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說明
茶道四諦:和、敬、清、寂
(一)和
茶道四諦中的“和”,既表示和諧的和,又表示和悅的和,它體現了支配茶道整個過程的精神。“和諧”注重形式方面,“和悅”則表示內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氣氛就是在這種“和”的精神下建立起來的。在茶事進行中有觸覺上的和,嗅覺上的和,視覺上的和及聽覺上的和,具體來說,一隻好的茶碗不在於它的外形如何,而在於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時是否不覺得冰涼、扎手、太重或太輕。茶室里的香氣味一定不能太強、太刺鼻,要輕柔地散漫在茶室內,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內的和美之源,經白色宣紙過濾而透進茶室的光線總是輕柔的,誘人冥想。風從茶室外老松樹的葉縫中吹過,與爐子上茶釜的煮水聲音相附和,這和諧的環境之美與參與者和悅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時代,雖然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個階層的人都是無差別的。在這裡一切世俗的貴賤都隨風而去,平民與貴族促膝而談,這同時也是禪的精神。從禪的角度來看,人與人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以和為貴”“以和為本”的意境亦是禪宗直指人心所依託的氛圍。禪宗吸收了“和”的概念,主張用淡泊無為,“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的清靜本心去體驗、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諦,從而達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禪宗自然觀外化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調和人際關係“以心傳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極力渲染的氛圍,是摒棄世人紛爭,追求平和、靜謐的“和”境,其庭園設計、茶室布局、禮儀程式、禮節規範,都別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圍,特別是一張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與人的距離凝縮到咫尺之間,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會友的情境。
(二)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禪宗,禪宗主張“我心即佛”、“萬物皆有佛心”,認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禪宗的“心佛平等”觀,並加以升華和提煉,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體現這種“敬”的意念的,應是茶湯中的“一座建立”,所謂“一座”,是指參與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說參與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們要相互尊重,創造、共享一個和諧的茶室氣氛。在茶室中,賓主共置於一個沒有差別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位置上,在這裡相敬相愛,情感出於“本心”的流露而達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為貴賓設定的“貴人入口”,後改為不論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須從小入口鑽進來。如果有佩刀,必須將刀放在茶室外,進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這一創意徹底地體現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禪宗認為人的一切雜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須去實現一種超越經驗,即無意識的內心自悟。而這種超越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領悟了“敬”的禪意,才能“見能者近之,驚佩其才;見後於己者,則須鼎力協之”,點示出茶道與禪宗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識。
(三)清
清即清潔,有時也指整齊。當然,茶道四諦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對靈魂的洗滌。在被稱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們要隨時潑灑清水,在迎接貴客之前,茶人們要用抹布擦淨茶庭里的樹葉和石頭,茶室里不用說是一塵不染的,連燒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塵,茶人就是這樣通過去除身外的污濁達到內心的清淨的。
茶道經典《南方錄》說:“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實現清淨無垢的淨上,創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茶道四諦中的“清”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又是佛理的體現,她用獨特的文化式樣表現出了“物我合一”的禪境。
(四)寂
作為茶道四諦的第四個構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終境界,沒有它就沒有茶道的存在意義。在這個概念上,
禪與茶被密切地聯繫在一起。“寂”在梵語中指“靜寂”“和平”“靜穩”,它還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無”的意思。在茶道中,這個詞又與“貧寡”“至純”“孤絕”的意思相近,即當修禪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對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後,便進入了一個無的世界,這裡沒有聲音,沒有色彩。“死”雖然是令俗人傷心的,但誰能否定死對於生來說更富於原始性、歸屬性,比生占用的時間更悠長呢?死是絕對的,而生是相對的。死亦被稱作“無”的世界,“無”又是產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輪迴思想給了人們再生的希望。“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有山有水有樓台”,“無”在藝術領域裡被看作是藝術創作的源頭和出發點。當茶人們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審美價值,拋棄了所有的思想束縛之後,一樣樣新的藝術品、藝術表現形式就會應運而生。
