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衡(西周時期衛國大司馬)

呂衡(西周時期衛國大司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呂衡(生卒年不詳),西周時期人,姜姓,呂氏(後自己改稱聶氏),名,字(一說字“”),也稱姜衡、呂奭、聶奭。是齊丁公呂伋的兒子,曾在衛國為官。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簡介,家族成員,輔佐天子,衛國為官,軼事典故,周康王賜地丁公子,聶氏始祖,乜姓始祖,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呂衡(生卒年不詳),西周時期人,姜姓,呂氏(後自己改稱聶氏),名,字(一說字“”),也稱姜衡、呂奭、聶奭。是齊丁公呂伋的庶長子,曾在衛國為官。有封地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春秋時衛大夫,食采於聶,子孫以地為氏。”
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表示封地在聶北,並修建了城池。後有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血統不同,他的後代則改以“乜”為姓。他因而成為了聶氏始祖,乜姓始祖。

家族成員

祖輩:呂望(祖父,齊太公)
父輩:呂伋(父親,齊丁公)、邑姜(姑姑,周武王后)
同輩:呂得(異母弟,齊乙公)、呂季(異母弟,周朝太傅)
子輩:呂高(兒子,衛國少司馬)、呂慈母(侄子,齊癸公)
孫輩:聶芳(孫子,衛國少師)、呂不辰(侄孫、齊哀公)、呂靜(侄孫,齊胡公)、呂山(侄孫,齊獻公)

輔佐天子

西周時期,周王室還是很有威嚴的,為了避免各諸侯國不聽命調遣,都需要各諸侯當權者或者其至親男子留在天子都成鎬京任職,實為“人質”。在京服從君命,擔任重要官職,輔助天子統治諸侯,其國家並對天子有納貢賦與服役的義務。周成王的兒子周康王姬釗繼位後齊太公呂望病重,呂伋齊國繼任君位,留其庶次子呂季在天子都城鎬京輔佐周康王。因其身份非嫡子,資格不夠,又增派庶長子呂衡赴鎬京相佐。
呂衡和他的弟弟呂季正像他們的父親一樣,在朝中用他們的才智忠心地輔佐著周康王
前976年,齊丁公呂伋退位後,“人質”任務算圓滿完成,當年的農曆五月,周康王姬釗賜封地(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予呂衡,位置與三國交界,可享有封地內的財政收入。又派呂衡赴衛國為官。

衛國為官

正因為周康王姬釗知道呂衡是齊國人,因而把當時位於三國交界的賜封給了他,又派他赴衛國為官。周康王這招很高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三國關係,減少衝突。
呂衡衛國官居大司馬,位列上公。

軼事典故

周康王賜地丁公子

呂衡,是姜太公後人齊丁公的兒子,因為母后非齊王正室,因而在當時被看作庶子。但畢竟是齊國王室子女,因而有機會在周天子朝中做官,前976年農曆五月,周康王姬釗呂衡為衛國卿大夫,還將(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作為封地賜予呂衡,位置與三國交界,可享有封地內的財政收入。在古代男子看來,氏是一種貴族權利的象徵,所以很多貴族可以以新得到的封地為,以體現自己是那個地方的統治者或者王室成員。因此呂衡也不例外,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表示封地在聶北,於是他不僅有“呂氏”,還多了一個“聶氏”的稱呼。當時的貴族男子可以有幾個氏。
於是呂衡聶北建造了聶城(乜城),大至今賈寨鎮耿張村(耿張莊村)、耿大莊村內。(城址具體位置暫不能確定)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序》:“(商周時期)‘姓’與‘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那么呂衡的後人,就開始男子稱“姜姓,聶氏”,女性稱“聶姓,(隨丈夫)氏”作為自己的姓和氏了,象徵自己的家族是聶北那個地方的貴族。

聶氏始祖

我們再來說姓與氏,“(商周時期)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氏”是有爵位的貴族統治階級的稱號。不是貴族出身的平民,不是一代沒有“氏”,而是世世代代都得不到“氏”;出身貴族家庭,子子孫孫都可以得到“氏”,象徵是貴族出身。家庭出身成了是不是貴族的根本與標誌,社會地位完全由家庭出身決定。那些沒有氏的名字,只要一聽稱呼就知是平民百姓。
明代顧炎武日知錄》:“(商周時期)最下者庶民,庶民者無氏,不稱氏者稱名…… 者氏類族也,貴別也。”
商周時期,‘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王公貴族有著很多特權,他們看作象徵身份的“氏“當然是不允許平民百姓也照用了,所以通過法律手段禁止這種情況的產生。因此當時有稱聶氏的人,也絕對是聶北那個地方人數相當少的呂衡家族。
但是那是個男權社會,貴族之間默認“男子稱‘氏’,婦人稱‘姓’”,稱錯了會被嘲笑,所以他們也不會去管“姓”在平民百姓中的使用到底分不分男女。聽說哪個地方普通男子也稱自己姓什麼,只會笑言百姓愚昧
事實的情況確實是有的,既然各國沒有約束“姓”不準在百姓中使用,也沒有去管非得男子用還是女子用,作為遠離貴族生活的普通百姓來說確實理解不了,一個稱謂有這么大講究。因而百姓中有稱“姓”的男子,那么聶城中的百姓,也就有開始有稱“姓聶”的人了。

乜姓始祖

既有百姓以“”為姓,為以區別血統不同,他的後人則改以“”為姓。東周時,曾聚居在與聶北鄰近的聶堂(也作“乜堂”,今肖莊鄉乜堂村),成為乜姓的發源地。
由於聶姓是人數眾多的聶城百姓的後人,而乜姓是人數相當少的呂衡家族的後人,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遠遠低於聶姓人口的結果,並差距隨著時代越來越大。

人物評價

他本是“姜姓,呂氏”,後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雖說當時的貴族男子可以有幾個氏。但他這一做法卻讓後代都延續用“聶”作為氏,隨著劉氏漢朝的建立,家族貴賤的思想被打破,自西漢開始,姓即氏,氏即姓,除了場合的用法不同,含義已經沒啥區別。曾經貴族的聶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聶姓了。這就是聶姓的起源。又因“”、“”古意相同,為以區別血統不同,他的後人則改以“”為姓。所以說他是聶氏始祖,乜姓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