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味覺感受器
- 作用:引導攝食活動
味覺感受器是生物體感受器的一種,構成味覺感受器的基本結構味蕾由30~80個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多數在其一端有微絨毛,這種細胞呈長梭形,微絨毛端伸出到味蕾的開口部(味孔)。細胞的底部附近有傳入神經末梢兩者形成突觸式聯繫...
味感受器(taste receptor,gustatory rece-ptor),味覺刺激的感受部位,感受接觸性化學刺激,並將它轉換為神經衝動。也稱接觸性化學感受器(con-tact chemoreceptor)。詳細簡介 在無脊椎動物中,一般簡單地按位置把口及其附近的化學感受器作為味感受器,但昆蟲類,除口器外,在跗節(蝶、蠅、蜜蜂)和觸角(蜜蜂)上...
味覺感受器 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表面和舌緣,口腔和咽部黏膜的表面也有散在分布。人的味蕾總數約有10萬個。兒童味蕾較多。老年時因萎縮而減少。味蕾是由味覺細胞組成的,其上表達味覺受體,可檢測和辨別各種味道。根據這些細胞的功能將其分為3種:支持細胞,受體細胞和基細胞。支持細胞頂端有微絨毛,...
指輪廓乳頭、葉狀乳頭、菌狀乳頭以及軟齶、會厭等處的黏膜上皮的味覺感受器,具有感受酸甜苦鹹等味覺的功能。成人約有3 000個,青年時期最多,到老年則減少;味閾值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高,味覺敏感度隨之下降。味蕾呈卵圓形小體主要分布於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少數散在於軟齶會厭及咽等部上皮內。光鏡下,味蕾由...
味覺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種乳突內的味蕾。人的味覺有甜、苦、酸、鹹四種,負責它們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同的。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中、舌的兩側和舌後分別對鹹、酸和苦最敏感。因此,嘗甜味通常用舌尖,而吃藥時,喉頭對苦味的感受很久才消失。(三)嗅覺感受器: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鼻黏膜上部淡黃色的嗅...
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來源於味蕾的味覺信號通過味覺神經傳遞到味覺中樞神經系統。鼓索神經和舌咽神經是支配舌面味蕾的兩大主要味覺神經,它們分別支配著前舌和後舌的味蕾。味覺神經損傷 味覺神經損傷可以引起所支配的味蕾萎縮、退化、消失,進而導致部分味覺功能受損,受損的味覺功能則可以在味覺神經再生後得到恢復。味覺神經...
味蕾是味覺感受器,正常人約有1萬個左右。它是一卵圓形小體,是由特殊上皮細胞—感覺上皮細胞組成,形狀很象含苞欲放的花蕾。主要分布在舌面的輪廓乳頭、菌狀乳頭的上皮內,而在軟鱷、口腔和咽部黏膜的表面也有廣泛的散在的分布。味蕾由味細胞、支持細胞和基細胞3種細胞組成。每一味蕾約有40~60個味細胞。味...
本體感受器是接受肌、腱、關節、韌帶、筋膜的刺激,產生體位和運動感覺。外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的感覺都來自軀體,有時通稱為軀體感覺。內感受器接受內臟、血管的各種(機械、化學、滲透等)刺激,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接受內臟、血管一般感覺的一般內臟感受器;另一種是接受嗅覺和味覺的特殊內臟感受器。反射弧 神經系統...
味覺敏度(taste acuity)是指味覺的絕對感受性,即味覺感受器覺察出最小味覺刺激量的能力。簡介 味覺敏度主要受個體差異、味覺刺激物(如各種食物)的溫度以及機體的需要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個體對相同的味覺刺激物的味覺敏度不同,感受性有高低。味覺刺激物溫度的上升使對鹹、苦的感受性逐漸下降,對酸的感受性...
味覺融合臨界點,指剛剛使味覺感受器由間歇性味覺產生連續穩定味覺的最小刺激頻率。用方波脈衝的最小脈衝頻率表示。是心理學家溫柏特和F.艾倫20世紀20年代在實驗研究中發現。含義 味覺融合臨界點(critical fusion point in taste),指剛剛使味覺感受器由間歇性味覺產生連續穩定味覺的最小刺激頻率。用方波脈衝的最小...
實際上我們舌頭上的味蕾可以感覺到各種味道,只是有不同的敏感度。辣不屬於味覺,乃屬於痛覺,它能直接刺激我們的舌頭或皮膚的神經。所以基本味覺只有五種。不過,就實際生活不同地域的人對味覺的分類不一樣。鹹味的反射原理 舌前1/3味覺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經面神經之鼓索傳遞;舌後1/3的味覺由舌咽神經傳遞;舌...
在幾種不同的氣味混契約時作用於嗅覺感受器時,可以產生不同情況,一種是產生新氣味,一種是代替或掩蔽另一種氣味,也可能產生氣味中和,混合氣味就完全不引起嗅覺。味覺和嗅覺器官是我們的身體內部與外界環境溝通的兩個出入口。因此,它們擔負著一定的警戒任務。人們敏銳的嗅覺,可以避免有害氣體進入體內(戰爭中毒氣...
