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哀牢地區出土銅器的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科技大學,由李曉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哀牢地區出土銅器的技術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李曉岑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古哀牢地區是以今天雲南滇西的保山為中心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包括今天的保山市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在春秋戰國至西漢,曾建立了一個地方性的政權- - 古哀牢國。本課題將對哀牢地區出土的銅器製作技術進行較系統的、全面的研究,揭示古哀牢地區銅器的技術特徵,探索其在古哀牢國文明史上的地位。在此基礎上,還將圍繞雲南青銅文化的源流問題,研究古哀牢地區青銅文化的來源、對洱海區域青銅文化和滇池地區青銅文化的影響、以及與東南亞和其他鄰近地區青銅文化的關係。.研究內容是從銅器的製作技術出發,對哀牢地區主要墓葬、遺址出土的銅製品、礦冶遺址和礦產地等進行系統的研究。課題將對龍陵大花石、昌寧墳嶺崗、騰衝固東、昌寧達丙八甲大山、昌寧大田壩、昌寧大團山等墓葬群和遺址出土的金屬樣品和遺物進行實地考察,並進行成分、金相、形貌、礦相、鉛同位素比值的分析。將特別注意解決古哀牢地區金屬技術屬技術的演變與古代民族的關係。
結題摘要
通過對古哀牢青銅文化中的銅器文物進行實物樣品的分析、製作工藝的考察、有關礦產的調研,並結合歷史文獻的研究,課題較系統地研究了古哀牢地區出土銅器的製造工藝和技術特徵,並結合鑄造技術發展特點、紋飾特徵等對古哀牢出土部分典型器物進行比較和斷代,從技術的角度闡述了古哀牢地區的青銅文化的概況。 經過實驗分析可知哀牢地區出土器物共有6種材質:紅銅、銅錫合金、銅錫鉛合金、銅錫銻合金、銅砷合金、銅錫砷合金。春秋時期,合金配比技術較差,還沒能很好地把握器物合金配比與機械使用性能之間的關係,出土銅器一般為紅銅、銅錫、銅砷合金,錫含量一般低於5%;該地區所採用的加工方式主要有鑄造、鑄後冷加工、熱鍛、熱鍛後冷加工。各期加工方式不固定,視具體的器物情況而定,規律性不明顯。 本課題以昌寧大甸山為重點研究墓地,該墓地出土銅器存在3種材質:紅銅,錫青銅,鉛錫青銅,以錫青銅為主,銅器隨著器物類型的不同錫含量有所不同,表現在不同墓葬出土的同類銅器含錫量較為集中,同墓葬出土的不同器物含錫量差別明顯;鉛錫合金配比為薄壁空心的銅器所專用,合金配比與器物類型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表明大甸山時期古人已有意識的使用錫和鉛。 大甸山銅器有鑄造、鑄造後受熱、鑄造後冷加工、熱鍛等多種加工方式,以鑄造為主,熱鍛的器物為部分生產工具和兵器。 對昌寧和雲龍等地出土的銅斧製作技術的分析比較表明,大甸山墓地出土銅斧以及昌寧其它地區出土的銅斧在合金配比與滇文化出土銅斧比較接近,基本為鑄造而成,而雲龍坡頭出土的不同文化類型的銅斧以熱鍛加工為主。 大甸山墓地大部分銅器的鉛同位素比值分布非常集中,這些器物涵蓋了裝飾品、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兵器等,不少器物的造型和裝飾風格在滇文化、滇西青銅文化比較常見,這表明了大甸山墓地出土的具有文化多樣性的銅器來源單一。 對大甸山墓地出土銅彎刀和銅蓋的鉛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大甸山M2出土的特殊銅器類型應當與墓主的身份地位相關,這些銅器具有特殊的用途,與其他銅器來源不同。 對大甸山和騰衝出土銅鼓的鉛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大甸山銅鼓與文山句盯銅鼓礦料來源接近,騰衝銅鼓與滇文化銅鼓礦料來源接近 礦料來源分析表明,大甸山墓地銅器的銅礦可能來源於滇西蘭坪盆地也不排除來自於箇舊和建水的可能;雲龍坡頭出土銅斧可能來自滇西蘭坪盆地和騰衝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