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是明朝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於《震川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
- 作者:歸有光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出處:《震川集》
- 文學體裁:散文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是明朝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於《震川集》。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是明朝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於《震川集》。作品原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聖人所以至於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夫道無終窮,雖聖人亦有待於學也。學之則不容無漸矣,此其理之固然,而豈聖人過為卑論以就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出自《論語·為政》的內容。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意思是:“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是老王樂隊於2017年9月28日發行的EP,共收錄3首歌。專輯介紹 理想是彼岸花 盛開在奈何道路 我徒有年輕的皮囊 帶上黃湯 身先士卒 要是我一去無返 請為我祭奠 請記得 理想有毒 多少生靈為了理想塗炭,為了理想安心上路。老王樂隊的音樂是我手裡探路的油燈,用急行軍的速感,引領我,並...
右傳之三章。釋止於至善。傳四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右傳之四章。釋本末。傳五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1·1小節 原文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
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於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顧不如不學無術者之尚全其朴也。故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慧,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為至死而不悟者也。惡得...
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君子不器 第二章 修身篇 溫良恭儉讓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禮之用,和為貴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戒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三十歲做事能合於禮,四十歲能辨惑解疑,五十歲能知曉自然規律,六十歲能聞言知意,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規矩。”內容理解:這則語錄,孔子自述其進德...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人處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可見他在未再見老子之先,對於“性”與“命”的哲理,是採取謹慎態度的,必須到他晚年,再見老子,接受老子的啟發之後,才有新的進境。所以在他晚年,有這樣的感嘆: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帶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眾人皆知“孔子之謂集大成”(《孟子.萬章下》),然據史書記載,“孔子少孤”(《禮記.檀公上》)而“貧且賤”(《史記.孔子世家》),按當時的家境和禮制,孔子雖“十有五而志於學”(《為政》),但他是不大可能進入當時的諸侯官學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那么孔子“金聲玉振”的思想與學識從何而來呢?子貢...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乾、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
然友之鄒(5)問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6)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7)。’諸侯之禮,吾 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8),齊疏之服(9),飦粥之 食(10),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
那么,我們做學問,立志於道呢?也 同樣應該不馬虎,不敷衍,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因為,與“日 月有明,容先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同樣的啟發, ”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不打好基 礎,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向前呢?總起來說,這是一段激勵人立志向學和提高思想...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譯文:孟子說:“...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歟,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歟,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這一段又像子張或者子夏的學生的記載。又如《先進篇第十一》的第五章和第十三章:“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3)之為數(4),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5)將至,思援弓繳(6)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7.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7.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7.10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7.11 子謂顏淵曰...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陳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6)矣?且爾言過矣,虎兕(7)出於柙(8),龜玉毀於櫝(9)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10)。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我們所見的《孟子》七篇,每篇分為上下,約三萬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比現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十一篇進行了鑑別,認為七篇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東漢以後,這幾篇便相繼失佚了。趙岐在《孟子題...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子曰:“志於道,據於德,...
聖人懼人之求之於外也,而反覆其辭。舊本析而聖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務於誠意而徒以格物者,謂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誠意者,謂之虛;不本於致知而徒以格物誠意者,謂之妄。支與虛與妄,其於至善也遠矣。合之以敬而益綴,補之以傳而益離。吾懼學之日遠於至善也,去分章而復舊本,傍為之釋,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