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儒家典籍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創作年代西漢
發現經過,成書年代,內容與影響,注釋與版本,

發現經過

成書年代

⑤作於周秦之際。宋儒魏了翁疑《周禮》為“秦漢間所附會之書”(《鶴山文鈔·師友雅言》)。毛奇齡云:“此書系周末秦初儒者所作”(《經問》卷二)。梁啓超說:“這書總是戰國秦漢之間,一二人或少數人根據從前短篇講制度的書,借來發表個人的主張”(《古書真偽及其年代》)。近人陳連慶認為:“《周禮》製作年代的上限,不早於商鞅變法”,“下限也不會晚於河間獻王在位之時”,“成書年代的最大可能,是在秦始皇之世”(《周禮成書年代的新探索》)。港台學者史景成認為,《周禮》作於《呂氏春秋》以後,秦統一天下之前(《周禮成書年代考》)。日本學者池田溫認為,“《周禮》基本上為戰國時代思想家的構想,至漢代始以今日所見的形式固定下來成書”(《中國古代籍帳研究》)。
⑥作於漢初。胡適認為,《周禮》“為漢人所作之書似無可疑”(《論秦疇及周官書》)。彭林認為,《周禮》的“主體思想是由儒、法、陰陽五行三家複合而成”,這種“多元一體”的特點,正是漢初學術思潮打下的時代烙印,此書“當成書於漢初”,“至遲不得晚於武帝元光五年”(《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
⑦劉歆偽造。始倡此說者為宋胡安國、胡宏父子。胡宏認為,《周禮》是劉歆為了“附會王莽、變亂舊章”,而“假託《周官》之名,剿入私說”的作品(《皇王大紀論·極論周禮》)。洪邁《容齋隨筆》、廖平《古學考》、康有為《偽經考》、錢玄同《答顧頡先生書》、徐復觀《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侯家駒《周禮思想淵源》等文均持此論。

內容與影響

《周禮》分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6篇。每官之下各有屬官60(今日所見《周禮》,每官都溢出60之數),總共360官,象天360度。6官分掌吏治、民事、禮樂、軍政、刑法、營造,其中天官冢宰又為6官之長,總攬邦治;冬官司空一篇原缺,漢人以《考工記》充之。《周禮》是一部通過官制體系來表達作者治國思想的著作,其內容涉及到上古社會的政治、思想、經濟、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體大思精,周密合理,故備受經學大師鄭玄的推崇,雖然晚出,但很快一躍而居三禮之首,也是唐九經、宋十三經之一。《周禮》在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王莽改制、宇文周革典、王安石改革,都以《周禮》為理論依據。《周禮》所及的各種典制,多為後世統治者所仿效。如六官之制,至晚到隋,就被吸收,成為中央的六部之制,一直沿用至清。再如祭天禮地、享祀先祖的各種重大典禮,亦為後代統治者遵用。又如王城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也屢屢被尊為范制而仿建。至於《周禮》一書所包涵的豐富的治國思想,如治官、理財、教化、法治等,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研究之作代有新出。

注釋與版本

東漢初,劉歆的門徒杜子春設席授業,傳《周禮》之學,弟子甚眾。鄭興、鄭眾父子,衛宏、賈逵、馬融等都為《周禮》作過注。東漢末,鄭玄博綜眾家,兼采今古文,作《周禮注》。其後鄭注獨行而諸家之注皆廢。今所見《周禮注》(鄭玄),最好的版本為宋婺州市門巷唐宅刊本,近年中華書局已將其影印,收入《古逸叢書三編》。唐賈公彥曾為《周禮》作疏。朱熹稱唐人諸疏中,以賈氏《周禮鄭注·疏》為最好,流傳至今的版本,以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八行本)為最好,近代有董康誦芬寶影刻本。清代《周禮》研究的集大成者為孫詒讓,著有《周禮正義》86卷,版本有多種,以孫氏家藏鉛鑄版初印本(即乙巳本)為最好,近年中華書局有新點校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