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國與哀牢文化》是2003年12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耿德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哀牢國與哀牢文化
- 作者:耿德銘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2月
- 頁數:461 頁
- 定價:27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22038615
《哀牢國與哀牢文化》是2003年12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耿德銘。
《哀牢國與哀牢文化》是2003年12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耿德銘。內容簡介哀牢文化,也可以說是怒江-瀾滄江流域的區域文化,德銘先生明確指出是“以濮、越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體”的區域文化。這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兩個特...
哀牢是中國西南幅員遼闊、人戶殷盛、部落龐雜的巨大部族群體和農業國度,其後裔包括了中國現今56個民族中的八九個民族。哀牢國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保證了哀牢區境人民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安定發展和快速進步。哀牢文化及其源流 哀牢文化源遠流長:它發端於舊石器時代晚末期;興盛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
哀牢國,即傣族史籍中記載的“達光王國”,是傣族先民在怒江-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達光王國最早與漢朝有接觸的國王叫“哀牢”,因此,漢史就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又因達光地區的百姓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漢朝誤以為是越人的一支,把達光王國也稱作“滇越乘象國”。 哀牢...
《哀牢國譜》書名。三國時琅邪陽都(今沂南)諸葛亮(181—234)撰。哀牢國,古國名,地當今雲南保山、永平縣境。當年諸葛亮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推行安撫政策,見其地居民“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絕域荒外,山川阻深”,遂作此國譜。哀牢國譜,書名。三國時琅邪陽都(今沂南)諸葛亮(181—234)撰。哀牢國,古國名,...
《古哀牢地區出土銅器的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科技大學,由李曉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古哀牢地區是以今天雲南滇西的保山為中心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包括今天的保山市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在春秋戰國至西漢,曾建立了一個地方性的政權- - 古哀牢國。本課題將對哀牢地區出土的銅器製作技術進行較系統的、...
”哀牢國為公元前4世紀中期的周顯王之時的戰國中期由九隆王在今保山建立的,興盛於西漢宣帝時期,內屬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一郡八縣),世系連綿數百年的地方政權,也是保山地區出現的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文明國家。本社以"哀牢"為名意為開保山地區漢服漢風文化傳播之先河,興中國傳統文化於哀牢故國。...
《哀牢國史料輯錄》是2020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該書輯錄了漢代到民國的210多種史籍、碑文和詩歌,共20餘萬字。內容包括哀牢國地理位置、地域範圍、自然環境、歷史沿革(形成、發展和歸屬)、民族,哀牢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及其演變,哀牢社會形態,哀牢與滇、緬、印及南方絲路的關係等。 作者簡...
哀牢文化——橫斷山水多民族的歷史濤聲 哀牢夷青銅器種類分說 對昌寧出土青銅器的初步認識 保山首次大規模發掘青銅時代墓葬群 銅鏡中的哀牢人 德國考古學家德瓦爾博士訪問保山 稱讚保山青銅器獨具特徵 梨花塢的九隆詩聯 重綴九隆聖景 哀牢文明的新探索——《哀牢國與哀牢文化》簡介 哀牢文化及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轟動...
大甸山遺址的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器形與滇西北、洱海、滇東北、滇池地區的均不一樣,其反映出的文化是與雲南滇文化、洱海青銅文化、雲南西北文化、紅河流域文化所不同的另一種獨特文化,大甸山墓地的發現、發掘和研究,對於拉開古哀牢國的神秘面紗並將失傳已欠的哀牢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無疑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文物...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勐臘為古代傣族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縣(軍事據點),“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今勐臘成為自由地。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置永昌郡,由...
耿德銘,雲南省保山市博物館副研究員,曾任《保山報》《永昌文化報》副主編,現任保山市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出版有專著《哀牢文化研究》《哀牢國與哀牢文化》,主撰《保山史前考古》,先後在《考古》《農業考古》《文物與考古》《思想戰線》《雲南民族大學學報》《抗日戰爭研究》等50多種...
距今約兩千四百餘年前,以今雲南保山市為中心的怒江中下游區域,曾崛起過一個支系龐雜的族群“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不但創立了存續數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國,還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哀牢文化”。在戰國末期,哀牢國曾被秦國吞滅,歸入益州郡。到了西漢初期,哀牢國又脫離中原王朝,仍舊自立,...
哀牢文化 哀牢文化是形成和發展於怒江中游哀牢國——永昌郡地的多民族歷史文化。它孕育於原始社會晚末期,興盛於戰國至西漢,在東漢至魏晉時代與漢文化逐步融合為永昌文化;它是生衍於橫斷山垂直環境的立體文化,是以農業為主兼事畜牧漁獵和多種手工業的複合型經濟文化,是以濮、越為主體的多民族文化共同體。哀牢夷區經...
前109年以前,今鎮沅縣境屬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設定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縣(據點),“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今鎮沅縣境為當地傣族土目自治領地。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故地設永昌郡;...
蜀布,讀音為shǔ bù,漢語詞語,麻織物。西漢時期蜀地(現四川)名產,故名。解釋 麻織物。西漢時期蜀地(現四川)名產,故名。【蜀布的起源】哀牢國由最初的哀牢部落發展而成,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物產豐富民族眾多,是雲南歷史上文明古國之一。公元69年歸附東漢,以其地設永昌郡。【蜀錦】蜀錦跟蜀布是不同...
《華陽國志》、《後漢書》等漢文典籍將這個撣族聯盟國家記為“哀牢國”,《嘿勐沽勐》等傣文典籍則記為“勐達光”。公元前2世紀末,漢朝征服“勐達光”(哀牢國)東面的“雟”、“昆明”、“滇”等部族和國家,強勢進入“勐達光”(哀牢國)地界設立郡縣;之後百餘年,“嶲”、“昆明”、“滇”等民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