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漢字解釋)

否(漢字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否是一個漢字,讀作fǒu或pǐ,該字讀作fǒu時字義是表示不同意,不認可的意思。讀作pǐ時字義是不好,壞,惡的意思。該文字在《戰國策·魏策》和《孟子·梁惠王上》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否
  • 外文名deny
  • 釋義:易經中的一卦
  • 含義:否定,否認
  • 其他意思:表示詢問或疑問
  • 相關詞語:否則等
  • 五筆:GIKF
  • 倉頡:MFR
  • 部首:口
  • 總筆畫:7
  • 反義詞
詳細字義,相關詞語,講座釋義,古籍解釋,

詳細字義

fǒu
〈副〉
(1) (會意。從口,從不。“不”亦兼表字音。本義:不然,不是這樣)
(2) [古]∶不,不然,不如此 [nay;no]
否,不也。——《說文
否臧凶。——《易·師》
否德黍帝位。——《書·堯典》。注:“皆訓不。”
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戰國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這是妥當的辦法嗎?否
(4) 非,不是 [not]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則熟慮而從之。——《禮記·表記》。注:“謂非己志也。”
夫建國設都,乃作後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5) ——用於“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發,需視天氣而定
(6) 用在疑問句末,構成是非問句
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又如:汝知之否
(8) 另見pǐ
基本詞義
〈動〉
(1) 閉塞;阻隔不通 [block]
否,隔也。——《廣雅》
否難知也。——《詩·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稱。——《匡謬正俗》
否者,閉而亂也。——《漢書·劉向傳》
(2) 又如:否滯(停滯;阻塞);否塞(閉塞不通);否結(阻滯,鬱結。比喻運數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絕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閉(閉塞不通)
(3) 貶斥 [denounce;censure]
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世說新語
(4) 變壞;滅絕 [become extinct]
若到天地昏曚而萬物否矣。——《西遊記
不擇善否。——《莊子·漁父》
詞性變化
〈形〉
(1) 困厄;不順 [poverty-stricken]
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左傳·宣公十二年》
(2) 又如:否屈(困頓受挫);否敗(窮困;時運不好);否往泰來(壞運到了盡頭,好運就來了);否而末泰(時局動盪不安);否運(惡運,壞運)
(3) 惡 [evil]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4) 又如:否心(邪惡之心);否德(卑劣的品德);否臧(善惡)
(5) 通“鄙”。鄙陋 [superficial;shallow]
不善少而否老。——《莊子·大宗師》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6) 又如:否婦(鄙陋的婦女)
〈名〉
(1) 通“痞”。病名,胸中滿悶結塊的病 [lump in the abdomen]
心下否痛。——《素問·五常政大論》
(2) 又如:否腫(痞塊腫脹)
(3) 另見fǒu

相關詞語

【否認】 fǒurèn 不承認。〖例句〗明明是他打碎了玻璃,可他卻堅決否認。
否
【否則】 fǒuzé 連詞,是“ 如果不這樣 ” 的意思。〖例句〗除非你親口嘗一嘗,否則就不會知道梨子的滋味。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否〈副〉fou(會意。從口,從不。“不”亦兼表字音。本義:不然,不是這樣)否,不也。――《說文否臧凶。――《易·師》否德黍帝位。――《書·堯典》。註:“皆訓不。”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戰國策·魏策》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這是妥當的辦法嗎?否非,不是 大人否亨。――《易·否卦》否則熟慮而從之。――《禮記·表記》。註:“謂非己志也。”夫建國設都,乃作後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用於“能否”、“可否否 fǒu⒈不。①〈表〉疑問:是~?當~?可~?能動~?②〈表〉答話。反對,不同意:~,我不贊成。
【否定】不承認,跟"肯定"相對。
【否認】不承認。
【否決】作出不承認,不同意的決定
【否則】連詞。不然,不如此:不能滿足於現狀,~則就會停止不前。
否pǐ
1、壞,惡,不順利:善~陳前(陳:陳列,指呈現)。~極泰來。
2、不通,壅塞。《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畏火焰,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素問·五常政大論》:“卑監之紀……其病留滿否塞。”《諸病源候論》:“寒熱邪氣,客於經絡,使血氣否澀。”
3、同 “痞”。病症名。《玉篇·疒部》:“痞,腹內結病。”參痞氣、痞塊各條。

講座釋義

《楊吉德周易講座》否,不要。《周易》否卦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本卦卦象從上下卦分析,三陽爻在上卦,三陰爻在下卦,各行其是,互不節制。陽爻高高在上,陰爻在下,自成一體,陰陽爻雖處一個卦中,卻各自抱成團,互不融洽。從內外卦卦象分析,主動爻三陰聚在內卦,如同群小在內,體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社會現象。卦辭之“否”就是否定的意思。否之,不要這樣做。其含義是指現實中的人不要如同卦象所顯示的一樣結成小宗派。匪人,指處在一起卻不同心同德的人。大往小來,指卦象的結局,大爻在外,小爻在內,小人喜歡搞宗派黨爭,這樣就容易把大者排擠出去,使小人進來。卦辭譯文:不要這樣做,人在一起卻離心離德。不利於君子這樣做。大者走了,小人卻來了。
否卦否卦
九五爻辭尤其體現了不要親小人、搞宗派的重大意義。“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九五為大人,泛指君主。亡是逃亡。苞桑是古時老百姓渡河時拴在腰上的葫蘆,相當於現在的救生圈。這段爻辭的意思是:休息的時候也不要和小人在一起,如此則大人吉。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也跑,他也跑,都各跑各的,大人只能把生命維繫在用桑條子連在一起的葫蘆上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𠘶《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缶。《說文》不也。《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從口。《集韻》口不許也。《書·益稷》否則威之。《詩·周南》害澣害否。
《小雅》嘗其旨否。《集韻》通作不。
《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𠀤音痞。《玉篇》閉不行也。《廣韻》塞也,易卦名。
《集韻》《韻會》𠀤補美切,音鄙。《集韻》惡也。《正韻》穢也。《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疏》否為破敗,臧為有功。
《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注》否,謂不善之物也。《疏》寫出否穢之物也。《詩·大雅》未知臧否。《又》邦國若否。○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葉府眉切,音𤰞。《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葉方矩切,音甫。《𨻰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茲兮,豈雲行之臧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