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瘧清痢飲,中醫方劑名。出自《 慈航集三元普濟方》卷下。主治痢初起惡寒發燒,噁心嘔吐,下痢腹痛,頗似瘧疾而並非瘧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瘧清痢飲
- 出處:《 慈航集三元普濟方》卷下
和瘧清痢飲,中醫方劑名。出自《 慈航集三元普濟方》卷下。主治痢初起惡寒發燒,噁心嘔吐,下痢腹痛,頗似瘧疾而並非瘧者。
和瘧清痢飲,中醫方劑名。出自《 慈航集三元普濟方》卷下。主治痢初起惡寒發燒,噁心嘔吐,下痢腹痛,頗似瘧疾而並非瘧者。組成紫蘇一錢五分,當歸八錢,藿香三錢,枳殼(炒)二錢,檳榔一錢五分,青皮一錢五分,車前子三錢,炙甘草三分...
暑瘧 清暑化濕,祛邪截瘧。主要選用白虎加桂枝湯加味。濕瘧 和胃理氣,祛濕截瘧。主要選用達原飲。寒瘧 溫陽達邪,散寒截瘧。主要選用柴胡桂薑湯加味。勞瘧 益氣養血,扶正祛邪。主要選用祛勞湯合何人飲加減。瘧母 軟堅散結,活血祛瘀。主要選用鱉甲煎丸加減。預後 瘧疾患者的病死率因不同的疾病類型而不同,間...
痎瘧除根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具有溫中補氣,吐下頑痰之功效。主治傷寒兼瘧。組成 煉人言八毫、真綠豆細粉一錢、巴霜九厘二毫、辰砂三分。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用白蜜作二十丸,生甘草末為衣。每服一粒。功用 溫中補氣,吐下頑痰。主治 傷寒兼瘧。附方 名稱:青皮安胎飲 組成:柴胡、...
瘧癘 瘧癘,讀音是nüè lì。意思是瘧疾;瘧疫。解釋 瘧疾;瘧疫。出處 唐 杜甫 《病後遇王倚飲贈歌》:“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清 孫枝蔚 《憶十三弟議諸商助餉聞已入城》詩:“八月湖風大,飢兒瘧癘加。”
5、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胃腸道抵抗力降低。6、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食具要煮沸15分鐘消毒,病人的糞便要用1%漂白粉液浸泡後再到入下水道。7、保護易感人群,近年來使用志賀菌依鏈株減毒活菌苗口服,可產生IgA,以防止痢菌菌毛貼附於腸上皮細胞,從而防止其侵襲和腸毒素的致瀉作用。也有學者採用X線照射及氯黴素或亞...
【禁忌】忌熱物半日。【來源】《痢瘧纂要》卷十二。【組成】人參、半夏、白朮、青皮、烏梅、草果、生薑、大棗。【主治】肥甘過度,生冷受傷,食積不消所致之食瘧,其症寒熱相併,或熱多寒少,或寒已復熱,熱已復寒,飢不能食,心胸飽悶,肚膨腹脹,嘔吐涎沫。【用法】水煎。未發前服。同名方劑匯總 ...
疏邪飲,藥物組成是荊芥、紫蘇、羌活、甘草等,主治瘧疾初起,憎寒壯熱,頭疼身疼。痢瘧纂要 名稱:疏邪飲 組成:荊芥、紫蘇、羌活、甘草、川芎、白芷、麻黃、白芍、防風。出處:《痢瘧纂要》卷十三。主治:瘧疾初起,憎寒壯熱,頭疼身疼,無汗。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蔥3根,水煎,露1宿,次早溫服。加減:有...
③《藥性考》:搜風解表,調胃行痰,止嗽、瘧、痢、吐瀉;能安溫疫嵐瘴,散疹消斑。感冒頭痛,食滯心煩,姜煎溫服,或二、三錢。④《蔡氏藥帖》:治風寒暑濕,頭眩發熱,表汗;能消積開胸,理膈調胃健牌及四時未定之氣;兼能止瀉消腫及飲食不進等症。又能止霍亂吐瀉,咳嗽,赤白痢疾,小兒傷飢失飽...
