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性軟骨肉瘤

周圍性軟骨肉瘤指來源於骨的外面又侵犯到骨的軟骨肉瘤。發病率較中心性軟骨肉瘤少。好發於男性,男女之比為2:1。成人期發病,一般見於20歲以後,青春期前無發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多發群體:20歲以後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骨盆
  • 常見病因:來源於多發性軟骨瘤
  • 常見症狀:骨面上的腫塊,其生長緩慢,腫塊常為圓或球形,質地硬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約有20%來源於多發性軟骨瘤,繼發於單發性骨軟骨瘤只有1%~2%。

臨床表現

肉瘤好發於骨盆,其次為股骨近端、脊柱、骶骨、肱骨近端、肋骨、鎖骨、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與中心性軟骨肉瘤相比,周圍性軟骨肉瘤更好發於骨盆和軀幹骨,並且幾乎不見於膝關節和肘關節的遠端。
在脊柱和骶骨,周圍性軟骨肉瘤起源於椎體後弓;在骨盆,起源於髂骨翼或前弓;在鎖骨,起源於鎖骨體部;在長骨,起源於長骨的乾骺端的近骺端(同骨疣的位置)。
周圍性軟骨肉瘤向內外膨脹性生長,侵犯原已存在的骨軟骨瘤,如進一步發展,周圍性軟骨肉瘤可種植於骨上。
主要症狀是位於骨面上的腫塊,其生長緩慢。腫塊被軟組織包繞,但其與軟組織無粘連。腫塊常為圓或球形,質地硬,如同骨質。
一些患者可有多發性遺傳性骨軟骨瘤或單發性骨軟骨瘤的病史,但大多數患者無類似病史。腫物行多次手術且反覆復發的病史不少見,在這種情況下,可摸到一個或多個與骨完全分離的軟組織內腫塊或結節。
腫物可無疼痛,但一半以上的患者有疼痛,這種疼痛輕微,可繼發於腫脹之後出現。如周圍性軟骨肉瘤位於骨盆,可出現腰骶神經叢及末梢神經的壓迫症狀;如位於椎體,可引起截癱。
由於周圍性軟骨肉瘤生長緩慢,所引起的症狀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不嚴重,並且由於患者已患骨軟骨瘤多年,認為骨軟骨瘤是無害,所以在初診時,周圍性軟骨肉瘤的體積常很大,且形狀怪異。

檢查

X線所見影像典型,可在組織學診斷之前作出診斷。
基本影像是密度增高不透X線的影像,是由於腫瘤內軟骨的鈣化、骨化所引起。與中心性軟骨肉瘤相比,周圍性軟骨肉瘤的鈣化更常見且更廣泛,在許多病例中,這種密度增高的影像幾乎遍布整個腫物。因此,在周圍性軟骨肉瘤中,可看到一骨外腫物,呈模糊分葉狀,表面凹凸不平像花椰菜樣,密度很高。在腫瘤較厚的區域不引起象牙狀的高密度影像,可以看到鈣化無一定的結構,呈典型的結節狀、點狀和環形(相應於軟骨樣的分葉和周邊形成)。腫物表面的鈣化較少,致使腫瘤與軟組織的界限模糊。
在很少見的極早期病例中,周圍性軟骨肉瘤在影像上仍表現為骨軟骨瘤的影像,其惡性演變可通過CT、MRI、大體病理和組織病理而確定,其骨掃描不是在成人期應有的陰性,而是強陽性。
當周圍性軟骨肉瘤位於軀幹骨時,很少能觀察到原存在的骨軟骨瘤痕跡,可能原因是骨軟骨瘤較小或診者不認識。

診斷

診斷一般較容易,甚至可單從影像學上診斷。

鑑別診斷

1.骨軟骨瘤和周圍性軟骨肉瘤之間作鑑別。
2.周圍性軟骨肉瘤與皮質旁骨肉瘤的鑑別診斷較易。
3.周圍性軟骨肉瘤還需同滑膜軟骨瘤病鑑別。
4.周圍性軟骨肉瘤需同反應性或假瘤性骨軟骨的骨痂鑑別。

治療

採用廣泛性切除。在Ⅰ級周圍性軟骨肉瘤或交界性腫瘤中,因為其復發率低,且復發的腫瘤仍能治癒,所以在某些區域可採用邊緣性切除,常採用保肢手術。禁忌經病變內切除,如打開假包膜、從軟骨上撕開假包膜及腫瘤碎裂。
在周圍性軟骨肉瘤的早期,當腫瘤不太大時,可於腫瘤在宿主骨上的基底部進行切除;但在多數情況下,周圍性軟骨肉瘤的體積較大,包繞其在宿主骨上的起源處,須行腫瘤瘤段切除,瘤段切除適用於四肢、肩胛骨、肋骨及大部分骨盆的周圍性軟骨肉瘤,極少用於脊柱部位的周圍性軟骨肉瘤。
截肢適用於腫瘤巨大,無法行其他手術的周圍性軟骨肉瘤,需廣泛性切除緣。由於周圍性軟骨肉瘤常位於肢帶處,故常採用髂腹間或肩胛胸廓間離斷。
放療或化療無效,甚至在姑息性治療中也不採用。
在少數的反分化周圍性軟骨肉瘤中,手術採用廣泛性或根治性切除緣,常為離斷性手術,可聯合套用化療。

預後

預後取決於周圍性軟骨肉瘤的惡性分級和廣泛性切除的可能性。Ⅰ級周圍性軟骨肉瘤幾乎不轉移;Ⅱ級周圍性軟骨肉瘤可以轉移,但在出現症狀5年內發生者少見;Ⅲ級周圍性軟骨肉瘤常發生轉移,但早期發生者也少。
周圍性軟骨肉瘤的惡性度較中心性軟骨肉瘤低,不僅是因為Ⅰ級周圍性軟骨肉瘤多,而Ⅲ級周圍性軟骨肉瘤極少,還因為在相同的組織學等級下,周圍性軟骨肉瘤的惡性度也較中心性軟骨肉瘤低。
位於軀幹的周圍性軟骨肉瘤(約占全部病例的一半以上),不論其惡性度如何,都可導致死亡,位於肋骨、骨盆、肩胛骨的周圍性軟骨肉瘤可通過手術切除而治癒,脊椎和骶骨的周圍性軟骨肉瘤極少能治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