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測驗(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 CEI)是指、自我控制以及利他主義等品德或行為特點的情境測驗。由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松和梅於 20 世紀 20 年代末期設計。測驗情境為兒童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熟悉的、自然的情境。套用最廣的是誠實測驗,按如下程式進行:首先在課堂里進行辭彙、算術推理、句子完成等測驗,將卷子收回後,複印一份留存。下次上課時,將未批改的試卷連同標準答案一起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批改並打上分數。
品德教育測驗(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 CEI)是指、自我控制以及利他主義等品德或行為特點的情境測驗。由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松和梅於 20 世紀 20 年代末期設計。測驗情境為兒童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熟悉的、自然的情境。套用最廣的是誠實測驗,按如下程式進行:首先在課堂里進行辭彙、算術推理、句子完成等測驗,將卷子收回後,複印一份留存。下次上課時,將未批改的試卷連同標準答案一起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批改並打上分數。
品德教育測驗(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 CEI)是指、自我控制以及利他主義等品德或行為特點的情境測驗。由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松和梅於 20 世紀 20 年代末期設計。測驗情境為兒童日常生活或學...
品格教育測驗(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 情境測驗。測量誠實、自我控制及利他主義等品德或行為特點。美國心理學家哈茨霍恩和R.A.梅20世紀20年代編制。有四種形式:(1)評卷測驗。(2)曲線迷津測驗。(3)周迷測驗。(4)方迷測驗。有四種形式:(1)評卷測驗。內容包括語詞、算術推理及句子完成。試卷...
品德教育研究測驗,美國心理學家H.哈茨霍恩及其同事於1928~1930年為研究兒童的品德性質與發展而設計的一套心理測量工具。解釋 CEIT的實施是在學校兒童日常生活所熟悉的自然情境中進行的。它或按固定的課堂考查方式,或作為家庭作業的一部分,或在體育競賽過程中出現,或通過聚會遊戲而實現。在測驗過程中,除了規定一般...
品德評價主要採用靜態的終結性評價,在某階段,主要採用紙筆測驗法和操行評定法。學生在考查前死記硬背道德知識,缺乏真實的情感體驗,也就缺乏知識內化的動力,很難推動道德行為。在這樣的評價方式下,由於評價多是統一時間、統一形式、統一內容、統一答案,因此就不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反映學生個體的發展變化,...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又稱為品德教育,是一個概括詞。一般用來描述為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而加以教育的訓練,幫助孩子未來在個人和社會生存有幫助的教學。品格教育主要分為兩個大方向,分別是智慧的啟發、良好習慣的養成。同時內容包括社會和情感學會, 道德認知發展, 生活技能教育, 衛生教育; 暴力預防, 批判...
思想品德是意識行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質是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道德。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目標,學校德育是中小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據教育部網站訊息,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2016年中國小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
幼兒道德教育亦稱“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幼兒品德教育”、“幼兒德育”。按照幼兒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把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規範、行為準則轉化為幼兒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過程。中國《幼稚園工作規程》(試行)中規定的幼兒德育的主要目標是:“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
小學生品德發展與道德教育 小學生品德發展與道德教課程是由劉慧為課程負責人,首都師範大學為主要建設單位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師團隊 課程負責人:劉慧 授課教師:李敏、張志坤、徐愛傑、鐘曉琳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然而近年來,這種道德教育手段處境尷尬,效力弱化。本書在全面呈現道德量化評價對學生道德發展的消極影響的基礎上,對其產生的根源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分析,認為道德量化評價乃是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基礎上的一種外部強化手段,是對道德的本質特徵和學校道德教育目的的誤讀,也有悖於學生道德發展的基本規律。其之所以流行是...
在多數國家的學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學生一定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教程 比較完整的道德教育過程,一般包括提高認識、陶冶情感、鍛鍊意志、確立...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202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內容簡介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提高公民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
《比較視野下的品格教育研究:以美國為例》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狂飛。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化比較的視域出發,探討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建構品格教育的理論及實踐,分析了品格教育實踐的倫理學理論基礎,也剖析了品格教育的內在結構、功能、基本範疇,同時結合現代社會的品格教育實踐,提出了其所應...
《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分冊》是2009年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新宇。內容簡介 《怎樣學叢書: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分冊》通過對精選例題的編排、示範解析、小結啟示,給予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套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輔之以針對性訓練,訓練題的參考...
《道德教育論》是一本2023年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廣榮。內容簡介 本書以德育對象道德人格與生命質量的提升為終級目標,以道德學習主體性充分發揮為基本追求,以道德教育為主線,逐一研討了德育範疇、德育的本質與功能、德育對象、德育目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德育主體、學校德育的社會環境等德育原理...
《當代社會生命道德教育研究》是彭舸珺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8月。該書界定了生命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在對生命道德教育相關生命思想進行追尋與考察的基礎上,分析了現實生活中生命道德的表現,提出了生命道德教育的相關對策及教育方法與載體,明確了生命道德教育的現實意義。生命道德的提出,在於使道德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