由於社蒿(香蒿)具有很好的藥理作用,其性苦寒,能治療和預防“傷、腫痛、癆、瘧、痢、痔”等多種疾病,所以社飯是土家人傳統藥膳中的一個常用品種。(鐘聲)●鮓廣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土家人特別酷愛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裡就象貓兒抓”的民諺,鮓廣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明的,並在恩施...
瘧 暑 痢 喘 呃 嚏 脹腫 蠱 隔 吐血 衄血 便血 心腹痛 中風 胎產 用藥大略 辨藥大略 診脈大法 先生自述 綜合性醫書。清·高世栻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據其講稿記錄整理而成。全書共43篇,闡述病因、病理、診治要則、用藥及辨藥大略本書總計43論,內容涉及“五運六氣之化,臟腑經絡之分,周身之部位於三...
主治:寒濕傷脾,瘧痢並作,或嘔惡厭食 出處:《會約》卷十 名稱:溫胃飲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白朮(淨炒)、歸身、防風、陳皮、乾薑、炙甘草 用法:上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主治:勞倦內傷,平素髒寒,而略兼外感者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重要文獻摘要 《醫級》:“溫胃飲,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
先生曰,砒石,大辛大熱大毒,專能燥痰,治寒痰堅結不解之哮喘夙疾,以及瘧痢諸症。用之得當真有劫病卻疾之效,內服祗可極少量,合入丹丸,取其久服而收功之能事。先生更常用砒石治中風痰閉證屢驗,以哮喘既可用砒石以逐痰,而中風痰閉,亦可以砒石以逐痰,痰去則竅開,神明得復,方出《太平惠民方》。
大痢,服一丸如小豆,日三。貓鬼病,服三丸如小豆,未瘥更服。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瘧病未發前,服一丸如小豆,不瘥,後日更服。冷癖,服三丸如小豆,日三,皆間食服之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丸如小豆,取利。症瘕積聚,服二丸如小豆,即瘥。水病,服三丸如小豆,...
1.《綱目》:雄黃,乃治瘡防毒要藥也,而入肝經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而方士乃煉治服餌,神異其說,被其毒者多矣。2.《本草經疏》:雄黃,味苦平,氣寒有毒,《別錄》加甘、大溫,甄權言辛、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
第十三講 中焦篇·濕溫(瘧、痢、疸、痹附)第十四講 中焦篇·秋燥 第十五講 下焦篇·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第十六講 下焦篇·暑溫、伏暑 第十七講 下焦篇·寒濕(便血、咳嗽、疝瘕附)第十八講 下焦篇·濕溫(瘧、痢、疸、痹附)第十九講 下焦篇·秋燥 清朝《溫病條辨》中的度量衡同現代...
全書分為溫、瘧、痢、雜證四類,其中溫病分春溫、夏暑、伏暑、冬溫;瘧病分暑風瘧、暑濕瘧、濕溫瘧、三陰證、伏署瘧等;痢證分暑濕夾滯、休息痢、脾腎兩虛下利、濕熱痢等;雜證中有遺泄、病證、情志病、淋濁、便血、咯血、久嗽、痰飲等病證。徐氏治溫病注重清解透泄;治瘧病重視和解。扶正 達邪;...
鹿茸、麋茸俱入丸藥,外症、痘症偶入煎藥。又古方以治血寒久痢。今人以治熱毒時痢,腐腸而死。河車、臍帶補腎丸藥偶用。今入煎劑,腥穢不堪。又臍帶必用數條,肆中以羊腸、龜腸代之。蚌水 大寒傷胃。前人有用一二匙,治陽明熱毒。今人用一碗半碗,以治小兒,死者八九。蚯蚓 痘症用一二條,酒沖,已屬...
咽腫、發黃、癍疹、頤腫口渴、便閉溲赤、吐瀉瘧痢,等症。凡舌苔淡白或厚膩或乾黃者,暑濕時邪尚在氣分,本方極效。現藥理證明,本品有保肝、利膽、調整免疫機能、促進消化、抗病原微生物、解熱等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傳染性肝炎、B肝、腮腺炎、流感、咽炎,眼、耳、鼻喉炎、尿感、急性腸胃炎、腸傷寒等證。(...
