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有關日本美學思想著作的合集,收錄了岡倉天心的《茶之書》與九鬼周造的《粹的構造》。《茶之書》是岡倉向西方宣揚日本文化和美學的著名作品,以優雅的英文,考察茶之種種,如歷史、流派、茶室、插花等等,藉此闡述自己對東洋美學之理念與思索。《粹的構造》是研究日本美學不可不讀的名作,亦是最早使用西方理論建構亞洲文化特質的理論作品。“粹”是日本特有的名詞,作者從詞源、內涵、外延等方面考察了“粹”的含義,借用胡塞爾的現象學闡釋日本特有的文化習俗,構建起獨特的國家美學認同。
基本介紹
- 書名:茶之書"粹"的構造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8101029, 7208101027
- 作者:岡倉天心 九鬼周造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16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茶之書·粹的構造》收錄了岡倉天心的《茶之書》與九鬼周造的《粹的構造》。
“和敬清寂”《茶之書》,1906年在紐約首度出版,以優美文辭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一百年來用英語介紹東方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書之一。
“媚態·骨氣·死心”《》憑藉西哲之現象學,剖析日本江戶時代之審美觀日本思想家對現代主義的抵抗,重現日式“粹”之源泉。
“和敬清寂”《茶之書》,1906年在紐約首度出版,以優美文辭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一百年來用英語介紹東方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書之一。
“媚態·骨氣·死心”《》憑藉西哲之現象學,剖析日本江戶時代之審美觀日本思想家對現代主義的抵抗,重現日式“粹”之源泉。
作者簡介
作者:(日)岡倉天心、九鬼周造 譯者:江川瀾、楊光
岡倉天心(1863—1913),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家,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啟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建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歷於印度與中國量後任職于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著作《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幹這段時間。天心自幼學習外語因其典稚動人之英文寫作三種著作皆於美國和英國出版,影響20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可謂非常深遠。
九鬼周造,1888年出生於一個公卿世家。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往歐陸留學,曾師從海德格爾。歸國之後曾在仙台的東北帝國大學任教,後任京都大學哲學系教授,為日本著名哲學學者,“京都學派”成員之一。1941年去世。
岡倉天心(1863—1913),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家,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啟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建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歷於印度與中國量後任職于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著作《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幹這段時間。天心自幼學習外語因其典稚動人之英文寫作三種著作皆於美國和英國出版,影響20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可謂非常深遠。
九鬼周造,1888年出生於一個公卿世家。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往歐陸留學,曾師從海德格爾。歸國之後曾在仙台的東北帝國大學任教,後任京都大學哲學系教授,為日本著名哲學學者,“京都學派”成員之一。1941年去世。
媒體推薦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為百年來用英文介紹亞洲生活和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書之一。它是東西方文化橋樑的先驅,然而對當代生活也依然有卓異的遠見。它最初因異國情調的主題而滿載魅力,如今也仍以其真知灼見的鮮活和語言的深刻透徹令人驚嘆。
