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周穎(1909—1991),女,河北南宮人,原名周之芹,生於1909年2月,系
覺悟社社員
周之廉三妹,後改名周穎,為覺悟社年紀最小的社友,曾在
五四運動中為被捕的
周恩來、
郭隆真等送飯、傳遞訊息。她於1922年考入
直隸女師(天津
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25年
五卅運動時,她擔任該校
學生會主席,領導學生遊行示威。在天津讀完書後,又在
南京中國國民黨黨務學校(第一期)畢業。
九一八事變後,她到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系讀書,與
胡風等組織新興文化研究會,出版油印刊物《文化之光》,宣傳抗日主張。1933年,周穎被
日本刑廳逮捕,她是被驅逐的愛國留學生中的唯一女性。1933年畢業於
日本早稻田大學。同年回國,參加反帝大同盟。
歷任職務
1937年
抗戰全面爆發後,周穎先是參加救亡工作,後入湖北
京山游擊隊。1940年,她
任重慶北泉慈幼院保育主任。曾創辦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任主任。1943年參加中國國民黨民主同志聯合會(後稱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後任
重慶慈幼院保育主任、
中國勞動協會重慶工人
福利社主任、香港
九龍婦女聯誼會主席。抗戰勝利後,她在
重慶因“勞協事件”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獲釋後來到香港參加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籌建工作,被選為常委。1948年到
解放區,任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同年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
1949年出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後任郵電部勞動工資處處長,全國總工會執委、候補常委,
民革中央常委。1957年,周穎被錯劃為“
右派”,遭受迫害。平反後任
民革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監委會副主席。是第二、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91年1月病逝。
情緣
周穎在天津讀書時,曾隨姐姐參加“五四”運動。當時,她姐姐
周之廉和
周恩來、
鄧穎超等都是
覺悟社的最早成員。周穎也成了
覺悟社的小社員。當
周恩來等因學潮被羈押後,周穎就成了為他們送飯、傳訊息的“小交通”。1990年,周穎到中南海去拜訪
鄧穎超,她倆互相攙扶著,漫步在花前,邊看邊談,談到年輕時在天津一起奮鬥,也一起看過花。
周穎在天津讀完書後,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到
南京考取了黨務學校。在這所學校里,她認識了
聶紺弩。當時,
聶紺弩剛剛從
莫斯科回來,到學校里來任職,正好是做周穎這個小組的指導員。初次見面,
聶紺弩給周穎留下了好印象。
那時,有位女同學給周穎介紹了一位姓趙的男朋友,而這位
趙姓男朋友恰與
聶紺弩是好朋友。每次約見周穎時,他總要叫上
聶紺弩一起去。為了能見到
聶紺弩,周穎每次都是非常開心地去赴約。
聶紺弩對周穎的感情一點兒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周穎請他吃飯,吐露真情後,他才明白。第二天,
聶紺弩買了本《灰色馬》,送給姓趙的朋友,從那以後,趙先生再也不去找周穎了。原來,《
灰色馬》說的是: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姑娘,他每次去見姑娘時,老是拉上自己的一個同伴,結果,姑娘愛上了他的同伴。
婚禮
1929年,
聶紺弩和周穎在
南京鼓樓旁邊的一家小飯店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1933年,周穎因參加左翼文化運動及留學生反日運動,被
日本警方逮捕,在被捕的30多人中,只有周穎一個是女的,日本人稱她是“
萬綠叢中一點紅”。
周穎回到上海後,先後參加“
上海反帝大同盟”、“蜂社”、“劇聯”等抗日救國組織,同時還創辦中國藝術供應社。該社專搞化妝、道具、燈光之類,為一些小劇團服務,不演戲,是當時
左翼戲劇家聯盟公開事業的一部分。
1934年12月19日,
魯迅在梁圓豫菜館設宴,名義上是為了慶祝
胡風夫婦的兒子滿月,實質上是為東北來的
蕭紅和
蕭軍介紹幾個“可以隨便談天”的朋友。這天到場的有
茅盾、
葉紫、
聶紺弩和周穎。蕭軍後來在回憶文章里這樣形容
聶紺弩和周穎的:聶紺弩“臉形瘦削,面色蒼白,有一雙總像譏諷什麼似的在笑的小眼睛,短髮蓬蓬,穿了一件深藍色的舊罩袍,個子雖近乎細長,但卻顯得有些駝背”;周穎“約近30歲方圓臉盤,臉色近於黑的女士,她穿了一件細花深綠色,類似軟綢料子的窄袖半舊旗袍”。席間,
聶紺弩不停地往夫人碗裡夾萊。蕭軍見了也學樣,住蕭紅的碗裡夾萊,惹得蕭紅不好意思起來,悄悄地制止蕭軍這樣做。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穎從上海到了湖北,參與鄂北抗日游擊活動。從1940年到1946年間,周穎任
重慶世界紅十字會辦的北泉慈幼院保育主任,參加
朱學范領導的
中國勞動協會,擔任該會重慶工人
福利社主任等;1946年8月6日,200多名國民黨武裝軍警和特務,包圍了福利社,逮捕了周穎等38位同志。事發後,《
新華日報》立即進行了報導,工人紛紛抗議,朱學范在上海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最後,
國民黨不得不予釋放。建國以後,周穎歷任全國政協常委、
民革中央常委、中央組織部部副部長、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