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故居

吳晗故居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義烏市吳店鄉苦竹塘村人,著名歷史學家。先後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系主任和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系吳晗之父吳濱珏於1924年所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主體建築為二層樓房,占地面積464.6平方米,吳晗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晗故居
  • 年 代:現代
  •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 保護程度: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社會價值,人物簡介,

建築風格

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晗故居在吳店鎮苦竹塘村,它是1924年建的院落式民居建築。義烏市吳店鎮苦竹塘村,系1924年建造的院落式民居建築。一進五開間,左右廂房各一間。房前是花園。故居大門上方嵌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親筆題寫的“吳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額。
大門牆內壁左右分別嵌有原全國人大委員會委員長彭真同志親筆題詞和吳晗同志生平簡介的青石碑。 東廂房是舊時吳晗父親的書齋,右廂房曾是吳晗的臥室兼書房。吳晗就在這兒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中堂上懸掛著吳晗的油畫像和一組生平照片,畫像兩旁的木板上刻著廖沫沙悼念吳晗的題詞:“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憎命達,魈魅喜人過”。這題詞是吳晗一生的寫照。

社會價值

大凡經歷過“文化大革命”那場劫難的中國人,對屈死的吳晗都會流下一掬哀痛的淚水。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北京市的副市長,回響毛澤東主席發出的要學習海瑞剛直不阿精神的號召,寫下了《海瑞罷官》歷史劇,何罪之有?可是,“四人幫”卻把它抓住不放,並由此蓄意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冤獄。
吳晗作為“文化大革命”那場劫難中第一個屈死的名人,於1969年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但歷史是公正的,其冤獄早以得到昭雪。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清華園內的“晗亭”和這座故居,便是留在人們心中的兩座永恆的紀念碑。
吳晗故居,不僅成為對青少年進行革命教育的好場所,更成為知識分子走光明大道的加油站。

人物簡介

1943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積極從事民主運動。解放後,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58年當選民盟中央副主席。生平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對明史尤有成就。著有《朱元璋》、《歷史的鏡子》、《史事與人物》、《讀史札記》、《燈下集》、《春天集》、《投槍集》、《學習集》、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等。
吳晗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