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創設領導,同時效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的國民政府軍事主力。1947年“行憲”前改為“中華民國國軍...
國民黨軍隊,①見“國民革命軍” (1945年以前)。②簡稱“蔣軍” (1945年以後)。為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治目的服務的武裝集團。 ...
八年抗日戰爭,尤其是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軍隊中的大多數將士的作戰是英勇的,他們為抗擊日寇的進攻,為中華民族的生存進行過殊死抵抗,與全國人民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
國民黨軍隊軍妓制度簡介 編輯 中新網2010年11月13日據台灣《聯合報》報導,金門外島昔日的台軍“八三一”軍中樂園,正式名稱是“特約茶室”。金門公園管理處整修位於...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
1938年10月,國民黨第五軍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政府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抗日戰爭中,第五軍曾血戰崑崙,一鳴驚人。解放...
《八年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1937~1945》是2011年10月1日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是何桂宏、鄭德良。...
《國民黨十大王牌軍》是2009年10月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冠任,是一部政治軍事類型的書籍,該書共分為十章。...
《正面戰場大會戰:國民黨軍隊抗戰紀實》是2007-06-01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繼業、孫志華。...
參加長城抗戰的國民黨軍隊有三十多萬,來自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晉軍等多個山頭。武器裝備以徐廷瑤的中央軍最好;王以哲、萬福麟的東北軍,以及商震的晉軍也不...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中華民國在軍政時期新建立國民革命軍中的一支軍隊,前身為廣東軍隊建國粵軍第一師。“第四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始創部隊之一,更是北伐的主力,曾...
國民革命軍第18軍誕生在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軍閥混戰時期成名,圍剿紅軍時期壯大,抗日烽火建功,兵敗淮海戰場...
該軍前身是國民黨軍隊新建第217師和第46師。1949年2月,國民黨軍隊在平津戰役結束後,為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在湖南常德新建第217師,並與河南地方武裝改編的第346...
大韓民國國軍(朝鮮語:대한민국국군,Republic of Korea Armed Forces,縮寫為ROK Armed Forces)是大韓民國的國家軍隊。除大韓民國預備軍(Republic of Korea...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由原七十四軍整編而成,實際兵力仍為三萬多人。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戰績最輝煌的部隊。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四軍原本是粵系部隊,前身是粵軍第八路軍一部,抗日戰爭爆發前後第六十四軍成軍。該軍歷練成長於抗戰中,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一度是華東戰場國軍...
該軍前身是粵軍第151、第152師。1926年7月,粵系國民革命軍第4軍、國民革命軍第5軍主力參加北伐時,各留一部堅守廣東,由李濟深統一指揮。1928年春,國民黨軍使用...
該軍前是是蘇北地方武裝。1948年秋,國民黨軍隊為加強蘇北地區長江沿岸的防禦力量,將第1綏靖區地方武裝保全團隊與蘇北師管區合編組成3個暫編師。1949年1月,國民黨...
國民軍是從北洋軍閥部隊中分化出來,並以馮玉祥為領袖的一支軍隊。國民軍的主力是馮玉祥、胡景翼、孫岳下屬的三個軍。胡景翼病死後,其手下部隊多投奔馮玉祥。1924...
中華民國(1912~1949)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 3個時期。中華民國官制和軍制在各個時期依其所依附的國家和效仿的制度不同而改變...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大政黨及其武裝之間在中國境內爆發爭奪全國政權的內戰。國共內戰最終以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而結束。廣義上指是1920...
正面戰場是中國控制的連片國土與日軍侵華推進線上日控區對峙交戰而形成的戰場。由於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軍隊,因此一般也稱其為國民黨正面戰場。...
早期國民革命軍內部的將領和軍官由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軍隊同時效忠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曾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