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漢風漢服社

哀牢漢風漢服社

哀牢漢風漢服社是由保山漢服先行者子熙創立,保山漢服同袍自發加入的,以繼承和發揚漢文化為目的的民間文化社團。該社團創建於2014年1月4日,社團通過一系列傳統文化的宣傳交流活動、節日活動及其他各類形式的漢文化活動,在保山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地方性非盈利的漢文化交流平台,一個推廣漢服和漢文化的同袍集合體。隨著哀牢漢風漢服社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保山地區最具凝聚力和影響力的漢服社團之一,也是保山地區唯一被漢服資訊官方認證的漢服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哀牢漢風漢服社
  • 外文名:Ailao Hanfeng Hanfu Society
  • 成立時間:2014年1月4日
  • 創建人(社長):子熙
  • 成員數:100+
簡介,命名緣由,成立背景,社團管理組,社長,社團管理員,宗旨,社團價值觀,社團活動歷程,社團管理章程,

簡介

命名緣由

名出於《南中志·永昌郡》說:“永昌郡,古哀牢國也。”哀牢國為公元前4世紀中期的周顯王之時的戰國中期由九隆王在今保山建立的,興盛於西漢宣帝時期,內屬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一郡八縣),世系連綿數百年的地方政權,也是保山地區出現的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文明國家。本社以"哀牢"為名意為開保山地區漢服漢風文化傳播之先河,興中國傳統文化於哀牢故國。

成立背景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 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其中也承載了泱泱華夏的染織繡工藝及漢民族獨特的美學。
21世紀開局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日趨上升,國人意識的開始復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復興傳統文化,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自2003年“王樂天事件”後,各地宣傳漢家文化的漢服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4年,本社現社長子熙在自己興趣愛好的驅動下不懼世俗眼光,首開永昌漢服漢風之先河,創建保山地區的第一個漢服社團——哀牢漢風漢服社。自此為始,隨著同袍的不斷加入,本社在本地區影響力不斷提升,本社也逐漸開始不斷展開各項文化活動,向廣大市民普及傳統文化知識,為宣揚漢文化以及漢服的魅力盡我們的微薄之力。

社團管理組

社長

子熙

社團管理員

九卿 媚瓊 若曦 檀傾 樂樂 蒼蒼 繵華

宗旨

“服美曰華,禮彰曰夏;興我華夏,復我傳承。”
秉承“以傳統文化為核心,以服飾文化為基表”的理念,讓社團成員在各種活動中增長傳統文化知識,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活動,向本地區人們宣傳漢服及漢文化,提升人們對漢服與漢文化的認識、了解和認可,打破大眾的一些錯誤的固有觀念,積極尋求與地方媒體及其他漢服社團的交流合作。

社團價值觀

互助 尊重 友善 包容
務實 平等 自由 尚德
仁愛 文明 接納 傳承

社團活動歷程

哀牢漢風漢服社
哀牢漢風漢服社
2014年1月4日:社團成立。
2014年8月4日:在保山市三館文化廣場舉辦首次七夕活動,科普漢服,放燈祈福。
2014年12月14日:哀牢漢風漢服社百度貼吧建立。
2015年2月2日:與啞舍小說吧聯合舉辦YY年會,進行漢服科普。
2015年2月15日:“著漢服,迎新春”活動,自編中國結髮放給市民民眾。
2015年4月:由蒼蒼和子熙先後做客保山市第一中學蘭芷軒古風社科普漢服和詩詞文化。
2015年7月30日:“雲南保山哀牢漢風漢服社”微博開通。
2015年8月20日:“七夕·乞巧”漢族傳統七夕文化展示活動在太保公園舉行,包括髮型妝容分享,放河燈,縫荷包等環節。
2015年11月22日:紀念漢服運動12周年漢服出行活動。
2016年1月31日:新年雅聚,感受《紅樓夢》中占花令的風雅。
2016年8月9日:“七夕·鬥巧”活動在太保公園和易羅池舉辦,包括詩詞接龍、穿針鬥巧、巧手制燈、提燈夜遊等活動。
2016年8月12日~14日:參加保山第二屆動漫節,進行漢服宣傳

社團管理章程

凡已入社的成員,不論年齡、性別、宗教信仰、民族差別,均平等擁有以下各項權利和義務。
一、社員的一切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進行。
二、群內不得討論與政治、宗教活動有關的話題。
三、正當理由下,社員有暫時離社和退社申請的權利。
四、社員有認真完成社團分配工作,維護社團名譽的義務。
五、任何社員在未經管理組授權的情況下,不得以本社名義參加商業性社會活動。
六、社員不得在公眾平台上惡意詆毀和攻擊本社及他社成員。(對於惡意詆毀攻擊我社成員的個人或社團,在必要情況下,我社將依法對其提起民事訴訟與賠償。)
七、社員可自由選擇是否參加社團活動。
八、社團有義務向社員提供社員所需的文化資料。
九、社團鼓勵社員積極在中學有關社團、社會平台進行漢服與漢文化的知識講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