如前所述,茶道四諦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與客人的和合,沒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間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須保持心靈的清淨無垢;“寂”要求茶人忘卻一切,去創造新的藝術天地。四諦的根本在於“寂”,它可以被表現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靜、空寂、寂滅,在積極意義上是“無”,即“主體的無”。由此可見,和敬清寂四諦是以“寂”為根源,以“寂”為最高層次而體現的法則,也可以說四諦歸結於“寂”這一諦。
精神
“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侘(chà)”字上。“侘”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侘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鬱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閒”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淨土宗應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的“草庵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
室町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追求“佗”的審美意識,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塊僻靜的處所,過起隱居的生活,享受一點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閒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起源於日本本土,是唐物占有熱時期中衍生的道德觀念。自鎌倉時代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輕視倭物茶會。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樸,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樸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於道德情操的修養。
規程
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用具
敷板、爐、風爐、釜、蓋置、水指、柄杓、水次、建水、棗、茶入、仕覆、茶杓、茶筅、茶碗、茶巾、帛紗、茶點、菓子箸、棚、杓立、飾火箸、釜據、切藁、毛氈、立禮桌、立傘。
敷板
放置於風爐下面,功用是隔熱。
爐
位於地板里的火爐,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風爐
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功能與爐相同,用於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
蓋置
用於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屬、陶瓷、竹等各種材質;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柄杓
竹製的取水用具,在中間段多有竹節,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利用柄杓舀水調節釜的熱水溫度、或用來清洗茶碗。
水次
席間由茶水間提水,加入水指的容器。
建水
用於裝清潔茶具後的廢水的儲水器皿。
茶棗
木製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棗。有平棗、小棗、中棗、大棗等各種規格。國內銷售多用塑膠胎噴漆冒充木胎。鑑定方法是真的木胎茶棗上面會有明顯的樹木年輪,而且壁厚,假的國產塑膠茶棗,重量輕薄,內壁光滑無任何樹木年輪特點。
茶入
盛抹茶的陶瓷、金屬、漆器等製作成的小罐(濃茶用),根據形狀不同分為肩沖、茄子、海壺、文琳等。茶入蓋子古代多用鯨魚牙和
象牙。[3]日本古代認為大象是一種海獸。隨著時代變遷象牙從神壇寶座下來後。日本茶入蓋子的地位排名為
陶瓷、木、竹、石、角、金屬、象牙。象牙被排名靠後主要是因為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和佛教,認為因為愛好而屠殺大象獲得象牙會損功德將來不能成佛。角:指的是牛角
鹿角等因為可以自然脫落所以級別高於象牙。
需要工匠可以精確計算到每種材質的彈性。需要豐富的經驗和能力而且,這樣的製作需要工匠持續10天15天才可以製作出一個蓋子。因此蓋子微妙的鬆緊程度也成為茶入評定的標準
日本茶入蓋子的工藝決定了茶入的好差。一個高級蓋子製作是放入順暢,倒置不會的掉下。
仕覆
用來包裹茶具的布袋。
茶杓
從茶罐(棗或茶入)中取茶的用具,竹製。在中間段多有竹節的稱為[草],竹節在兩端的稱為[行],沒有竹節的稱為“真”。國內多有仿造,真品背面會以漆寫名稱
茶筅
圓筒形竹製的點茶用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形狀如喇叭狀,高11公分,直徑6公分。使用前要預先用冷水浸泡,點茶前為防止竹絲折斷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熱水中再浸泡洗滌。
茶碗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有各種形狀和顏色。通常日本茶道,提到茶碗就有一樂、二荻、三唐津的說法,此說法並不代表茶碗檔次。
樂是以樂燒(手捏成型低溫燒制)製成的茶碗,分為黑樂和赤樂;荻為荻燒;唐津分為青瓷和白瓷。國產仿造茶碗多為瓷胎。
金繕修復
茶碗非常多,也因此輔助了茶具修復行業,日本現存
金繼修復最主要的分為“蚊足” “無衣” “百川”三大個流派。其中以“無衣”流派修復的茶碗最為名貴被稱作藝術上的再創作。無衣流派名字出自中國詩經《
國風·
秦風·無衣》
其修復特點是將茶碗瓷片缺少的部分補上後,以漆器從新製作釉色,釉色明暗對比強烈猶如再給茶碗穿上一件衣服,創作特點剛猛,如秦風無衣中所屬內容。
鋦釘修復
日本茶碗為陶器,所以鋦釘修復難度遠遠大於金繼修復。中國茶具多為瓷器鋦釘修復容易。日本鋦釘修復為了體現“殘念”中人世間世事無常,生活中的起伏波盪,所以多以各種顏色鋦釘同時修復一個茶碗,或用相同顏色但是造型繁複多樣的鋦釘修復茶碗。每一種修復的茶碗都是難得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