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解釋,人物介紹,出處譯文,成語典故,出處,典故,
解釋
【拼音】吳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字詞解釋】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學識才幹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於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
人物介紹
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hōng),享年四十二歲。
出處譯文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嗎?我只是讓你泛覽書籍,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哪個像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么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字詞解釋
卿:古時君對臣,長輩對晚輩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孤:古時君王的自稱,我。
大兄: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過:到。
非復:不再是。
涉獵:泛覽,粗略地閱讀。
文中成語
1、吳下阿蒙:原指三國吳之名將呂蒙 ,後來用於諷刺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多指他人有了轉變。
2、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擦眼。待,相看待。
造句
小李雖然成績不太好,但努力後成績大為提高,再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
成語典故
出處
《資治通鑑》卷六十六《孫權勸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典故
有一次,孫權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蔣欽說:“你們擔任的官職很重要,應該多讀點書,增長自己的見識,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呂蒙聽了,很為難地說道:“可是我工作很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聽了,開導他說:“當年,漢朝的漢武帝不管工作有多么忙,每天都一定會擠出一些時間來讀書,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我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讀一些史書和兵書,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希望你們不要因為工作就不讀書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呀!”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從此他開始抓緊時間讀書,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堅持讀書,不久之後,他就讀了很多書,比一般人讀的都要多。
一次,學識豐富的魯肅和呂蒙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在談話中呂蒙充分運用自己平時在書中學到的知識,說話非常有道理,魯肅連連點頭,心裡非常佩服他的學識,談話結束的時候,魯肅輕輕地拍了拍呂蒙的背,讚賞地說:“以前我以為你只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知識罷了,跟你談話後才知道原來你的學識這么淵博,在各個方面都很有見解,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啊!”
呂蒙笑笑,說道:“你就是在誇獎我啊!這段時間,我只不過是讀了一些書,增長了一點見識,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呢!還請您以後多多指教啊!”以後,魯肅便常常和呂蒙一起商討國家大事,他非常重視呂蒙給他提的一些建議,對呂蒙的學識和才能也非常賞識,非常佩服。後來,有一次,孫權讚揚呂蒙時說道:“天下有幾個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堅持讀書學習,自強不息呢?一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後,更要看重節義,認真學習,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而不能沉溺於財富之中,這樣就不容易墮落。呂蒙的這種行為真是我們的榜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