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一般指本詞條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創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 ( 公元1902年) , 停辦於 1923年。光緒二十六年 (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中國 , 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 駐天津小站的練兵機構一一武備學堂 , 被迫遷到保定。光緒二十八年 ,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保定東關外創練常備軍(新練軍) , 並設 軍政司 ( 旋改督練公所 ), 下設兵備、參謀、教練三處 , 分別由劉永慶、段祺瑞、馮國璋任總辦。經袁世凱奏準 , 在保定東關外 創辦北洋陸軍將弁學堂 , 由馮國璋任總辦(即校長) , 光緒三十 二年 ( 公元1906年) , 改由段祺瑞接任。光緒二十九年 , 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改名為北洋陸軍武備學堂 , 又改稱北洋通國陸軍學堂、陸軍隨營學堂 ,1911年更名陸軍預備大學堂。民國改元後(1912年) , 改為陸軍軍官學校。與將弁學堂開辦的同時 , 在保定軍校的南面創辦北洋陸軍協和學堂 , 後改名陸軍速成學堂(現省精神病院至市結核病防治院一帶 ), 廢后改為兵營。人們習慣把這兩所軍校統稱 " 保定軍校 "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
  • 創建時間: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 1902 年
  • 著名畢業生:葉挺
  • 類型:遺址
  • 拆毀時間:1945 年
軍校由來,軍校改革,

軍校由來

保定軍校之所以中外聞名 , 與人才輩出及對中國近代史影響之大分不開。僅民國改元後十一年的畢業生 , 即達 6553人。其 中不少畢業生成為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 , 為中國人民的 革命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如葉挺同志是我黨著名的軍事將領,在北伐戰爭中他率領的 " 鐵軍 " 使敵人聞風喪膽 ,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長。趙博生、董振堂烈士 , 是寧都起義的著名領導人 , 趙博生同志曾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參謀長 , 董振堂同志任紅五軍團長 , 先後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地下黨員、原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長官張克俠和何基豐同志 , 在淮海戰役的緊要關頭 , 分別率領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火線起義 , 為順利地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還有何柱國、王長江等同志 , 也都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軍校改革

保定軍校停辦後 , 曹錕在漕河辦的講武堂移此。曹錕倒台 後 , 該講武堂停辦 , 先後成為直系、奉系、國民黨等軍隊的兵營 , 每換一次防 , 校舍便遭一次破壞。 1937 年 " 七·七 " 事變後 , 這裡成了日本侵略軍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1945 年日本投降後 , 校舍被拆毀。保定解放後 , 改建為農場 , 又改為畜牧場。儘管保定軍校已成為歷史的遺蹟 , 但是它的影響和事跡卻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