尾的詞後面要加以濁輔音起首的附加成分,以清輔音結尾的詞後面要加以清輔音起首的附加成分。語法方面的特點主要是語法變化大多靠在詞幹末屬加附加成分來實現。每一個字母視其在詞里的位置不同,寫法略有變化,有詞首、詞中、詞末3種變體。拼寫時以詞為單位從右往左連寫。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哈薩克文,在哈薩克族人民的文化發展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通過它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哈薩克語的辭彙十分豐富,大多數詞都與同語族的親屬語言同源,出自古突厥語。由於長期從事畜牧業生產,關於畜牧業的辭彙尤其豐富,區分相當細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中國哈薩克語比較一致,方言差別很小,各地哈薩克族均能自由地交談。伊犁地區的阿勒班和蘇萬部落的語言和其它部落的語言有細微的差別。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和辭彙方面。
中國哈薩克族除了使用本民族語言外,有不少人還兼通漢語或維吾爾語。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哈薩克族,大多都能說漢語或維吾爾語。

使用地區

在蘇聯,哈薩克族於1940年全面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這種文字共有42個字母。除原有的斯拉夫字母外,增加了9個字母。42個字母中有7個字母主要用來拼寫俄語借詞。蒙古國西部地區約有13萬哈薩克人也使用這種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