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的道

味的道

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清人袁枚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詩人美食家。這位乾隆年間進士,乾嘉詩壇盟主,曾當過四任七年知縣。但袁枚三十四歲時便看破仕途辭官回鄉,在江寧小倉山築建起私人會所隨園,過起了以詩結朋、以食會友的田園生活,連著名畫派“揚州八怪”的畫家也成了隨園的座上之賓。 作為一個著名詩人和文學家,袁枚卻沒有一般讀書人那種迂腐氣味,他不僅僅不怕講究飲食和熱..

基本介紹

  • 書名:味的道 
  • 作者:二毛
  • 類別:飲食文化
  •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3月
  • 頁數:368 頁
  • 定價:36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8127463
內容簡介,媒體評論,作者簡介,書籍目錄,

內容簡介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天天向上》推介嘉賓、美食作家二毛的最新力作,當代《隨園食單》。
野夫 孔二狗 劉春 封新城 陳朝華 李健 張元 牟森 傾力推薦
1916年章太炎才把“味道”這個詞用在食物上,之前是沒有“味道”一說的,評價食物只有好吃、不好吃。這個 “道”字暗藏了很多玄機,包括人們獲得食材的方式、烹製食材的方法,也包括對待食材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人與食物的關係”。
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二毛一直在味的道上尋尋覓覓,探求味與道的真諦,並將飲食之道用詩歌、哲學和情趣調味,最終成就此書。
這本《味的道》,巧妙地對應了袁枚的《隨園食單》,沿著《隨園食單》的脈絡,解讀隱藏在兩百多年前隨園會所里的佳肴,探尋是否更能接近“味道”本身,同時也遠眺一下今天的“味”與那個時代的“道”之間的距離。在二毛看來,“味的道”中,“味”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人為的味,比如如今常見的反季節食品、農藥化肥等,這類人為的味,使得食物失去了真味;第二個就是自然的味,只有自然而然的味才是食物的真味。而要獲得食物的滋味和鮮香,需要有一個自然過程。這個過程從我們取得或者養殖食材的時候就開始了。而我們獲得它的過程就是一種“道”。在大自然裡面去自然而然的獲取這種味的方式就是“道”。可今天我們講味道,很多都只是有味而無道了。
《味的道》是二毛用特有的方式對食物進行的一種反思,這種反思,將現代人對美食的鄉愁臆想和懷舊風潮、將無所出處的對美食原鄉的焦灼、將現代流行美食文化的寫作,都帶入了更深的層面。

媒體評論

用詩意的眼光看待美食,在他看來,美食或許更接近於藝術品,而不僅僅是用來果腹的吃食。
——中新網
二毛用自己獨特的身份和視角,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話語經驗。展示出自己對於美食的獨到領悟和理解,由此書寫出一種意象更為廣闊的飲食趣味。
——北京青年報
在吃上,二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懷舊派。他熱衷於收藏老菜譜,其中清代版的《隨園食單》以及《隨息居飲食譜》是他壓箱底的寶貝。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簡介

二毛,《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天天向上”推薦嘉賓,《新周刊》、《中國經營報》等美食專欄作家。1960年代生,重慶酉陽人,原名牟真理,80年代莽漢主義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有知名餐館“天下鹽”,著有《民國吃家》《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等。
味的道
味的道

書籍目錄

序 吃意與詩意
須知單
先天須知 作料須知 火候須知
配搭須知 洗刷須知 調劑須知
用纖須知 時節須知 選用須知
戒單
戒苟且 戒外加油 戒縱酒
戒火鍋 戒停頓 戒耳餐
戒暴殄
海鮮單
海參三法 鰒魚
江鮮單
鰣魚 黃魚 刀魚二法
特牲單
豬頭二法 豬肺二法 豬蹄四法
排骨 豬肚二法 楊公圓
蜜火腿 豬腰 粉蒸肉
白片肉 炒肉絲
雜牲單
羊頭 牛肉 牛舌
羽族單
雞蛋 蒸鴨
水族有鱗單
醋摟魚 鯽魚 季魚
水族無鱗單
帶骨甲魚 鱔絲羮 蟹
鮮蟶
雜素單
茄二法 冬瓜 豇豆
菠菜 松菌 芹
豆芽 葛仙米 韭
莧羹 問政筍絲 芋羹
蕨菜 豬油煮蘿蔔 豆腐皮
小選單
酸菜 大頭菜 醃蛋
乳腐 冬芥 牛首腐乾
詩意的海蜇
點心單
蘿蔔湯圓 千層饅頭 白雲片
竹葉粽
飯粥單
飯 粥
茶酒單
茶 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