味蕾是味覺感受器,呈卵圓形,由味細胞和支持細胞所組成。味蕾主要分布於輪廓乳頭側壁的上皮中,但也可見於菌狀乳頭、軟齶及會厭等處的上皮內。味蕾細胞 味蕾內的上皮性細胞,有60~100個。光鏡下分為支持細胞和味覺細胞兩種類型;電鏡下分為Ⅰ型細胞、Ⅱ型細胞、Ⅲ型細胞和Ⅳ型細胞4種類型。味覺神經 味覺感受器...
耳突 耳突,渦蟲體前略呈三角形,兩側向外突出的部分,名為耳突,是味覺,嗅覺的化學感受器。
是聽覺和味覺的感覺器官。由外耳、中耳構成的傳音器和內耳感音、平衡器所組成。外耳和中耳是聲波(機械波)傳導器官,內耳是感受聲音和位覺的感受器。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三部分。鼓膜為橢圓形的半透明薄膜,將外耳與中耳分隔。鼓膜把機械波刺激傳導到中耳。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三部分。咽鼓管為...
味蕾是味覺的感受器,我們吃東西時感到的酸甜苦辣就是由味蕾感知的。舌頭上有成千上萬個味蕾。味蕾的形狀像雞蛋,直徑為60~80微米,高約80微米。舌頭的不同位置分布有感受不同味道的味蕾:苦味在舌根部,酸味在舌邊緣,甜味在舌尖及喉頭,鹹味在舌尖的稍後處(舌尖兩側)。舌面的中間位置基本上沒有味覺功能,。食...
味細胞 味細胞 taste cell,gustatory cell 構成味覺感受器的細胞。是在味蕾中發現的,由上皮細胞轉化的次生感覺細胞,接受味覺神經末端的突觸。
菌狀乳頭內含有味蕾,故有味覺功能。高約0.7-1.5mm,直徑約0.4-1.0mm。草莓舌的菌狀乳頭增生、充血,往往是一些疾病的表征,如猩紅熱、川崎病、核黃素缺乏症等。當菌狀乳頭、絲狀乳頭均萎縮,致使舌乳頭消失呈光滑的片狀、平如鏡面時,稱光滑舌或鏡面舌。功能 接受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細胞,主要分布於舌體的...
與前庭神經相通,是位覺感受器,能調理直線加速減速運動、旋轉運動的起始與終止,前庭器病變會暈眩、失去平衡。蝸管是聽覺感受器,經外耳道→鼓膜→錘骨→砧骨→鐙骨→前庭窗→骨迷路外淋巴→蝸管→內淋巴→螺旋器→蝸神經→大腦內質的聽區。嗅器在鼻。味覺在舌。
味覺 分布在舌面、上顎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覺刺激的感受器。味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質。當味覺刺激物隨著溶液刺激到味蕾時,味蕾就將味覺刺激的化學能量轉化為神經能,然後沿舌咽神經傳至大腦中央後回,引起味覺。最基本的味覺有甜、酸、苦、鹹四種,我們平常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種味覺混合的結果...
LITE-1是科學家在動物世界中發現的第三種感光器。LITE-1實際來自於最早線上蟲體內發現的味覺感受器蛋白質,然而這與哺乳動物的味覺感受器並不相同。發現過程 2016年,科學家發現一種奇特的無眼蛔蟲,它具有“品嘗光線”的超級能力。他們在蛔蟲味覺感受器中發現一種新類型細胞,感光能力比人類眼睛靈敏50倍。該發現是...
第一節嗅覺感受器和嗅覺的特點 第二節味覺感受器和味覺的特點 第十篇神經系統 第一章神經系統解剖 第一節總論 一、神經系統的分類 二、神經系統的組成 三、神經系統常用術語 四、神經再生 第二節周圍神經系統 一、脊神經 二、腦神經 第三節內臟神經 一、內臟運動神經 二、內臟感覺神經 第四節中樞神經系統 一...
第五章 味覺 節 味覺與進化 一、 味覺對動物進化的影響 二、 味覺的產生與進化 第二節 味覺感受器 一、 舌乳頭 二、 味蕾 第三節 味覺敏感性的部位特點和味覺地圖 第四節 味覺機制的發現 第五節 味覺受體及味覺換能與傳導 一、 味覺受體 二、 味覺傳導 三、 味覺換能 第六節 基本味質及...
由於傳出刺激常涉及味覺感受器,故髓性多汗症又稱味覺性出汗,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兩種類型。病因 由於傳出刺激常涉及味覺感受器,而引起局限性出汗。臨床表現 1.生理性髓性多汗 許多人在食入辛辣和香味食物及飲料後發生局限性出汗,以面部多見,特別是上唇和頰部單側或雙側,以及頭皮和膝部,一般在數...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是感受器接受刺激所產生的表示身體內外經驗的神經衝動過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它是最簡單的認識形式。例如一個紅蘋果,我們用眼睛看,知道它的顏色是紅色,形狀是圓形;用嘴咬,知道它的味道是甜的。這裡的紅、圓、甜就是蘋果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