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晃

周祖晃(1891年-1959年12月27日),號敬生,是廣西臨桂縣兩江鎮宿棠村人,是桂系有名的將領。

抗日戰爭期間,先後參加過淞滬、台兒莊、徐州、崑崙關戰役,戎馬生涯大半輩子。他身先士卒,厚待袍澤,多次負傷,被人稱為老前輩,有“桂系宿將”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祖晃
  • 國籍中國
  • 籍貫:廣西臨桂縣兩江鎮宿棠村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59年12月27日 
  •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人物生平,所獲榮譽,

人物生平

周祖晃早年考入桂林陸軍國小,後升入武昌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騎科第一期,與唐生智同學。1914年,保定軍校畢業後,在湘軍唐生智部任連長、營長,後回到桂系部隊,1933年,任第七軍副軍長,1936年,授少將軍銜。周祖晃投身軍旅,身上有著軍人的血性。兩廣的“六一”運動時,周祖晃任抗日救國軍第七軍副軍長,曾率部駐守梧州。一次英帝國主義者竟無視中國主權,一艘軍艦從廣州灣駛入梧州西江水域,向廣西的反蔣運動示威,情況危急,周祖晃命令向英艦發出警告,英艦撒潑競威脅道:“我們大英帝國的軍艦是從來沒人敢向我們開炮的!”周祖晃忍無可忍,下令向英艦開炮,這突如其來的炮彈把英艦嚇得調頭逃跑,再無叫囂。周祖晃這舉動揚了國威,也頗具傳奇色彩。
1937年10月,周祖晃升任中將第七軍軍長。在第七軍奉命抵達南京後,周祖晃即命令部隊加緊構築南京中華門一帶的防地工事,很快接到調兵前往浙江吳興、長興抗擊登入日軍以阻止其向南京推進的緊急電令。周祖晃即率第七軍主力在吳興、長興布防,抗擊日軍。吳興一戰,陣地在敵我之間反覆爭奪,幾度易手,戰況膠著,周祖晃在仁皇山頭督戰指揮,全軍血拚死守,讓瘋狂的日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然而由於傷亡慘重,無兵可援,最後不得不撤離。
1938年夏,第七軍在安徽蚌埠河溜鎮渦河一帶參加徐州會戰的外圍戰鬥,作戰的任務是阻擊日軍向懷遠推進,當時第七軍所部之一七二師奉命調往蒙城,歸四十八軍指揮、而一七一師則調往安微宿縣,歸二十一集團軍直接指揮,當時第七軍只能指揮在河溜布防的一七〇師。徐州會戰外圍作戰中,二十一集團軍廖磊總司令曾下令一七一師楊俊昌師長死守宿縣,當時由於日軍攻勢猛烈,楊師長向廖總司令電話請求部隊撤退,電話還未打完,日軍己攻入城內,楊部邊戰邊退,以致宿縣失守,對徐州會戰大局影響之巨大,為此上級要追查責任,因此遠在百里之外的周祖晃遭到撤職處分。對此,當時許多將領均為周祖晃打抱不平,周祖晃雖然感到十分委屈,但他仍然接受了處分,此舉頗受軍中上下級感動和欽佩。
1939年春,周祖晃又被任命為四十六軍軍長,不久又升任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率部參加崑崙關戰役。在崑崙關戰役中隸屬西路軍夏威指揮,任第一縱隊司令,攻擊高峰隘,雖未立下赫赫戰功,卻也為最後的崑崙關大捷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戰勝利後,調國民黨中央軍政部任中將部員。1946年8月轉為備役,回到桂林閒居。民主人士李任仁先生曾到家裡與周祖晃談了時局問題,周祖晃知道李任仁是搞民主活動的,很以他的主張為然,就成了周祖晃後來起義的一個因素。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指揮的“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決定了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命運,國民黨華中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作最後掙扎,要周祖晃出山充任南寧指揮所主任,周祖晃將任命原封退回,堅辭不就。此後桂林綏署主任李品仙常到家裡傳達白長官的旨意,必定要周祖晃出山協助,周祖晃一再以年老多病為由辭去。
