呿

《新華字典》 【呿】呿qù 1.張口貌。2.梵字音譯。參見“呿陀”。 3.見“呿嗟”。 4.嘆詞

基本介紹

  • 拼音:qū qù
  • 部首:口
  • 部外筆畫:5
  • 總筆畫:8
  • 五筆86&98:KFCY
  • 倉頡:RGI
  • 筆順編號:25112154
  • 四角號碼:64032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547F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新華字典》,《漢語大詞典》,古籍解釋,相關詞:,

基本信息

呿 qù
〈形〉張口的樣子 [open mouth]。如:呿吸(張口吮食);呿呀(口大張的樣子);呿吟(張口舒氣;呼吸)
【中醫】呿(qū區) ,又作(㰦)。張口。《靈樞·本輸》:“刺上關者,呿不能欠。”張景岳註:“呿,張口也;欠,張而複合也。”
呿 拼音:qū qù
部首:口,部外筆畫:5,總筆畫:8
五筆86&98:KFCY 倉頡:RGI
筆順編號:25112154 四角號碼:6403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47F

詳細釋義

● 呿 qūㄑㄩˉ
◎(口)張開:“公孫龍口~而不合。”
◎臥息。

《新華字典》

【呿】呿qù
1.張口貌。 2.梵字音譯。參見"呿陀"。 3.見"呿嗟"。 4.嘆詞。

《漢語大詞典》

呿1 [qù ㄑㄩˋ]
[《廣韻》丘倨切,去御,溪。]
[《廣韻》丘伽切,平戈,溪。]
[《廣韻》去劫切,入業,溪。]
1.張口貌。《莊子·秋水》:“ 公孫龍 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云:“呿,開也。”《呂氏春秋·重言》:“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 高誘 註:“呿,開;唫,閉。”《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四年》:“火之作也…… 自強 聞變,口呿不知所為,故囊橐盡毀。” 清 方苞 《獄中雜記》:“主者口呿舌撟,終不敢詰。”
2.梵字音譯。參見“ 呿陀 ”。
3.見“ 呿嗟 ”。
4.嘆詞。 梁斌 《紅旗譜》二一:“她心上一驚,又強笑著鎮靜下來。只是冷笑說:‘呿!說他幹嗎?扔到脖子後頭算了!’”
【呿吸】張口吮食。 清 袁枚 《新齊諧·禹王碑吞蛇》:“凡蛇從碑旁過者,空中輒有脫殼墮下,亂落如萬條白練,但聞呿吸嗿然有聲。”
【呿呀】口大張貌。 明 劉基 《鉛山龍泉》詩:“鯨顋狎獵起,虎口呿呀張。”
【呿吟】1.張口舒氣;呼吸。《素問·寶命全形論》:“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張隱庵 集註:“呿,臥聲;口張而不合,氣之虛也。呻吟之聲,氣之實也。言其呿吟之至微,而虛實之秋毫,皆在吾目矣。”2.指吟詠。 清 黃宗羲 《陸鉁俟詩序》:“呿吟謦欬,無不高雅。”
【呿陀】1.梵字音譯。《華嚴經》四十二字母中,有“呿”、“陀”二字。 元 吳萊 《夜聽李仲宏說廣州石門貪泉》詩:“烏文暎呿陀,器物窮雕鎪。”2.樹名。
【呿唫】呼吸。唫,同“ 吟 ”。《淮南子·泰族訓》:“ 高宗 諒闇,三年不言,四海之內,寂然無聲,一言聲然,大動天下,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此言天心如呼吸之微動而天下回響。參見“ 呿吟 ”。
【呿嗟】亦作“ 呿嵯 ”。
韋帶。 唐 白居易 《蠻子朝》詩:“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將軍系金呿嗟。” 唐 元稹 《蠻子朝》詩:“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雙珙。” 陳寅恪 箋證:“新傳(《新唐書·南詔傳》)云:‘佉苴,韋帶也。’……‘呿嗟’、‘呿嵯’皆‘佉苴’之異譯。”參見“ 佉苴 ”。
【呿嵯】見“ 呿嗟 ”。
【呿嗋】指喘氣。呿,張口;嗋,閉口。 宋 沈遼 《德相所示論書聊復戲酬》詩:“或習以娛樂,或勞於呿嗋。”
【呿頤結舌】張嘴說不出話的樣子。形容驚懼或理屈。 唐 高彥休 《高闕史·盧相國指揮鎮州事》:“二內臣呿頤結舌者久之,且曰:‘適奉聖旨,遣與相公商量,所仗者廟謨,非敢參以末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丘伽切《集韻》去伽切,𠀤音佉。《玉篇》張口貌。《集韻》啟口謂之呿。《莊子·秋水篇》公孫龍口呿而不合。《呂氏春秋》君呿而不𠱴。
《玉篇》丘居切《集韻》丘於切,𠀤音墟。
《集韻》丘據切,音去。本作㰦,義𠀤同。
《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𠀤音怯。《廣韻》臥聲。《集韻》臥息也。
《集韻》又業切,音裛。口開貌。

相關詞:

呿陀
《新華字典》 1.梵字音譯。《華嚴經》四十二字母中,有"呿"﹑"陀"二字。2.樹名。
《漢語大詞典》1.梵字音譯。《華嚴經》四十二字母中,有“呿”、“陀”二字。 元 吳萊 《夜聽李仲宏說廣州石門貪泉》詩:“烏文暎呿陀,器物窮雕鎪。”2.樹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