——千宗室(日本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祖)
從“粹”的層面探究日本人的美意識,古往今來可說只有九鬼周造一人。
——安田武與多田道太郎:《閱讀(“粹”的構造)》
——千宗室(日本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祖)
從“粹”的層面探究日本人的美意識,古往今來可說只有九鬼周造一人。
——安田武與多田道太郎:《閱讀(“粹”的構造)》
圖書目錄
茶之書
第一章 人情的碗
第二章 茶的流派
第三章 道與禪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欣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道大師
“粹”的構造
序言
一 緒論
二 “粹”的內涵
三 “粹”的外延構造
四 “粹”的自然表現
五 “粹”的藝術表現
六 結論
附錄一 對岡倉覺三氏的回憶
附錄二 《茶之書》(魏敷訓譯本)
第一章 人情的碗
第二章 茶的流派
第三章 道與禪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欣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道大師
“粹”的構造
序言
一 緒論
二 “粹”的內涵
三 “粹”的外延構造
四 “粹”的自然表現
五 “粹”的藝術表現
六 結論
附錄一 對岡倉覺三氏的回憶
附錄二 《茶之書》(魏敷訓譯本)
文摘
日本長期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絕,這不但使人重視內部精神,而且非常有助於茶道的發展。我們的家居與習俗,服飾和飲食,瓷器、漆器、繪畫——我們特有的文學——都深受茶道影響。任何研究日本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視這一點。茶道的精神既滲透了貴族優雅的閨房,也進入了平民粗陋的茅舍。我們的農民知道插花,最卑微的苦力也懂得向山水施敬。在我們的俗話中,如果一個人不能領悟人生亦莊亦諧的微妙意味,我們說他“沒有茶氣”;而對無視人間悲苦,聽憑感情衝動恣意放浪的唯美主義者,我們會責備他“茶氣過盛”。
旁觀者會奇怪這似乎是無中生有。他會說,小小茶杯中何有波瀾!但如果我們細想人類的歡愉之杯如此微小——哀傷的淚水能輕易使之滿溢,我們的無窮渴求會輕易使之見底,我們就不會再恥於在茶杯中大加發揮而自責了。人們其實走得更遠,在對酒神的膜拜中,我們總是過度敬祭,甚至美化了戰神沾滿血污的形象。為什麼不獻身於茶的女神,陶然於她的祭壇里流溢出的同情的暖流呢?在象牙瓷碗中的液體琥珀里,品嘗者可以找到孔子怡人的謙和,老子的精闢(清警)和釋迦牟尼靈妙的芬芳。
那些不能在自己的偉大中發現渺小的人,容易在他人的小事中忽略偉大。普通的西方人,見到茶道儀式時,易於在暗藏的自滿中將之視為東方人古怪而稚氣的天方夜譚般的怪事之一。日本在和平中沉迷藝術的時候,他稱之為野蠻。近來武士道——使得我們的戰士勇於犧牲的死亡的藝術——吸引了大量的評論,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充分體現我們生活的藝術的茶道。如果所謂的文明是基於好戰的醜惡的榮耀,那么我們甘願做野蠻人,我們樂於等待我們的藝術和信念得到應有的尊敬。
什麼時候西方會理解,或試圖理解東方呢?我們亞洲人常常為那些加諸我們身上的事實和幻想所震驚。我們被描述為生活在蓮花的芳香中——如果不是在耗子和蟑螂堆里。不是想像力貧弱,就是有著下流的粗俗。印度的靈性被嘲笑為無知,中國的謹嚴被視為愚鈍,日本的愛國主義源自宿命論。據說我們的神經組織遲鈍,所以感覺不到多少疼痛!P004-005
旁觀者會奇怪這似乎是無中生有。他會說,小小茶杯中何有波瀾!但如果我們細想人類的歡愉之杯如此微小——哀傷的淚水能輕易使之滿溢,我們的無窮渴求會輕易使之見底,我們就不會再恥於在茶杯中大加發揮而自責了。人們其實走得更遠,在對酒神的膜拜中,我們總是過度敬祭,甚至美化了戰神沾滿血污的形象。為什麼不獻身於茶的女神,陶然於她的祭壇里流溢出的同情的暖流呢?在象牙瓷碗中的液體琥珀里,品嘗者可以找到孔子怡人的謙和,老子的精闢(清警)和釋迦牟尼靈妙的芬芳。
那些不能在自己的偉大中發現渺小的人,容易在他人的小事中忽略偉大。普通的西方人,見到茶道儀式時,易於在暗藏的自滿中將之視為東方人古怪而稚氣的天方夜譚般的怪事之一。日本在和平中沉迷藝術的時候,他稱之為野蠻。近來武士道——使得我們的戰士勇於犧牲的死亡的藝術——吸引了大量的評論,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充分體現我們生活的藝術的茶道。如果所謂的文明是基於好戰的醜惡的榮耀,那么我們甘願做野蠻人,我們樂於等待我們的藝術和信念得到應有的尊敬。
什麼時候西方會理解,或試圖理解東方呢?我們亞洲人常常為那些加諸我們身上的事實和幻想所震驚。我們被描述為生活在蓮花的芳香中——如果不是在耗子和蟑螂堆里。不是想像力貧弱,就是有著下流的粗俗。印度的靈性被嘲笑為無知,中國的謹嚴被視為愚鈍,日本的愛國主義源自宿命論。據說我們的神經組織遲鈍,所以感覺不到多少疼痛!P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