1948年8月,國民黨中央任周祖晃為桂林綏署增設副主任,繼又任廣西省政府委員,他仍不聞不問,李品仙、廣西省主席黃旭初先後幾次到家裡勸望,周祖晃總以家庭關係,不能離開桂林到其他地方去為由推辭,但如果周祖晃再堅決拒絕,恐會引起懷疑,後果不堪構想,故在9月間才答應充當了綏署、省政府合組的六個軍政督導團團長之一。
1949年,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的主力部隊在衡寶戰役,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後,白為確保其廣西部隊的老本,將廣西劃分為六個軍政區,即桂北、桂東、桂西、桂南、桂中及黔桂邊區,實行軍政統一指揮,周祖晃被派為桂北軍政區司令長官。桂北軍政區同時編為廣西反共救國軍新編十三軍,周祖晃兼任軍長。軍政區約有10000人的武裝力量。桂北軍政區組建不久,11月初,解放軍進軍廣西的戰役開始,戰局急轉直下,到11月下旬,桂林解放在即,華中長官公署、桂林綏署、廣西省政府均先後撤離桂林。
11月20日,華中長官公署直接令工兵團破壞桂林電廠及附近的橋樑,周祖晃得知這情況後,馬上派人前往制止,並令警備司令部派兵保護,因而電廠和橋樑得以保存無損。同時周祖晃又與第十兵團司令徐啟明(1937年周祖晃任第七軍軍長時徐任副軍長)商量,請他將所指揮的部隊,分別指定路線撤退,不要經過桂林市內,以維持市內秩序,還令警察局長韋瑞霖派一個中隊留守桂林維持秩序,最後留下參議龍建雲在桂林與解放軍聯絡並傳達訊息。
1949年11月21日上午,率部撤離桂林,經兩江到永福百壽。解放軍1949年11月22日下午兩點入城,順利地解放了桂林。周祖晃本想在桂林起義,但因配屬的部隊都是臨時湊合的,各級幹部的意向極不一致,在解放軍兵臨城下的桂林起義,深恐各懷異心,發生意外。到了百壽十多天當中,周祖晃每天分別到各部進行策動起義,並溝通下屬的意見。這時接到留在桂林的參議龍建雲的訊息,匯報了解放軍入城後,紀律嚴明,愛護民眾等情況,又說有民主人士張顯龍、鄧燕林兩位先生極願幫助與解放軍接洽,此時周祖晃認為該起義的時機巳經成熟,決心向人民靠攏,即召集各部負責同仁到司令部開會,他向部下鄭重表明:此次被迫出山任職,用意是為著維護地方秩序和民眾的安寧,來為人民服務,只要與人民有利和你們無損,我個人犧牲在所不惜,當前人民生命不絕如縷,不能再遭斷喪,我們應本天良權衡輕重,何去何從,必須當機立斷,萬不可稍有猶豫,否則人民眼前就要受到很大的災難。周祖晃這番披肝瀝膽的忠言,他的部下都一致表示同意起義。他即派副司令兼參謀長霍冠南到桂林與解放軍接觸,為和平改編作準備,12月6日,霍副司令從桂林回來傳達了解放軍的寬大政策,並帶回與解放軍達成的和平改編協定,8日晚,周祖晃召集軍政區司令部人員會議,把與解放軍和談的真情公布於眾。他說:“中國民眾的生命不能再遭開戰斷喪,現根據民意士氣,本人決心率領全體官兵接受和平改編……”,這番肺腑之言,使司令部里沒有騷動,都默認了他的安排。正在此時,白崇禧從海南島給軍政區發來特急電報:要進行新的軍事部署,還準備空投一批物資、軍餉,望指明空投地點。周祖晃當即指示:本軍政區既已決定接受解放軍的和平改編,此電可不予置理。
在1949年12月11日早,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要與周祖晃親自通話,周祖晃始終拒絕與白通話。後復派副司令霍冠南、司令部政務處處長徐葆森、秘書長馬益堅三人作談判代表於1949年12月12日到桂林,和解放軍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李天佑、四十九軍軍長鐘偉簽訂和平改編方案。
1949年12月13日,周祖晃率所部官兵約5000人,由百壽到兩江接受和平改編,首舉了廣西義旗。在周祖晃的影響下,桂西軍政區司令官莫樹傑和黔桂邊軍政區張光瑋也先後接受和平改編。桂北軍政區改編完畢後,周祖晃被委為桂林軍區副司令員,因種種關係他向廣西省省主席張雲逸請辭,張主席準了後,另薦委他為廣西省政府委員兼參事室主任。後又當選為廣西區政協常務委員。1950年,廣西省會遷南寧,故全家隨周祖晃舉遷南寧
解放以後,周祖晃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1957年後因多種疾病,長年住在醫院裡,中共廣西區黨委統戰部的領導經常到醫院來探望、慰問。1959年12月27日,周祖晃病逝,終年68歲。

所獲榮譽

200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周祖晃榮獲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