七、瘧 八、痢 九、霍亂 十、痧脹 十一、中風 十二、痿 十三、痹 十四、諸痛 十五、情志 十六、不寐 十七、遺精 十八、虛勞 十九、脫 二十、痰飲 二十一、咳哮喘 二十二、肺癰 二十三、黃疸 二十四、腫脹 二十五、噎膈 二十六、呃逆 二十七、吐血 二十八、尿血 二十九、便血 三十、痔 三十一、二便不利 三十二...
瘧痢 驚疳 疳瘡濕瘡 濕癬 痘疹 外科 醫家秘奧 例言 《醫家秘奧》脈法卷上 《醫家秘奧》脈法卷下 《醫家秘奧》三書卷之一 慎齋師口授記錄 《醫家秘奧》三書卷之二 內傷雜語 《醫家秘奧》三書卷之三 醫案 風(一條)暑(三條)痢(三條)火症(一條)頭痛(二條)痰(二條)心痛(一條)噯氣(一條)咳...
如治唐××,三日前曾發熱至39度,曾退盡,今日又熱,頃測之已38.5度,年七十五,又素有咳嗽,脈大而數,舌苔白,作瘧治。柴胡、淡黃芩、吉林參須、姜半夏、生首烏、煨草果、雞骨常山、棗仁、炙甘草、生薑、紅棗。另,鴉膽子10粒,去殼取仁,白亮完整者,吞,勿嚼。1帖。藥後得汗,熱退。但痞悶嘔惡,...
⒂各種癰疽。用遠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過,捶去心,研細。每服三錢,以溫酒一杯調澄。清汁飲下,藥渣敷患處。⒃小便赤濁。用遠志(甘草水煮過)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棗湯送下。含量測定 細葉遠志皂苷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
瘧 諸寒熱 霍亂 丹痧附爛喉痧 卷四 虛損 內傷勞倦 卷五 咳嗽 肺痿肺癰 喘 卷六 吐血 衄血 蓄血 便血 溲血 卷七 痰飲 痰濕痰氣 氣鬱 卷八 肝火肝陽 肝風 眩暈 痙厥 痰火 卷九 頭痛附頭風 脘痛 胸脅痛 腹痛附小腹痛 腰痛 身痛 卷十 嘔吐附吞酸吐蛔 噎膈附反胃 泄瀉 痢 便閉 卷十一 腫脹 黃癉 痞氣 ...
第一節 解表劑薄荷湯 葛根煎 香薷飲 麻杏湯 升麻煎 第二節 瀉下劑表下飲清瀉湯攻下飲增瀉煎潤下湯瀉瘀湯逐水飲溫下煎 第三節 清熱劑利咽飲清腮湯清氣湯化斑煎 雙解散 敗毒散 瀉火湯 清癌湯 醒腦飲 涼血湯 解痙煎 導赤散 瀉黃湯 清痢飲 瀉白飲 蒿芩湯 清氣煎 鱉甲湯 增液湯 第四節 溫...
吞酸清郁豁痰湯吐酸秘方22呃逆、嘔吐治呃逆 方治呃逆方寬中湯逍遙加味方白梅花散參半湯23傷食香砂二陳湯香砂平胃散延壽院不食方三味湯火郁湯24腹瀉、痢疾七味白朮散七成湯良薑湯治五更瀉方治瀉泄方自得六君子久瀉加減方行和芍藥湯調和飲和中湯治痢奇方治痢奇方治里急後重奇方止痢貼臍方加味昇陽除濕湯加味小...
紅痢 赤白痢 赤白痢較久者 赤白痢疾 赤白痢疾,里急後重 赤痢 赤痢口渴,不思飲食 赤痢久者 細菌性痢疾 痢疾 痢疾。又治小兒遺尿、小兒疳 痢疾日久不愈者 痢疾腹痛。又治肝氣痛 痢疾腹痛、墜脹 禁口痢 慢性痢疾 瘧疾類 瘧疾 瘧疾。又治凍瘡 瘧疾。(又治喉蛾、瘰癧)瘧疾熱多寒少。又治食...
秋燥 補秋燥勝氣論(節錄)卷二 中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寒濕 濕溫 附:瘧、痢、疸、痹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濕溫 附:便血咳嗽疝瘕 濕溫 附:瘧痢 秋燥 卷四 雜說 汗論 方中行先生《或問六氣論》傷寒注論 風論 醫書亦有經子史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